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江野

陳江野

陳江野,1962年11月生,研究員,研究組長,博士生導師,1988年中科院上海生物化學研究所研究生畢業,獲博士學位。主要從事形態發生基因表達調控的研究。

基本信息

個人簡介

1988年中科院上海生物化學研究所研究生畢業,獲博士學位。

1990至1992 美國加州大學歐文分校微生物與分子遺傳系做博士後。

1988至1990中科院上海生物化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1992年中科院上海生物化學研究所任副研究員。

1995年中科院上海生物化學研究所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1998年以來,多次以訪問教授的身份到美國加州大學歐文分校生化系工作。

現任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

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會基因與基因組專業委員會秘書長,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會常務理事,中國遺傳學會常務理事,上海遺傳學會常務理事。

研究方向

形態發生的分子機制:信號轉導與基因表達調控

研究工作

主要從事白色念珠菌形態發生及其致病機理的研究以及人類Cdc2相關激酶及其對應細胞周期蛋白的功能研究。

(1)白色念珠菌形態發生相關基因的克隆與功能研究。

(2)MAPK和cAMP信號轉導途徑在白色念珠菌形態發生中的功能作用。

(3) 白色念珠菌致病機理的研究。

(4) 白色念珠菌與宿主細胞的相互作用。

(5) 人Cdc2相關蛋白激酶基因的表達調控規律及其在細胞生長分化和調亡過程中的功能作用。

白色念珠菌菌絲形成的機理研究:白色念珠菌是一種人類機會性致病菌,其形態變化與其致病性相關,多種外界信號影響其形態發生和毒性表現。克隆了白色念珠菌多個形態發生和致病相關基因,它們的表達受MAPK和cAMP途徑共同調控。構建了多種白色念珠菌信號轉導途徑成員的基因敲除株,建立了幾個實驗系統,用於白色念珠菌菌株的毒性試驗。克隆到一個新的Cdc2相關激酶基因CRK1基因以及幾個新的轉錄因子基因包括CaFLO8基因,運用免疫共沉澱、體外翻譯、體內體外磷酸化、亞細胞定位等分子生物學和細胞生物學手段,分析Crk1精確的調控位點以及調控網路,闡明Crk1上下游的信號轉導途徑。利用DNA microarray技術,巨觀分析受CaFlo8因子調控的細胞壁和細胞膜蛋白的表達情況,闡明了CaFlo8因子在致病相關基因轉錄調控中的機理。在基因水平和細胞水平研究了白色念珠菌形態發生的調控機制以及幾條參與白色念珠菌毒性表現的信號轉導途徑,闡明了影響白色念珠菌毒力的多個因子,為白色念珠菌致病機理的闡明和抗真菌藥的篩選打下理論基礎。篩選得到一個人類Cdc2相關蛋白激酶基因hPFTAIRE1,運用人腦LexA酵母雙雜交系統篩選其作用靶蛋白;得到與hPFTAIRE1有結合作用的蛋白,包括14-3-3b,14-3-3e,14-3-3h,14-3-3t, Kiaa202,PLZF和一個推測的Cyclin。推測的Cyclin(CyclinY),編碼一個細胞周期蛋白,與p35具有較高的同源性。CyclinY能夠與蛋白激酶PFTAIRE1和PCTAIRE1相互作用,預示著CyclinY在生物體內有著多重的調控作用,進一步將分析hPFTAIRE1以及CyclinY在細胞生長分化和調亡過程中的功能作用。

白念珠菌的白-灰轉換是一種雙穩態轉換,我們篩選並鑑定了一個調控白念珠菌白-灰形態轉換的關鍵基因WOR1。WOR1的表達呈現一種全或無的雙穩態模式,即在灰菌中大量表達而在白菌中檢測不到表達,這與白-灰形態轉換過程中沒有中間態的現象吻合。進一步研究發現,內源WOR1基因的大量表達對於白菌細胞轉換為灰菌細胞以及維持灰菌細胞的形態都是必需的,而過量表達WOR1使白念珠菌鎖定在灰菌狀態,並且能夠克服MTLa1/2複合物對白-灰轉換的抑制作用。更有趣的是,WOR1基因的轉錄受自身編碼的轉錄調控因子的反饋激活,而且激活作用可以在灰菌細胞中穩定遺傳。這些結果發表在2006年8月《PNAS》,揭示了白念珠菌白-灰形態轉換的分子機制,解釋了白-灰形態轉換的隨機性,為研究原核生物如枯草桿菌和高等真核生物如瓜蟾中普遍存在的雙穩態轉換系統提供了範本。更重要的是,該研究展示了一種簡單而有效的反饋調控機制,這種機制對於白念珠菌作為人體共生菌快速適應人體環境的變化無疑是有重要生理意義的。該項工作受到國際同行的高度認可。

獲獎情況

1991年度獲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1994年獲得國務院特殊津貼。

1994年獲上海市啟明星計畫資助。

1996年獲國家傑出青年基金資助。

2000年獲中科院百人計畫匹配經費資助,多次獲國家863計畫資助,多次獲國家基金委經費資助。

曾經獲得上海市優秀啟明星,三八紅旗手,優秀回國人員,科學院十佳青年等稱號。

在國內外雜誌發表論文三十多篇,申請和獲得中國發明專利多項。

近期論文

1. Guanghua Huang, Huafeng Wang, Song Chou, Xinyi Nie, Jiangye Chen* and Haoping Liu*, 2006. Bistable expression of WOR1, a master regulator of white-opaque switching in Candida albicans.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2006, 103(34):12813-12818.

2. Fang Cao, Shelley Lane, Prashna A.P. Raniga, Yang Lu, Zhou Zhou, Karalyn Ramon, Jiangye Chen*, Haoping Liu*, 2006,The CaFlo8 transcription factor is essential for hyphal development and virulence in Candida albicans. Mol. Biol. Cell. 2006, 17(1):295-307.

3. Yankun Gao, Mei Jiang, Tao Yang, Jiangye Chen, Analysis of interaction between hPFTAIRE1 and PLZF in yeast two hybrid system, Acta Biochimica et Biophisica Sinica, 2006, 38(3) :164-70.

4. Guanghua Huang, Xinyi Nie, Jiangye Chen, CaMac1, a Candida albicans copper ion-sensing transcription factor, promotes filamentous and invasive growth in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Acta Biochimica et Biophisica Sinica, 2006, 38(3): 213–217

5. Yankun Gao, Mei Jiang, Tao Yang, Jian Ni, Jiangye Chen. A Cdc2-related protein kinase hPFTAIRE1 from human brain interacting with 14-3-3 proteins. Cell Res. 2006, 16(6): 539-547.

6. Ming-Min Zhao, Derong An, Jian Zhao, Guanghua Huang, Zuhua He, and Jiangye Chen, Transiently Expressed Short Hairpin RNA Targeting 126 kDa Protein of Tobacco Mosaic Virus Interferes with Virus Infection, Acta Biochimica et Biophysica Sinica 2006, 38(1): 22–28.

7. Xuming Mao, Fang Cao, Xinyi Nie, Haoping Liu, Jiangye Chen, 2006. The Swi/Snf chromatin remodeling complex is essential for hyphal development in Candida albicans. FEBS Letters, 2006, 580:2615-2622.

8. Jian Ni, Xiaoyan Liu, Jiangye Chen, 2006, Expression and Functional analysis of Candida albicans Cdc37, Chinese Journal of Cell Biology, 2006, 28(4): 611-616.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