陳紅漢

陳紅漢

陳紅漢,1962年9月出生,安徽懷寧人,1962年9月生。最高學歷:博士,職稱:二級教授、博士生/碩士生導師,專業方向:油氣成藏過程與動力學。 1985年畢業於武漢地質學院礦產系石油及天然氣地質專業。1999~2000年英國Aberdeen大學地質流體實驗室Research Fellow。2005年被評為湖北省中青年突出貢獻專家。2006年、2008年和2012年分別在英國Aberdeen大學、Manchester大學和美國Texas大學做訪問學者。2007年被聘為“楚天學者”,湖北省創新項目群體首席科學家,併入選中國科學院“百人計畫”、西北大學兼職教授。2010年湖北省能源地質工程實驗教學示範中心主任;2014年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蘭州油氣資源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

基本信息

人物經歷

西北大學兼職教授

中國地質大學楚天學者

湖北省中青年突出貢獻專家

湖北省創新項目群體首席科學家

湖北省油氣勘探開發理論與技術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

2007年入選中國科學院“百人計畫”

1981年9月-1985年7月 武漢地質學院礦產系石油及天然氣地質專業

1999年-2000年 英國Aberdeen大學地質流體實驗室Research Fellow

多次參加國際地質流體大會

教育經歷

•1991.09-1995.07 博士,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煤及油氣地質專業,導師:李思田、孫永傳

•1985.09-1988.07 碩士,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石油及天然氣地質專業,導師:賈振遠

•1981.09-1985.07 本科,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石油及天然氣專業,導師:王燮培

工作經歷

•2001.01-至今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資源學院石油系,副教授、教授、系主任。

•2000.12-1999.03 英國Aberdeen大學地質及石油地質系Research Fellow。

•1999.02-1995.06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石油系,講師、、教研室主任。

•1991.09~1995.07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石油系在職博士,講師、教研室主任,1995年獲工學博士學位。

•1987.09~1991.08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石油系,助教、講師、教研室副主任。

•學術任職

•2007 年湖北省創新項目群體首席科學家、西北大學兼職教授;

•2010年湖北省能源地質工程專業實驗教學示範中心主任;

•2014年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蘭州油氣資源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特種油氣藏》和《地球科學》編委。

主講課程

本科教育

講授《油氣成藏動力學》和《含烴流體地質》;

指導資源勘查工程(油氣方向)本科生畢業實習和畢業論文,本科學務指導。

碩士研究生教育

講授能源地質工程專業學位課《油氣成藏動力學》、《成岩礦物流體包裹體分析》;

培養能源地質工程、礦產普查與勘探、海洋地質方向碩士研究生。

博士研究生教育

講授能源地質工程專業學位課《油氣成藏動力學》;

培養能源地質工程、礦產普查與勘探、油氣田開發工程方向博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

①油氣成藏過程PVTx-t約束

②岩性油氣藏成藏機理及含油氣性預測盆山體系與油氣成藏作用

③成岩礦物流體包裹體及其油氣勘探開發研究中的套用裂縫儲層的多重非均質性

④流體-岩石系統微觀-巨觀行為與非常規儲層評價

主要貢獻

科研成果

1、陳紅漢. 海相碳酸鹽岩縫-洞輸導體系油氣運聚機理研究. 教育部科學技術重點項目,2006.1-2008.12

2、陳紅漢. “相-勢”成藏中古流體勢場的量化研究. 中石化勝利油田股份公司重大橫向協作項目,2006. 1-2008. 12

3、陳紅漢. 濟陽坳陷不整合油氣藏成藏期次和運移動力探究. 中石化勝利油田股份公司橫向協作項目,2006. 1-2007. 12

4、陳紅漢,葉加仁. 伊通盆地構造、沉積及油氣成藏綜合評價. 中石油吉林油田分公司重大橫向協作項目,2006. 3-2008. 12

5、陳紅漢,何生. 準噶爾盆地古流體壓力恢復及流體動力系統演化. 中石化西部新區勘探指揮部重大橫向協作課題,2004. 10-2007. 12

6、陳紅漢. 斷層封閉和開啟性的流體包裹體地層學回響. 國家面上自然科學基金項目(No. 40372068), 2004. 1-2006. 12

7、陳紅漢, 王燮培. 南海深水扇系統的成藏動力學及油氣資源潛力研究. 隸屬國家重點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南海深水扇系統及油氣資源(No. 40238060)》的二級專題, 2002. 11-2005. 12

