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爐古鎮[銅川市村鎮名稱]

陳爐古鎮[銅川市村鎮名稱]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陳爐古鎮位於陝西省銅川市東南15公里處,屬銅川市印台區所轄。全鎮總面積99.7平方公里,地形為土石低山樑塬丘陵地貌。平均海拔1200米。鎮轄18個行政村,兩個社區。2008年底,總人口1.98萬人,其中鎮區居民4004人。陳爐古鎮是宋元以後耀州窯唯一尚在制瓷的舊址,其燒造陶瓷的爐火1000多年來灼灼不息,形成“爐山不夜”的獨特美景,是古潼關八景之一。

基本情況

陳爐古鎮位於陝西省銅川市東南15公里處,屬銅川市印台區所轄。全鎮總面積99.7平方公里,地形為土石低山樑塬丘陵地貌。平均海拔1200米。鎮轄18個行政村,兩個社區。2008年底,總人口1.98萬人,其中鎮區居民6000餘人。

陳爐在陝西省銅川市印台區東南15華里的山顛上,全鎮總面積99.7平方公里,地形為土石低山樑塬丘陵地貌。平均海拔1200米。鎮轄18個行政村,兩個社區。2008年底,總人口1.98萬人,其中鎮區居民6000人。據史書記載,陳爐鎮因“陶爐陳列”而得名,因陶瓷而留名。陳爐古鎮是宋元以後耀州窯唯一尚在制瓷的舊址,其燒造陶瓷的爐火1000多年來灼灼不息,形成“爐山不夜”的獨特美景,是古同官八景之一。

銅川陳爐古鎮是宋元以後耀州窯唯一尚在制瓷的舊址,其燒造陶瓷的爐火近千年來灼灼不息,形成“爐山不夜”的獨特美景。陳爐古鎮更因“陶爐陳列”而得名,作為陝西乃至西北最大的制瓷窯場,它被譽為“東方古陶瓷生產活化石”——

其陶瓷以圖案古樸渾厚、民間氣息濃郁而著稱。“爐山不夜”是陳爐古鎮自古至今的一道壯麗奇觀,生動概括了陳爐悠久獨特的歷史文化。如今的陳爐古鎮人依然住窯洞,靠手工制陶作坊養家餬口,對著罐罐牆、走著瓷片路……白天,在太陽照射下,整座山鎮由於陶瓷色彩的相互映射,籠罩在一片五彩斑斕的光芒中;而到夜間,燒制陶瓷的爐火又格外奪目艷麗,將整個古鎮映襯得神秘妖嬈。

享譽世界的“大老碗”瓷器,是陳爐獨有的傳統青花瓷,當地人叫做藍花。上面繪製的寫意花鳥魚蟲簡練概括,無論是聊聊數筆的蘭花、苜蓿花,還是纏枝牡丹,或一尾小魚,繪製在碗和盆碟上立即就鮮活起來,質樸的民間意趣中呈現著渾然大氣的品格。在陶碗上輕輕一叩,就發出清脆宛如磬玉般的動聽聲音。除了青瓷外,陳爐70年代末還生產一種孔雀藍瓷瓶,它以寶石般的藍色輔以描金繪畫裝飾,別有一種嬌艷富貴的世俗氣息。面對著這些精美絕倫而古樸大氣的陶瓷工藝品,不得不讓人驚嘆陳爐瓷鎮的非同凡響。

