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履歷
陳松順1920年4月8日出生於廣東省台山縣廣海鎮,早年曾師事同鄉名手雷法耀,少年時即以“象棋神童”名震鄉里;16歲到香港學藝,拜有“棋仙”之稱的鐘珍為師,得其神奧,在棋壇嶄露頭角;抗日戰爭期間及其後顛沛流離,挾技行走江湖,在湘、桂、滇、黔、滬等地擺設棋局、攻打擂台,成為技壓南中國的“亂世棋王”;1949年代表香港參加“穗港澳三角埠際象棋比賽”並奪得冠軍,獲得“華南神龍”美譽。
陳松順弈法能攻善守,布陣擅長“五八炮”與“斗順炮”,中殘局變化陰沉妙蘊,令人莫測高深,因有“神龍”之號。
1942年後,挾技弈游湘、桂、雲、貴各地,名聲大噪。
1949年代表香港參加“穗港澳三角埠際象棋比賽”,獲個人冠軍(與盧輝並列)。
1951年與楊官璘赴上海與何順安、朱劍秋作“華東、華南名手對抗賽”,獲得勝利。
1952-1960年間,與各地名手進行多次交流比賽,戰績優良。
1956年後,多次擔任全國棋賽的裁判長工作,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對《中國象棋競賽規則》的完善、修訂,貢獻良多。注意培養棋壇新進,呂欽、劉星、黃子君、黃玉瑩等名手均曾得其點撥。
1956年任《象棋》月刊副主編。1983年任《象棋報》主編。
1987年獲象棋特級國際裁判員稱號。
著有《中國象棋實用殘局》、《江湖棋局搜秘》等。
人物生平
由於各種原因,陳松順沒有參加過正式的全國比賽,但其實力公認應躋身於五十年代一流高手之列,是沒有大師稱號的大師。
陳松順1920年出生於廣東台山縣,少時師從“台山棋王”雷法耀,僅10歲就開始挑戰縣內各高手,並獲得“神童”獎牌。16歲他在香港拜有“棋仙”之稱的鐘珍為師。
抗日戰爭期間,挾技弈游湘、桂、黔、滇等地,名聲大噪。1949年代表香港參加“穗港澳三角埠際象棋比賽”,與有“廣東四大天王”之稱的盧輝並列冠軍。40年代末期,陳松順的棋藝已達至境,“華南神龍”的威名亦遠播海內外。
50年代初,陳松順與來自東莞的棋星楊官璘(註:首位全國象棋冠軍)並肩作戰,多次與港澳及京滬、漢滬等聯隊進行對抗,戰績斐然,被譽為“羊城雙璧”、“雙打無敵”。
隨著比自己年少5歲的楊官璘聲名日隆,陳松順在南國棋壇的霸主地位受到嚴重威協,1953年6月,楊、陳著名的十番棋爭霸戰在廣州嶺南文物宮拉開序幕。此戰,陳松順首局旗開得勝,卻接著連輸3局。儘管他奮力追趕,連扳兩局打成平手,但在關鍵的第8局,楊官璘以多兵之優,大演抽絲剝繭的殘棋功夫贏得勝利,最後以一局之優勝出。
對於這個結局,擁戴陳松順的棋迷認為陳在賽程的前半段輸得有點“冤”,很不服氣,提出再斗十局,而楊、陳也覺得僅憑一局得失,很難服眾。於是,雙方允諾擇期再賽十局。
1954年2月,楊、陳的第二次爭霸戰仍在嶺南文物宮開鑼。首局雙方戰和後,第2局陳松順再次抓住戰機,以凌厲攻勢先拔頭籌。隨後雙方竟一連下了六局和棋,第九局,陳松順只要弈和便可立於不敗之地,不料背水一戰的楊官璘磨足200回合,終於鬥垮精力不濟的對手。緊接著,扳平比分的楊官璘又在最後一局連出妙招,鏖戰160回合成功破城,最終後來居上,再以一局勝出,上演了大逆轉的好戲。