8、陳紅漢. 鶯歌海盆地LD區底辟帶天然氣充注期次及成藏動力學機制研究. 隸屬國家“863”項目《海洋非烴氣(CO2)資源的判別技術(No. 2002AA615040)》, 2002. 11-2004. 6

9、John Parnell, Xu Guojian and Chen Honghan. Fluid Inclusion study, Atlantic Margin Phase 5. Report for BP-Amoco, Conoco & Partners. 國際合作項目, 1999. 3-2000. 6

10、陳紅漢. 海相天然氣水合物形成物理-化學條件及聚集. 留學回國資助基金, 2001.1-2002. 12

11、陳紅漢. 東營凹陷隱蔽油氣藏微觀成藏機理研究. 與勝利油田橫向協作課題, 2003. 12-2004. 12

12、陳紅漢. 鄂爾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古流體勢研究. 與中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廊坊分院橫向協作課題, 2004. 1-2004. 12。28萬元。

13、陳紅漢. 塔河油田區域油氣運移研究. 與無錫石油實驗地質研究所橫向協作課題, 2001. 4-2002. 5

14、陳紅漢. 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油氣成藏期次和成藏時期確定. 與西北石油地質局橫向協作課題, 2002. 12-2003. 12

15、陳紅漢, 姚書振. 濟陽坳陷CO2資源潛力評價. 與勝利油田股份公司地質院橫向協作課題, 2003. 3-2003.12

16、郝芳,陳紅漢. 渤海灣盆地常規油氣資源評價. 國家二級專項課題, 2004. 5-2005. 5

17、姚書振, 陳紅漢,項希勇. 陽信地區CO2資源量計算. 與勝利油田股份公司橫向協作課題, 2003.1-2003.12

18、陳紅漢, 葉加仁, 楊香華. 渤海盆地沉積、成岩場演化與構造活動關係. 中海油“九五”科技攻關項目, 1997. 10-1999. 2

19、姚書振, 陳紅漢. 東部地區CO2分布及成因地質研究. 重大橫向協作課題, 2001. 7-2003. 12

20、陳紅漢, 張樹林. 準噶爾盆地新登區塊油氣勘探潛力研究. 橫向協作課題, 2001. 7-2002. 12

21、張樹林, 陳紅漢. 瓊東南盆地地壓場演化與油氣成藏動力學機制研究. 國家“九五”科技攻關課題(No. 99-110-05-02-01), 1999. 5-2000. 9

22、陳紅漢,陳開遠,葉加仁. 渤中地區沉積儲層及成藏條件研究. 中海油勘探開發研究中心橫向協作課題(WX9814),1997. 12-1998. 12

23、孫永傳,陳紅漢等.《鶯—瓊盆地碎屑岩儲層成岩場和成岩模式研究》,國家重點自然科學基金項目(No.491320604),1992-1996

24、陳紅漢等. 《鶯—瓊盆地天然氣儲層類型、分布及控制儲集性能縱橫向變化因素研究》,國家“八五”攻關課題(85-102-10-04),1991-1996

25、陳紅漢等. 《鶯—瓊盆地地層壓力系統與油氣運聚關係研究》,國家“九五”攻關(96-110-07-01),1995-1998

26、陳紅漢等. 《鶯—瓊盆地古流體壓力恢復與局部油氣運聚關係研究》,橫向協作課題,1997

27、孫永傳,陳紅漢等. 《鶯—瓊盆地碎屑岩儲層成岩場和成岩模式研究》(國家重點自然科學基金項目No.491320604),1993-1995

28、孫永傳,陳紅漢等. 《鶯—瓊盆地成岩場和成岩模式研究》(國家面上基金課題No.49472119),1995-1997

29、孫永傳,陳紅漢等. 《鶯—瓊盆地古流體壓力恢復和成藏動力學研究》(國家面上基金課題No.49572126),1997-1999

期刊論文

第一作者

1、Honghan Chen, Changmin Chen, Xiong Pang, Jiahao Wang, Wanzhong Shi. Natural

gas sources, migration and accumulation in the shallow water area of the Panyu

lower uplift: An insight into the deep water prospects of the Pearl River Mouth

Basin,South China Sea. Journal of Geochemical Exploration, 2006, 89(1-3): 47-52

(SCI)

