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箍桶

陳箍桶傳說是方臘的軍師,不僅回響起義,而且在方臘起義中起過重要作用。陳箍桶,縉雲人,名字不傳,正史未載。陳箍桶雖是一個勞動者,卻很有政治軍事眼光。被童貫殺害。

基本信息

簡介

北宋末年宋徽宗時浙江發生方臘起義。方臘是睦州青溪人(今浙江淳安縣),他在睦州一帶利用摩尼教,於宋徽宗宣和二年在(1120)在青溪起義,處稱“聖公”,建元永樂,設官分職。方臘起義後,各地教徒奮起回響。縉雲縣有霍成富、陳箍桶;蘭溪有朱言、吳邦;剡縣(嵊縣)有仇道人;仙居有呂師囊;永康方岩有陳十四。

記載

顧名思義,可能是一個箍桶匠。殘存的《永樂大典》中轉載宋《周山房集》記述了他的一些事跡。據說他“初因盜犬系獄”(因為偷別人的狗而坐牢),他的徒弟會集一些人劫獄,把他救出來。於是他流亡在外,結識了方臘,勸方臘聚眾起義。後方臘被俘,童貫審問誰是主謀,方臘就說是陳箍桶。童貫聽了派人追捕,結果陳箍桶被捕。童貫審問陳箍桶,問:“你為什麼教方臘造反?”陳箍桶不直接回答童貫的問題,卻說正因為方臘不聽我的主張,所以失敗了。童貫問:“你的主張是什麼?”陳答:“殺徽、嚴以示威,長驅渡江,結人心以人長安耳。”意思是主張先占徽州、嚴州(即睦州,在方臘起義後改名嚴州),鎮壓地主官僚,樹立軍威,然後率起義大軍長驅渡長江北上,實行能得民心的政策,取得人民支持,直接攻取都城。陳的話很有見地,有深遠的戰略眼光。陳箍桶還分析過形勢說:“天下勢猶桶板,能箍則合,不能箍則離。”這段話似指國家的統一與分裂割據而言。有條件能統一就統一,沒有條件則不妨割據一方,坐待形勢發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