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早年經歷
13歲從印尼回到祖國,拿著球拍不會說中文,羽毛球就是她的溝通工具。“那時候很害羞,怕被人嘲笑不會說
中文。但是一到球場上,整個人就開朗起來了。”回國的第二年,陳玉娘就成了全國冠軍。1960年,為了回響祖國的召喚,年僅15歲的陳玉娘帶著一身高超的球技從印尼回到了中國。“ 媽媽當時哭著問‘為什麼要回中國啊?家裡有吃有住,還有一堆傭人伺候,一個人回去不是吃苦嗎?’ 哪裡聽得進,當時學校教學生要愛國,那就回來啦。”媽媽的哭聲和哀求沒能擋住陳玉娘回國的決心,這個連基本生活都不懂得自理的孩子就義無反顧回到了祖國,在她來中國之前還有一個跟她關係最好的哥哥回國打起了桌球,同莊則棟等都是同一批隊員。
但是,姑娘也有自己的遺憾。由於當時的政治原因,中國加入了由幾個國家組成,並不被國際羽總承認的世界羽聯。“所有正規的國際比賽, 們統統不能參加。不過, 們也用自己的方法證明自己。”中國水平就是世界水平。中國隊採取了訪問比賽的形式,來提升自己在羽毛球場上的影響力。無論哪國出現了世界冠軍,中國隊就去這個國家進行訪問比賽。就這樣陳玉娘隨隊出訪了丹麥、印尼、英國等一系列當時羽毛球高水平國家,打敗了所有的世界冠軍。
運動生涯
童年時代愛好羽毛球運動,1960年歸國後,入選湖北羽毛球隊1963年11月,參加印度尼西亞舉行的新興力量運動會,取得女子單打第三名和女子雙打第三名(與梁小牧合作),並且又是中國隊女子團體冠軍的主力隊員之一。
1964年5月,在廣州舉行的7單位羽毛球錦標賽中,
陳玉娘獲女子單打第一名和女子雙打第一名(與林建英合作)。
1965年在印度尼西亞舉行的慶祝第一屆新力量運動會籌備會議兩周年體育比賽中,獲女子單打冠軍,同年又獲得第二屆全國運動會羽毛球賽女子單打、雙打(與林建英合作)和女子團體3項冠軍。
1966年11月,在高棉金邊舉行的第一屆亞洲新興力量運動會上,獲女子單打冠軍、混合雙打冠軍(與方凱祥合作)和女子雙打亞軍(與梁小牧合作)。
1971年和1972年兩年全國羽毛球比賽中,陳玉娘連續獲得女子單打冠軍後,調入國家羽毛球隊。
1974年9月,赴伊朗德黑蘭參加第七屆亞洲運動會,獲女子單打冠軍,並為中國羽毛球隊獲女子團體冠軍作出重要貢獻。
1975年在第三屆全國運動會上,獲得女子單打亞軍,又是湖北女子羽毛球隊團體冠軍的主力隊員。
自1977年後陳玉娘任國家羽毛球隊教練,1979年赴泰國任教練兩年。
場外生活
坐在身邊的陳玉娘講著一口港版國語,一不留神問得稍微快一點,她就會側過身將耳朵湊過來微笑著要求再說一遍。“你真是很幸運啊。如果放到40年前, 根本都不會和你說話,因為不懂國語。”談到高興處,話不多的陳玉娘開起了玩笑。
出生在印尼華僑家庭的陳玉娘是家裡的老八,在她後面還有三個弟妹,但由於從小身體潺弱被父母捧為掌上明珠。就連陳玉娘自己也沒想到10歲那年在學校第一次接觸那隻白色的小球,竟然就成了自己一輩子的夢。“之所以那么喜歡打羽毛球,是因為打了以後, 的身體變得很強壯,再也不生病了。”於是,讀書和羽毛球理所當然地占據了小玉娘的所有行程。對羽毛球的天賦很快嶄露在陳玉娘的身上,13歲時她獲得梭羅市少年組冠軍,14歲則拿到了中爪哇女單冠軍。
1963年11月,剛剛在中國打了兩年羽毛球的陳玉娘以國家隊主力隊員的身份參加了在印度尼西亞舉行的新興力量運動會,並擊敗了所有的印尼國手引起轟動。“記得那天 回(印尼的)家,爸爸媽媽高興得不得了,因為女兒不但幫他們掙得了面子,更重要的是還為國爭光了。”回憶起首次代表中國參賽並拿獎時的場面,陳玉娘忍不住手舞足蹈了起來,“他們一點也不埋怨 當時拋下他們回國了。”
28歲才結婚。但一結婚又當了教練,每天早上6時出早操到中午12時;下午3時訓練到傍晚6時30分;7時開會,回到家就已是快10時了。整個人已經精疲力盡,即使有心也無力照顧孩子。所以直到38歲時, 才決定讓兒子來到人世。自己 的青春,全留給了羽毛球。”陳玉娘的兒子已經20歲了,在澳大利亞的大學裡念預科。“小傢伙羽毛球打得也不錯,但成為專業球員沒那么簡單,還是好好念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