2、Honghan Chen, Jiahao Wang, Yuhong Xie & Zhenfeng Wang. Geothermometry and geobarometry of overpressured environments in Qiongdongnan Basin, South China Sea. Geofluids, 2003, 3(3): 177-188(SCI)

3、Honghan Chen, John Parnell, Zaisheng Gong and Sitian Li. Observation of catastrophic degassing from the mantle-crust in Yinggehai basin, South China Sea. Earth Science-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2004, 15(3): 295-305(EI) 4、Honghan Chen, John Parnell, Zaisheng Gong. Large-scale seismic thermal anomaly linked to hot fluid expulsion from a deep aquifer. Journal of Geochemical Exploration, 2006, 89(1-3): 53-56(SCI)

4、Honghan Chen, Li Sitian, Sun Yongchuan et al.. Two petroleum systems charge YA13-1 gas field in Yinggehai and Qiongdongnan Basins, South China Sea, AAPG Bulletin, 1998, 82(5A): 757-772(SCI)

5、Honghan Chen, Shuzhen Yao, Jiahao Wang & Chunquan Li. The thermodynamic modeling of fluid-bearing natural gas inclusions for geothermometer & geobarometer of overpressured environments in Qiongdongnan Basin, South China Sea,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2002, 13(3): 240-247(EI)

6、Honghan Chen, Sun Yongchuan, Zhang Qiming et al.. Calculation of potential gas amount using stable carbon isotope ratio,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1995, 40(20): 1729-1733 (SCI)

7、Honghan Chen, Zhang Qiming, Shi Jixi. Evidence of fluid inclusion for thermal fluid-bearing hydrocarbon movements in Qiongdongnan Basin,South China Sea.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D),1997, 40(6): 648-655(SCI)

8、陳紅漢, 董偉良, 張樹林, 等. 流體包裹體古壓力模擬技術在成藏動力學研究中的套用.石油與天然氣地質, 2002, 23(3): 207-211

9、陳紅漢, 龔再升, John Parnell. 碎屑石英顆粒繼承性裂紋和空隙膠結物中同生流體包裹體——獲取古環境溫度和鹽度又一新途徑. 天然氣工業,2002, 22(1): 9-13(EI)

10、陳紅漢,地質流體:多學科技術和概念的相互滲透——第二屆國際沉積盆地和造山帶流體演化、運移和相互作用大會簡介,地球科學進展,1998,13(2):204-206

11、陳紅漢,李純泉, John Parnell. 流體包裹體地層學及其在斷層封閉性定量評價中的套用.

地球科學,2002,27(增刊):329-332

12、陳紅漢,李思田,活動熱流體與成藏、成礦動力學研究進展,地學前緣,1996,3(3-4):259-262

13、陳紅漢,孫永傳,李思田,沉積盆地異常超壓與岩石破裂耦合動力學模型綜述,地質科技情報,1994,13(4):65-71

14、陳紅漢,孫永傳,李思田等,鶯—瓊盆地烴類氣源岩判斷及評價,“八五”地質科技重要

成果學術交流會議論文選集,中國地質學會編,北京科學出版社,1997

15、陳紅漢,孫永傳,葉加仁,鶯—瓊盆地的獨特埋藏史,中國海上油氣(地質),1994,8(5):329-336

16、陳紅漢,孫永傳,張啟明,運用δ13C瑞利模型判斷氣藏運聚過程,石油勘探與開發,1995,22(2):29-33

17、陳紅漢,孫永傳,張啟明等,運用穩定碳同位素比值評價氣源岩理論潛在生氣率,科學通報,1995,40(10):924-927

18、陳紅漢,楊甲明等,鶯—瓊盆地YA13-1氣田成藏過程分析,石油學報,1997,18(4):

32-37(ISR)