楊、陳這兩次十局爭霸戰,為棋壇留下了一段彌足珍貴的歷史佳話。但讓人遺憾的是,兩次被逆轉的陳松順,自此決意“解甲歸田”,退出弈林爭霸。1956年第一屆全國象棋個人錦標賽在北京舉行,規定每個城市只能派一名選手參賽,楊官璘和陳松順分別作為運動員及裁判員赴京參加這一弈林盛會。從那年開始,陳松順做裁判,一做便是數十年,稱得上是裁判界的“祖師爺”。1987年,陳松順成為國內首批獲象棋特級國際裁判稱號的裁判員。
結緣五羊杯:
連續21屆當裁判長,突發肺炎也不想下“火線”
1981年,廣州棋壇迎來大喜事———羊城晚報與新體育雜誌攜手創辦“五羊杯”全國象棋冠軍賽。當時仍擔任中國象棋協會裁判委員會副主任的陳松順,自然成為這一國內最高等級賽事裁判長的不二人選。
“沒想到,我這一乾就幹了21屆,棋友們都說,這20年看著我從滿頭黑髮變成了滿頭白髮。”說到五羊杯,陳松順馬上打開話匣子:“首屆比賽,只有三位棋王參賽,胡榮華、柳大華和楊官璘。當時條件很簡陋,住的是市委招待所,一個房間四張硬板床,每個床位兩塊錢;賽後每個選手只有五毛錢夜宵補助,大家就拿這些錢去大排檔喝點白粥吃些炒粉,雖然條件差,但大家都不會計較……”
執裁了20多屆五羊杯,有哪件事給他留下深刻印象呢?陳松順不假思索地說:“當然是第五屆比賽。有一晚柳大華對李來群,從晚上7時半一直下到次日凌晨4時40分,耗時9個多小時,創下歷史紀錄。當時天氣有點冷,大概凌晨3時,我熬不過想回白天鵝賓館加件衣服,不想當時已熬得有點暈頭轉向,又邊走邊想著那盤大戰,竟然錯將人民橋當成白天鵝引橋走了上去,鬧出個大笑話!”
陳松順對工作極端負責,有一件事也給記者留下了難忘印象:1999年第19屆五羊杯賽,陳老突然得了肺炎,當日已有發燒症狀,但是他沒有告訴任何人,仍然堅持到賽場執裁。一直到晚上回賓館睡覺時,已蓋了兩條棉被的陳老仍感到全身發冷,讓記者再拿一條棉被幫他蓋上。見情況有異,記者馬上叫來醫生,一探熱,竟然高燒39℃。讓記者感動的是,已病得不輕的陳老還一再表示,說自己的病情不要緊,堅持不用到醫院看病。第二天,在親屬勸說下,他才同意離開賓館,到醫院住院治療。臨走時,他還念念不忘工作,特意囑咐弟子做好裁判工作,確保五羊杯的順利進行。
從第21屆五羊杯開始,陳松順將裁判的重擔交給了年輕人。儘管年事已高,但他仍以顧問身份繼續關心和支持五羊杯。現在每屆比賽,陳老依然風雨無阻,堅持到現場觀棋。
長壽之道
“四字長壽經”身體力行,著書立說育人不斷
已步入耄耆之年的陳松順,現在耳聰目明、頭腦清晰,乍一看,根本不像一位90歲的老人。他告訴記者,他的養生之道,得益於一個“四字長壽經”:吃莫過飽,勤莫過勞,思想不老,堅持用腦,下棋最好。陳老解釋說,前四句是一位百歲老人的長壽“秘訣”,最後一句是他加上的。
這個“四字長壽經”,陳老說,曾深得原日本駐廣州總領事若山喬一的讚賞,“這位總領事是一位將棋迷,當時他聽我說後,十分高興,馬上叫我用筆把它寫下來,送給他作為紀念”。為什麼下棋最好?陳松順表示,下棋不僅可以開動腦筋、鍛鍊思維,還是預防老年痴呆的最好辦法之一。
