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生涯
17歲起,她在《情探》中反串王魁,在《賞夏》中反串蔡伯喈,在《踏傘》中反串蔣世隆。與次同時主演了《空城計》(飾諸葛亮)、《長生殿》(飾李隆基)等生角戲;和《檄文詔》(飾嬴政)、《霸王別姬》(飾項羽)等淨角戲;甚至在《西關渡》(飾陳彩)、《補缸》(補缸匠)中模仿名醜龔吉升的詼諧表演,惟妙惟肖,饒有興趣。 一個川劇演員,何況是個年輕的女川劇演員,不僅擅於“五聲共和”,唱徹昆高胡彈燈,更兼“五藝俱全”,演遍生旦淨末醜,在川劇史上恐怕也屬罕見。 在山城重慶3年期間相繼在《人生何處不相逢》、《天字第一號》、《啼笑姻緣》、《夜半的悲哀》等時裝戲;以及在《茶花女》等外國名劇中擔任主角。甚至是一人雙飾,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48年,在〈春風報〉主辦的由觀眾直接參與投票的“川劇皇后”中,眾望所歸,獨領風騷。陳書舫在64年的舞台生涯中,演出的大小劇目有150多個。1959年,隨中國川劇團出訪歐洲演出〈秋江〉深受外國友人的喜愛。成功的塑造了〈柳蔭記〉中的祝英台、〈丁佑君〉中丁佑君,等許多人物形象,她的表演已臻爐火純青的地步。
唱腔特點
陳書舫的嗓音純美清亮.堂音共鳴好,但她從不單純追求聲音好聽,而是特別注重表達人物的思想感情。她常說:“唱戲要唱出人物,唱出感情。”為了把人物內心世界開拓得更加深刻,哪怕一字一句,她也總是從人物出發,從感情入手,力求達到以聲傳情,以情動人的藝術境界。
陳書舫的唱腔藝術,不但在傳統戲中有獨特的地方,而且她試驗演出的一些川劇現代戲,也很有新意。以她在川劇現代戲<<丁佑君>>中飾演的丁佑君為例,在“抗辱”一場中,丁佑君對鄉親們唱的[香羅帶]這個唱段,就是借用當年蕭楷臣演出的傳統戲<<佛堂升天>>中的同一唱腔,加以改革、發展而來的。[香羅帶]這支唱腔曲牌,悲而不壯,在傳統戲中多表現生離死別的感情。若要原封不動的用來表現我們時代的英雄人物,距離頗大。陳書舫為了比較理想的表現丁佑君這一青年英雄的形像,採用了大嗓,並運用較多的堂音,把這個唱段唱的激昂豪壯,既保留了傳統唱腔的藝術特色,又體現出一定的時代氣息。又如唱“最可敬毛主席把紅軍親自來率領,踏遍了雪山草原浩蕩長征”這兩句的時候,“毛主席”三個字,加大音量,上挑送出,猶如排山倒海,氣蓋山河。最末一句,“你們要團結緊”,腔收在“緊”字上。音高刺破雲天,迴旋耳際,把丁佑君為革命視死如歸的高尚情操,充份地抒發了出來。 陳書舫的唱腔藝術,無論男、女唱腔,或者是大小嗓的結合運用,都能得心應手,左右逢源。特別是她善於在優美多變的聲腔中,表現人物的內心感情。聽她的演唱,使我們能得到曲終意未盡,腔完情猶存的藝術享受。
各方評價
陳書舫是觀眾熟知的川劇著名表演藝術家。她不但擅長演閨門旦,而且還以反串小生見著。她有許多拿手好戲,如傳統戲<<柳蔭記>>、<<下游庵>>、<<秋江>>、<<賞夏>>、<<花田寫扇>>以及現代戲<<丁佑君>>等。她在這些戲中,有許多精彩獨到的表演;陳書舫的精湛的唱腔藝術則是構成她的表演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都給人留下了深刻難忘的印象。
陳書舫對待藝術,嚴肅認真, 一絲不苟。她勤學好問,博採眾家之長,來豐富自己的藝術創造。她儘管有著深厚的傳統唱腔藝術的演唱功力,但從不滿足和拘泥於傳統程式。她把京劇、話劇、電影以及各地方劇種的吐詞行腔技巧,巧妙地融化在自己的藝術之中,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
川劇明星
川劇是流行於四川全省及雲南、貴州部分地區的戲曲劇種。在戲曲聲腔上,川劇由高腔、崑腔、胡琴,彈戲和本省民間燈戲組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