耀瓷文化

密如蜂房的民居 密如蜂房的民居

陳爐因“陶爐陳列”而得名,陳爐窯場是古耀州窯的繼承和延續,是耀州窯的重要組成部分。陳爐窯將耀州窯的爐火傳承至今已有1300餘年,是唯一連續燒造從未斷燒的耀州窯系窯爐,是活著的耀州窯,是研究古陶瓷的活化石。宋代,中國瓷業蓬勃興起,北方形成了“定窯、鈞窯、耀州窯、磁州窯”四大窯系。這四大窯系以其精湛的工藝、精美的產品而享譽華夏,暢銷海外,被譽為中國北方的四大名窯。耀州窯在今陝西省銅川市王益區黃堡鎮,創燒於唐代,宋代達到鼎盛時期,金、元後逐漸衰落,明代斷燒。現有考古調查顯示,自金代開始,耀州窯瓷業重心逐漸向與其相距20公里處的東部山地立地坡(今陳爐鎮立 地坡村)轉移,後又經上店(今陳爐鎮上店村)轉至今陳爐鎮區延續至今。故而,今耀州窯陳爐窯址包括立地坡、上店、陳爐三大窯場。

明清時代,陳爐陶瓷生產達到鼎盛時期,鎮民800戶,俱業陶。縣誌記載:“瓷場自麓至巔,東西三里,南北綿延五里,爐火晝夜不熄,彌夜皆明,山外遠眺,瑩瑩然一鰲山燈也。”爐山不夜奇觀被列為同官八景(濟陽夕照、仙洞朝霞、姜祠清風、瀑泉飛雨、三山春雪、二水冬冰、高峰連雲、爐山不夜)之一。古人賦詩讚曰:“山外遙看長不夜,星流月奔互參差”。這是當時陳爐瓷業繁盛的真實寫照。陳爐是繼古耀州窯後西北地區最大的瓷業生產基地,素有“渭北瓷都”之稱。

景區

陳爐古鎮景區

陳爐鎮位於銅川市東南15公里處,因“陶爐陳列”而得名,又因陶瓷而興盛1400餘載,成為明代以來西北最大的陶瓷生產基地,有“東方古瓷鎮”之美譽。

陳爐鎮是北宋名窯耀州窯的直接承襲地,繼承了它的生產工藝,創造了民間陶瓷產品的新天地,形成了包括周圍立地坡,上店等村鎮的又一龐大的瓷業基地,明代設鎮,陶業發達,以“爐山不夜”美譽列古同官八景之一。爾後,煙火不絕,綿延至今。是國內和世界上難能一見的規模最大的古陶瓷窯場。在此可以看到明清以來原始的制陶場景。山中取料,手挖車推;泥池陳列,明亮如鏡;手工作坯,轉輪就制;馬蹄窯燒成,幾無改進。制陶場區瓷瓦堆積如山,滿山遍野,俯拾皆是。展覽館藏品豐富充盈,收集了歷代的陶瓷精品,集中展示。匠工居處,依山而建,層層疊疊,紅磚砌就,寬敞清潔;盆罐壘牆,瓷片鋪路,古樸別致。鎮區四堡高聳,遺蹟猶存。地高氣爽,更是夏日納涼的好去處。

陳爐人的秦腔自樂班 陳爐人的秦腔自樂班

陳爐三大窯場總規劃規模合計近20平方公里,發現陶瓷燒造區34處,其中陳爐窯場12處。 今陳爐鎮區旅遊景區規劃範圍近2.5平方公里,基本框架是以陳爐四堡山樑為界括進地域,包括了陳爐鎮區和主要風貌區。景區總體地形似一口大盆,四堡及四周山樑為“盆沿”,溝谷底地為“盆底”,四周山地中部坡勢稍平緩處居民區和生產活動密集區為“盆幫”。

陶瓷工藝美術大師李升科 陶瓷工藝美術大師李升科

在千年的瓷業發展歷史過程中,陳爐古鎮積澱了濃厚的陶瓷文化。古窯場遺蹟遍布鎮區,罐罐壘牆、瓷片鋪路以及層層疊疊狀如蜂房的民居構成了陳爐古鎮獨特的富有油畫效果的古鎮風貌,民食民膳和民俗風情也是自成體系,二十世紀陶瓷工業遺產與故窯場遺蹟古今交織,瓷坊陶吧星羅棋布,古老耀瓷製作技藝仍在眼前展現。這些,都吸引著廣大專家學者、文化藝術界人士和廣大中外遊客來此考察參觀。這是一個能滿足各個不同文化層次、雅俗共賞、各得其樂的理想休閒旅遊目的地。

