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本昌

陳本昌

陳本昌是1913年在廣東新會生,畢業於國立中山大學研究部。

簡介

1913年出生的陳本昌,原籍廣東新會,後遷居西江羅定市。早年畢業於國立中山大學研究部。抗日戰爭期間,他曾任遠征軍宣訪團團長,雲南盈江、六順兩縣縣長以及貴州省財政廳副廳長等職。1948年赴台灣。1958年到美國留學工作至今。

經歷

赴美之初,陳本昌先在哥倫比亞大學研究院讀書,同時開展商貿活動。幾年後,他的學業和事業均獲得出色成就,先後獲得英國聖奧勒夫研究院、美國杜威國際大學名譽博士學位,他創立的聯邦公司、金殿地產公司,在工商業界也享有盛譽。
隨後,陳本昌加盟美國共和黨,任族裔總黨部共同主席,與陳香梅等一批美籍華人組建了美國共和黨亞裔總黨部,積極參與美國主流社會各項活動,為爭取在美華人的社會地位奔走呼籲,並組織全美華人積極參加各項選事。由此,陳本昌與美國數屆總統及上層政要建立了良好的個人關係。
美國前任總統尼克森曾於1972年致函給他:“本昌先生,當我在準備前往中華人民共和國訪問之際,大作(指陳本昌著《美國華僑餐館工業》)使我深刻了解中國社會人民實況,相信該書對促進中美文化交流,貢獻至大。”前總統里根、老布希也曾給他寫信,感謝他的支持。1998年,陳本昌榮獲由美國共和黨前三任總統福特、里根、布希聯合簽發並授予的 “艾森豪委員會永久委員”證書,這是社會活動者的最高榮譽。
幾十年來,陳本昌為提高海外華人的社會地位奮鬥不息。“落地生根,就地參政”就是他在1998年提出的新理念。他認為要提高海外華人在所居住國的政治地位,首先要改變海外華人“葉落歸根”的傳統觀念,樹立新的參政意識。為此,他先後訪問了30多個國家,了解華人在海外的生活情況,並多次專訪祖國大陸和台灣地區,撰寫發表了大量的文章,呼籲海外華人要自立自強,“落地生根,就地參政”,積極參加各地舉行的各項選舉活動,作到“每選必投”;鼓勵華人踴躍參與各項公益活動,改善華人的形象。這個理念一經提出,立即得到美國廣大華僑華人的贊同和擁護。美國共和黨亞裔總黨部在他的領導下,成為美國族裔黨派中活動最為頻繁、對美國社會貢獻最大的黨派,為美國共和黨在選舉中入主白宮立下汗馬功勞。陳本昌的這一理念 ,在美國華裔社區中取得了顯著的成就,也得到世界各國華僑華人的認同並在逐步實施。
除了任職美國共和黨全國委員會國策顧問、艾森豪委員會委員以外,陳本昌還是美國海外華人新文化運動協會主席。他認為,要使“落地生根,就地參政”的文化理念得到進一步實現,使海外華人儘快融入所在國的主流社會,首先要讓海外華僑華人自己的骨頭硬起來,得到所在國的政府和民眾認可。從上世紀的九十年代起,他便在研究怎么從根本上轉變海外華人的形象。他聯絡全美 200多位華裔專家學者和知名人士,進行多方探討研究,於1998年在美國紐約成立了海外華人新文化運動協會,並被推舉為主席。該協會在陳本昌的倡導下,制訂了《海外華人生活守則》十二條,以提高華人文化素質,弘揚中華優秀文化。“十二條”一經提出,立即受到全美華人熱烈支持和回響。隨即,美國南加州也成立了海外華人新文化運動分會,與之遙相呼應。對此,海外華人媒體曾經爭相報導,中國新聞社也將海外華人新文化運動列為千禧年海外十大新聞之一。
推介展現優秀華裔,樹立海外華人楷模,是海外華人新文化運動的一項重要內容。2000年,海外華人新文化運動經過各方推薦遴選,向社會公布了一批全美華裔中的好人好事,做為海外華人典範予以表彰。其中有以推廣慈善服務著稱的孫中山的孫女孫惠芳;收購已有135年歷史的美國《舊金山觀察家報》的方李邦琴;樂善好施的華裔企業家王嘉廉;斐聲海內外的電影執導李安;以傑出親職教育著稱的趙希成、朱木蘭夫婦等。這一活動在海外華人中引起了強烈反響。
陳本昌在美國生活40多年了,但他的拳拳報國之心和企盼祖國統一之念從未改變。20世紀90年代末,台灣當局有關部門為呼應“台獨 "宣傳,將孫中山先生國父稱號從台灣教科書中刪除,陳本昌會同部分愛國人士奔赴台灣向當局提出強烈抗議,使“台獨”分子的陰謀失敗。他還多次撰文以理性態度探討海峽兩岸統一問題,他說:“我衷心希望祖國大陸能迅速的富強起來,這是兩岸統一不可缺少的基礎。我對祖國大陸的前途充滿信心”。他幾次應邀到祖國大陸訪問,受到過王震、李瑞環、程思遠、王兆國、萬國權等多位國家領導人的接見。看到祖國大陸日新月異的變化,他高興地寫下“江山依舊在,景物已換新,和平統一成,中華一定強”的詩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