19、陳紅漢,張啟明, 施繼錫. 瓊東南盆地含烴熱流體活動的流體包裹體證據. 中國科學(D輯),1997,27(4):343-348

20、陳紅漢. 沉積盆地C-He天然氣系統研究進展. 中國海上油氣(地質), 2001, 15(4):

295-298

21、陳紅漢. 第三屆國際地質流體大會簡介. 地球科學進展, 2001, 16(2): 288-289

22、陳紅漢. 油氣成藏年代學研究進展. 石油與天然氣地質, 2007, 28(2): 143-150

23、陳紅漢. 運用系統熵折衷法選擇最佳分組組間距的嘗試. 地質科技情報,1988,8(3):

109-114

第二作者

1、Gong Zaisheng; Honghan Chen, Sun Yongchuan. Coupling processes between self-

oscillation of formation pressure and periodic migration-accumulation of natural

gases in Yinggehai Basin, South China Sea.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D), 2000, 43

(5): 494-500(SCI)

2、John Parnell & Honghan Chen et al. Significance of fibrous mineral veins in hydrocarbon migration: fluid inclusion studies. Journal of Geochemical Exploration, 2000, 69-70: 623-627(SCI)

3、John Parnell & Honghan Chen. Application of fluid inclusion studies to understanding oil charge, Pre-Salt succession, offshore Angola. Geological Society, London, Special Publications, 207, 2003:275-283 (SCI)

4、John Parnell & Honghan Chen. Application of fluid inclusion studies to understanding fluid migration, including oil charge, Pre-Salt succession, offshore Angola. Petroleum Systems and Evolving Technologies in African E & P. 2000, Elsevier, UK

5、John Parnell and Honghan Chen. Hot oil in the Russian Arctic: Precipitation of vanadiferous bitumens, Novaya Zemlya. Mineral Deposits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21th Century, Piestrzynski et al. (eds.), 2001: 71-74(SCI)

6、LI Chun-quan, Honghan Chen, Li Sitian. Hydrocarbon charging histories of the Ordovician reservoir in the Tahe oil field, Tarim Basin, China.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SCIENCE, 2004, 5(8): 976-978

7、SHI Wangzhong, Chen Honghan, Zhang Ximing and Chen Huichao. Prediction of overpressure contributed mainly by structural compression using impedance inversion in Kuqa depression, Tarim basin. Earth Science-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2004, 15(3): 341-348(EI)

8、SHI Wanzhong, CHEN Honghan, CHEN Changmin, PANG Xiong, ZHU Ming. Pressure Evolution and Hydrocarbon Migration in the Pearl River Mouth Basin, China. Frontiers of Earth Science in China, 2007, 1(2): 241-250(SCI)

9、Wanzhong Shi, Honghan Chen, Ximing Zhang and Huichao Chen. Prediction of Overpressure Contributed Mainly by Structural Compression Using Impedance Inversion in Kuqa Depression, Tarim Basin.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 2004, 15(3): 341-348

10、高秋麗, 陳紅漢. 鶯歌海盆地LD8-1構造古壓力熱動力學模擬. 中國海上油氣(地質), 2005, 17(2): 84-88

11、龔再升, 陳紅漢, 孫永傳. 鶯歌海盆地流體壓力自振盪與天然氣幕式成藏的耦合特徵. 中國

科學(D), 1999, 29(1): 68-73

12、郝雪峰, 陳紅漢, 高秋麗, 宋國奇. 東營凹陷牛莊砂岩透鏡體油氣藏微觀充注機理. 地球科學-中國地質大學學報, 2006, 31(2): 182-190(EI)

13、李純泉, 陳紅漢, 張樹林. 瓊東南盆地壓力場及其演化特徵. 新疆石油地質,2002, 23(5): 389-391

14、李純泉, 陳紅漢, 張希明, 等. 塔河油田奧陶系儲層流體包裹體研究. 石油學報, 2005,

26(1): 42-46

15、李純泉, 陳紅漢. 徐家圍子斷陷火山岩儲層流體包裹體研究. 天然氣工業,2007, 27(8): 20-22(EI)

16、劉建章, 陳紅漢, 李 劍, 等. 伊-陝斜坡山2段包裹體古流體勢恢復及天然氣聚集條件. 地球科學——中國地質大學學報, 2007, 32(1): 94-98(EI)