四大金字招牌

2006年,陳爐古窯址已被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同年,耀瓷燒制技藝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8年,陳爐古鎮被命名為第四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是陝西省目前唯一的一個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同年,陳爐古鎮被命名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這是陳爐古鎮諸多榮譽稱號中目前最為耀眼的四塊金字招牌。

陳爐八景

明清之際,全國各地都有當地的八景,當時的“同官(即今銅川)八景”之一爐山不夜便是反映當年陳爐瓷業的興盛狀況。清代陳爐也有“陳爐八景”,一直流傳至今。所反映景觀有的已不存在。

陳爐八景(當地歌謠·清代)

爐山不夜第一景,

泥池水鏡陶容生。

石罅玉柱豐年兆,

層洞錯雜宛花城。

四堡撐天遙相望,

周陶宗古迤長興。

古剎密集瓊雲護,

煙霞彩屏話丹青。

陳爐社火 陳爐社火

詳解:第一景,爐山不夜。指當年陳爐窯場瓷業興盛,爐火晝夜不熄。陳爐瓷業燒造規模與當年不可同日而語,此景今已不存,古鎮景區專管部門正在策劃用現代科技再造恢復這一景觀。“泥池水鏡陶容生”,指當年為制瓷用泥量大,泥池多,總體規模宏偉。今古泥池遺蹟猶在,保存完好,可看出當年盛況。“石罅玉柱豐年兆”,指陳爐方泉,常年流水不斷,地 勢背陰,天寒結冰,似玉柱懸掛石罅。今方泉仍在,景觀不減當年。“層洞錯雜宛花城”,指陳爐民居特點。陳爐舊民居都是窯洞,皆依“盆幫”而建,上邊一家的院落是下邊一家的窯頂。群居成片,遠看層層疊疊密如蜂房,又如花城。“四堡撐天遙相望”,指陳爐四周山樑上的四堡:北有北堡,西有崔家堡(又稱西堡),南有南堡,南堡的西邊永受村頂是永受堡。這四堡都是明代修建,形成遙相呼應之勢,四堡遺址今猶在,基本可見當年景觀風貌。“周陶宗古迤長興”,反映當年陳爐制瓷技藝源遠流長,從創燒之年一直流傳不衰。今此景可用陳爐西社窯神廟代替,西社窯神廟相關記載最能反映陳爐制瓷年代之久。西社窯神廟雖毀壞嚴重,但舊址仍在,可恢復建設。“古剎密集瓊雲護”,指當年陳爐廟宇眾多,今大多不存,最著名的清涼寺遺址還在。“煙霞彩屏話丹青”,指的是陳爐獨特的罐罐壘牆民居風格,家家戶戶都用燒瓷廢棄的裝燒匣缽或瓷罐等壘成院牆,密集成片,遠看好似一幅優美的丹青畫卷。此景今日仍在,且是目前最為眾多遊客嘆為觀止的古鎮景觀,堪稱陳爐一絕。

管理機構

陳爐古鎮遊客服務中心與耀州窯陳爐窯址文管所是一個機構,是目前陳爐古鎮文化遺產保護和旅遊開發服務管理的專門機構,熱忱歡迎廣大旅遊愛好者前來古鎮參觀休閒。

為了加快陳爐古鎮的旅遊開發和建設步伐,2010年已經成立陳爐古鎮景區管理委員會,屬銅川市印台區政府派出機構,負責陳爐古鎮的旅遊開發和建設。同時成立了陳爐古鎮景區旅遊開發公司,加大項目策劃包裝、宣傳行銷及招商引資力度。

美在陳爐 美在陳爐

榮譽

陳爐古鎮 陳爐古鎮

陳爐古窯址已被公布為第六批國家級重點文 物保護單位,

耀瓷燒制技藝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陳爐古鎮被命名為第四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這是陳爐古鎮諸多榮譽稱號中目前最為耀眼的三塊金字招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