陳松順現在的生活很有規律:每天早上先到茶樓飲茶聊天;然後午休片刻,下午或寫書法或拆棋;傍晚開始出外散步,約一兩個小時後再回家用膳。據陳老家人說,陳老年輕時,還是位踢毽子的高手,最高紀錄可以一次踢七八百下不讓毽子落地。
說到練書法(見上圖),陳松順認為,練字可以靜心,手腳都可以得到活動,是很好的健身之道。“我習字沒有拜過師,主要是靠堅持和臨摹古人的字帖來提高水平。曾經有一年,我臨顏真卿的《多寶塔碑》,整整臨足一年。那本帖大概有近400個字,每個字我至少都臨寫六七十遍。此外我還重點臨過柳公權的《玄秘塔碑》、歐陽詢的《九成宮碑》以及米芾的《蜀素帖》。”陳老說,現在每天仍堅持臨帖,希望書法水平能夠繼續提高。
除了練字,陳老還把大部分精力放在著書立說、收徒傳藝上。有高級教練職稱的陳松順,迄今已培養了廣東隊主力隊員劉星、鄧頌宏以及女子全國冠軍黃子君、黃玉瑩等一批象棋大師和特級大師,現在,他每周六上午,還親自教兩名小弟子習棋。“我不單教棋,也在寫棋。前幾年我撰寫的《棋理與棋術》一書,深受棋迷歡迎,出版社一再重印。最近,我還準備出版《中國象棋實用殘局》增訂本,這本書同樣受到好評,曾榮獲廣東省科學大會獎呢!”陳松順說。
象棋棋手百科
象棋,又稱中國象棋(英文現譯作Xiangqi)。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屬於二人對抗性遊戲的一種,由於用具簡單,趣味性強,成為流行極為廣泛的棋藝活動。 |
巴吉人 卜鳳波 車興國 陳志軍 陳松順 程建忠 程進超 崔岩 陳寒峰 才溢 蔡福如 陳魚 陳信安 程吉俊 陳富傑 陳啟明 鄧頌宏 單霞麗 董旭彬 付光明 馮曉曦 高明海 葛維浦 郭莉萍 龔曉民 葛慧瑩 黃海林 胡榮華 | 蔣川 景學義 荊聰 林進春 林宏敏 廖二平 黎德志 劉宗澤 李智屏 李鴻嘉 陸崢嶸 梁軍 李來群 劉殿中 劉征 柳大華 李望祥 李義庭 李雪松 李艾東 呂欽 李守謙 黎德玲 李錦歡 孟立國 苗永鵬 聶鐵文 歐陽琦琳 | 陶漢明 湯卓光 萬春林 王嘉良 王大明 王鑫海 鄔正偉 王利紅 王琳娜 熊學元 徐天利 許文學 謝思明 徐天紅 薛文強 宇兵 楊官璘 楊柏林 於幼華 袁洪梁 言穆江 閻玉鎖 顏成龍 鄒立武 曾東平 張志明 張影富 張申宏 趙利琴 張石 | 孫育峰 孫志偉 蘇筱芮 宋國強 孫勇征 田長興 黃仕清 黃竹風 郝繼超 黃玉瑩 靳玉硯 金松 宗永生 張心歡 周健超 趙慶閣 金海英 蔣全勝 蔣鳳山 胡慶陽 何兆雄 洪智 胡明 胡玉山 彭星 邱東 任建 孫樹成 孫啟忠 張德魁 鄭新年 |
盤點近代象棋名人
象棋,又稱中國象棋。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屬於二人對抗性遊戲的一種,由於用具簡單,趣味性強,成為流行極為廣泛的棋藝活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