17、劉建章, 陳紅漢, 李劍, 等. 運用儲層流體包裹體確定鄂爾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油氣成藏期次和

成藏時期. 地質科技情報, 2005, 24(4): 60-66

18、石萬忠, 陳紅漢, 陳長民, 等. 珠江口盆地白雲凹陷地層壓力演化與油氣運移模擬. 地球科學——中國地質大學學報, 2006, 31(2): 229-236(EI)

19、石萬忠, 陳紅漢, 陳長民, 龐雄, 朱明. 珠江口盆地白雲凹陷地層壓力演化與油氣運移模擬. 地球科學—中國地質大學學報, 2006, 31(2): 229-236. (EI)

20、石萬忠, 陳紅漢, 何生. 庫車坳陷構造擠壓增壓的定量評價及其超壓成因. 石油學報, 2007, 28(6): 59-65(EI)

21、石萬忠, 陳紅漢, 張希明, 陳惠超. 陽霞凹陷超壓成因及與油氣成藏關係探討. 地球科學

—中國地質大學學報, 2005, 30(2): 221-227(EI)

22、石萬忠, 陳紅漢, 張希明, 等. 陽霞凹陷超壓成因及與油氣成藏關係. 地球科學——中國地質大學學報, 2005, 30(2): 221-227(EI)

23、孫永傳,陳紅漢, 李惠生. 鶯—瓊盆地熱流體活動與有機/無機成岩回響,地球科學,1995,20(3):276-282

24、孫永傳,陳紅漢,石油地質動力學的內涵與展望,地學前緣,1995,2(3):9-4

25、王碧維, 陳紅漢, 宋國奇. 準噶爾盆地腹部地區油氣成藏期次劃分. 新疆石油地質, 2007, 28(1): 33-35

26、王存武, 陳紅漢, 陳長民, 等. 珠江口盆地白雲深水扇特徵及油氣成藏主控因素. 地球科學——中國地質大學學報, 2007, 32(2): 247-252, 266(EI)

27、王存武, 陳紅漢, 陳長民, 等. 珠江口盆地深水扇識別和油氣成藏關鍵要素. 西南石油大學學報, 2007, 29(3): 12-16

28、王存武, 陳紅漢, 施和生, 等. 珠江口盆地番禺低隆起天然氣成因研究. 天然氣工業, 2005, 25(8): 6-8(EI)

29、王家豪, 陳紅漢, 王華, 等. 前陸盆地二級層序內可容納空間發育演化及三級層序對比. 地球科學——中國地質大學學報, 2005, 30(2): 140-146(EI)

30、王樹昆, 陳紅漢, 徐興永. 塔巴廟區塊下石盒子組盒一段儲層岩石成分和成岩作用對物性的影響. 南方油氣, 2006, 19(1): 20-23

31、楊香華, 陳紅漢, 葉加仁, 等. 渤中地區大型湖泊三角洲地發育特徵及油氣勘探前景. 中國海上油氣(地質), 2000, 14(4): 226-231

32、姚光慶, 陳紅漢, 何仕斌等. 渤中地區第三系儲層地質特徵. 中國海上油氣(地質), 2001, 15(4): 249-253

第三作者

1、John Parnell, Mazzini A and Honghan Chen. Fluid inclusion studies of

chemosynthetic carbonates: Strategy for seeking life on Mars. Astrobiology, 2002,

2(1): 43-57(SCI)

2、John Parnell, Middleton D and Honghan Chen et al. The use of integrated fluid inclusion studies in constraining oil charge history and reservoir compartmentation: examples from the Jeanne d’Arc Basin, offshore Newfoundland. Marine and Petroleum Geology, 2001, 18:535-549(SCI)

3、John Parnell, Middleton D and Honghan Chen. Hydrocarbon exploration and reservoir compartmentation in the Jeanne d’Arc Basin, offshore Newfoundland: Application of fluid inclusion stratigraphy. Calgary in Canada, 2000 (not in paginated) (SCI)

