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福建漳州人,1942年畢業於湘雅醫學院。1945年前往美國,在波斯頓麻省總醫院進修。曾任湘雅醫院醫師,中央醫院外科住院總醫師、主治醫師,廈門鼓浪嶼救世醫院院長。1951年來大連,歷任大連醫學院外科副教授,教授,遵義醫學院教授、副院長、院長等職。他在外科醫療上具有革新精神,經過反覆觀察、細心研究,大膽改變胃大部切除的手術方法,採用“華氏II式空腸近端對大彎的胃空腔吻合術”後經證明這種方法併發症少,治癒率高。在我國較早開展了脾腎靜脈吻合術治療門脈高壓。編著有《外科學》、《新急腹症學》等。是我國享有盛譽的外科學家。
成就
他在外科醫療上具有大膽革新精神,如胃大部切除,是腹外科的一種常見手術,一百多年來一直沿用傳統的國外手術方法,術後併發症多,而失敗與死亡病例也不少。因此他在臨床上反覆觀察,親手解剖屍體,經細心研究後,終於從大多數失敗病例中找到病理所在。由於空腸系膜被壓迫,近端發生梗阻,引起十二指腸殘端破裂或其他併發症。針對這個癥結,他大膽改變百多年來在空腸近端對小彎的手術方法,採取近端對大彎的手術方法。終於證明這種手術併發症少,治癒率高。他臨床觀察了一千多例,把這種手術總結為:“華氏Ⅱ式空腸近端對大彎的胃空腸吻合術"。這一成果是他對外科學的重要貢獻。他也是我國最早開展脾腎靜脈吻合術治療門脈高壓的專家之一。編有《外科學》、《新急腹症學》。
評價
陳榮殿治學嚴謹,為人正直不阿,胸懷坦蕩,是一位忠於醫學教育事業的好黨員、好乾部。他為遵義醫學院的建設和發展頓注了其全部心血。1969年為支援大三線,大連醫學院奉命南遷貴州遵義市,改名遵義醫學院,他由大連到了遵義。經過一個階段後,大多數同事們都返回1978年復辦的大連醫學院工作,當時他完全可以北調大連。但是他不留戀於沿海城市,而願以年高病弱之身,矢志紮根於貴州,把自己的一切獻給他所傾心熱愛的醫療事業。他在確立了共產主義的信仰後,就義無反顧,數十年如一日,一點一滴地認真實踐著。他生前常說:“人民給我的本事,要捨得花在人民身上”。這是一位意識到自己和人民的血肉相連,富有強烈使命感和獻身精神的知識分子的肺腑之言。
人物生平
他不幸於1983年6月19日病逝。在1982年間,當他深知自己的病情時就向黨組織遞交了《身後意願書》,表示決心在其病逝後,殯葬儀式上要移風易俗,一切從簡,不開追悼會,自願把遺體獻給醫學教育事業,作為他生前致力改進胃部手術的模式教材。遵義醫學院遵照他的遺願,將其遺體在病理解剖過程拍制為電視錄像教學片,部分遺體製作為示教標本,其餘遺體火化後分別撒於貴州高原和東海之濱。遵義醫學院為紀念陳榮殿教授的業績,特在院內建立一座紀念碑,以示懷念。碑文如下:“陳榮殿同志中共黨員福建廈門人生於一九一七年四月十三日卒於一九八三年六月十九日終年六十六歲他生前是我院外科學教授學院副院長他品德高尚治學嚴謹是我國享有盛譽的外科學家對腹部外科學造詣尤深他為我國的醫學教育事業貢獻了畢生精力為我院的建設和發展傾注了全部心血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己特立此碑永志紀念。”
《貴州日報》於1983年8月17日在報上報導了陳榮殿教授的先進事跡後,在讀者中引起了深情的欽佩和悼念!認為他不傀為知識分子的優秀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