4、John Parnell, Watt G, Honghan Chen, Wycherley H et al.. Kaolin polytype evidence for a hot-fluid pulse along Caledonian thrusts during rifting of the European Margin. Mineralogical Magazine, 2004, 68(3): 419-432(SCI)

5、Jorden Kelly, Parnell J & Honghan Chen. Application of fluid inclusions to studies of fractured sandstone reservoirs. Journal of Geochemical Exploration, 2000, 69-70: 705-709(SCI)

6、單秀琴, 李 劍, 胡國藝, 陳紅漢, 等. 利用流體包裹體分析和計算油氣的充注史和古流體勢——以鄂爾多斯盆地榆林地區上古生界為例. 石油與天然氣地質, 2007, 28(2): 159-165

7、杜靈通, 呂新彪, 陳紅漢. 濟陽坳陷二氧化碳氣藏的成因判別. 新疆石油地質, 2006, 27(5): 629-632

8、郭小文, 何 生, 陳紅漢. 甲基雙金剛烷成熟度指標討論與套用. 地質科技情報, 2007, 26(1): 71-76

9、石萬忠, 何生, 陳紅漢. 多地震屬性反演在地層壓力預測中的套用. 石油物探, 2006, 45(6): 580-585

10、馬紅強,陳強路,陳紅漢. 鹽水包裹體在成岩作用研究中的套用-以塔河油田下奧陶統碳酸鹽岩為例[J]. 石油實驗地質,2003, 25(增刊): 601-606

11、龐雄, 陳長民, 陳紅漢, 等. 白雲深水區油氣成藏動力條件研究. 中國海上油氣, 2008,

20(1): 9-14

12、湯華雲, 鄭建平, 陳紅漢, 等. 山東半島第三紀基性火成岩He-Ar同位素與岩漿起源. 中國科學 (D輯): 地球科學, 2007, 37(4): 451-459(SCI)

13、汪立君, 郝芳, 陳紅漢, 等. 中國淺層油氣藏的特徵及其資源潛力分析. 地質通報,

2006, 25(9-10): 1079-1087

14、王家豪, 王 華, 陳紅漢, 等. 前陸盆地的構造演化及其沉積、地層回響——以庫車坳陷

下白堊統為例. 地學前緣(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 北京大學), 2007, 14(4): 114-122

15、王家豪, 王 華, 陳紅漢, 等. 一幕完整的前陸盆地構造演化的地層記錄:庫車坳陷下白堊統. 地質科技情報, 2006, 25(6): 31-36

16、楊計海,羅曉容,陳紅漢,何麗娟,汪集暘. 鶯歌海盆地中央泥拱帶天然氣成藏動力學模式分析.

書籍著作

參加一部英文論文集和5部中文專著部分章節編寫,累計達50多萬字

1、張啟明等著. 超壓盆地與油氣分布. 北京:地支出版社,2000。第四章 關鍵技術部分, 第

249-250頁

2、費琪主編. 成油體系分析與模擬(第二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第二十一章

第一節,第384-402頁

3、龔再升,李思田等著,1997. 南海北部大陸邊緣盆地分析與油氣聚集. 北京:科學出版社. 第

五章 第三節、第四節、第五節,第222-256頁

4、 宋岩主編《天然氣地質研究及套用》,P.188-198, 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

獲獎記錄

1、2007年入選中科院“百人計畫”。

2、2007年度湖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排名第一)(《南海深水扇油氣成藏動力學與資源潛力

研究》)。

3、2007年湖北省創新團隊首席。

4、2007年度湖北省“楚天學者”。

5、2006年度湖北省中青年突出貢獻專家。

6、2005年獲湖北省自然科學一等獎(排名第五)(《超壓盆地生烴作用動力學原理》)。

7、2004年獲湖北省自然科學二等獎(排名第一)(《沉積盆地含烴流體與油氣成藏關係研究》)。

8、1999年獲資源學院三大檢索二等獎(排名第一)。

9、1998年獲南海西部石油公司國家“八五”重點科技攻關三級課題二等獎(排名第一)。

10、1998年獲資源學院優秀科研工作者。

11、1997年湖北省科委自然科學優秀學術論文二等獎(排名第一)。

12、1996年獲湖北省石油學會優秀學術論文一等獎(排名第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