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陳星言(Karen Chen),女,上海星雲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她生於1984年,其母親沈慧琴是新東苑國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現任上海新東苑國際投資集團副總裁、接力中國副理事長。榮獲2011年度“上海市青年五四獎章”。個人履歷
背井離鄉
回憶童年,星言說不喜歡當時的生活環境,感覺處處被各種虛偽無形的枷鎖拘束著。最討厭的就是長輩們重男輕女。她從小孤獨,不夠合群,她的所想所為總是和別人不一樣,沒有小女生的情結,不喜歡打扮,也不懂追星,更厭惡在校園裡參加拉幫結派的活動,而且直到初二才在淮海路上吃了平生第一頓麥當勞。和如今對待任何事物都能一針見血、侃侃而談的她相比,兒時的她感覺完全是兩個人。"在完成國中後,父母便將我送去國外留學了。"16歲的時候,星言先去了新加坡讀O-LEVEL,一年多後又轉戰加拿大 。"由於父母要留在國內忙事業,我必須自己照顧自己。剛到加拿大的時候,人生地不熟,我要適應不同的英語口音和陌生的環境,從找房子到申請學校,全都靠自己跌跌撞撞地一路摸索。"星言後來考的是加拿大UBC大學,本科念的是經濟學。她毫不猶豫地在經濟學與商科之間選擇了前者:"經濟學表面看很枯燥,但是仔細想的話, 是可以運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去的。而商科裡面,不管是市場行銷、還是組織行為學或者人力資源管理,相對都比較抽象,如果沒有積累足夠的工作經驗,學習工商管理就要憑想像,等工作若干年後再去修MBA也不遲。"陳星言有很多愛好,其中最喜歡攝影,而且是玩黑白膠片。在加拿大留學期間,選修過攝影,用尼康的老式膠片機拍攝,還在暗房裡用放大機學習傳統沖印。她說以前剛到加拿大的時候總是會想家,於是就窩在暗房裡把一些過往的底片拿出來沖洗,看著一張張熟悉的面孔在藥水中漸漸浮現,那種感覺很奇妙。
"求變很重要, 我不能在同一個城市呆太久。西海岸住了5年,那裡的生活對我來說太安逸了。我一直都覺得自己是個不甘平凡的人,並嚮往大都市的快節奏生活,每天可以有新的挑戰,認識新的朋友。於是就向父母提出,要轉學去東海岸安大略省的滑鐵盧(University of Waterloo),因為它是加拿大帶薪實習做的最好的大學,有機會去到世界500強企業實習,而且擁有全世界最優秀的數學科學學院和計算機科學技術學院,而我的理科不夠好,所以希望與比自己強的人接觸,了解他們的思維方式,去換個角度看世界。尤其現在早已經是一個不能脫離IT的時代, 所以了解IT界發生的事情很重要!人要依賴環境去不斷的改變自己,並且挑戰弱項,這樣才能生存得更堅強。"
而素來對哲學具有天賦與興趣的她,也在大學時期副修了哲學,並且經常會和教授,同學坐在咖啡館裡討論一些很純粹的問題。
向西走向東走
臨近畢業,星言最關心的問題就是到底該留在北美,還是回亞洲。父母在電話里為她描述了中國蒸蒸日上的發展前景,令她蠢蠢欲動。"一方面擔心回國不適應,還像小時候那樣對周圍的環境有牴觸陌生的感覺,另一方面又 覺得自己長大了, 不再是以前那個什麼都不懂的小女生,所以決定申請以國際交換生的身份先回亞洲看看能否找到不一樣的體驗,於是就去了香港中文大學。"在以國際交流為目的的 這一年裡,她抓住機會接觸了很多金融系的教授、還有私募基金、風險投資基金方面的前輩,並且積極參加各種社交活動,"期間,我發現了一個充滿活力和機會的香港。不論是大學的同學, 還是社會上的朋友,他們都很努力工作,思維活躍,而且懂得生活,這是我喜歡的狀態!"原本打算一畢業就留在香港的星言,卻因為父母一句簡單的"早點回家" 而毅然決定回上海。因為"父母在, 不遠遊",已經走了這么多年, 是該回家了。
2008年她回到上海。"有很多不習慣,沒有朋友,路也不熟。雖然說著一口流利的上海話,但周圍的一切都很陌生。從思想準備上,一直覺得自己是回家,但實際,我早已疏遠,需要重新融入社會。"這是焦慮還是興奮? 她開始重新回到初來乍到的狀態,一樣一樣地去適應。接受新環境是她最擅長的:"當時,我每個月都要買好多報紙雜誌,關心現在國內的人都在想些什麼、做些什麼,關注的熱點等。"但越讀越讓她困惑,"也許是近年中國各方面發展太快,整個社會的氣氛都很浮躁。大都沒有明確的觀點, 基本都是在描述表面現象。最嚴重的是, 我們這一代人精神缺失,很多都沒有信仰。"
路是走出來的,光收集信息沒用。星言要求家裡暫不為她做任何安排,給她2個月的時間去重新適應上海模式。她並沒有直接進入家族企業任職,反而自己打開求職網站,投擲簡歷。除了自己對口的金融銀行業,網路視頻媒體也在她搜尋範圍之內,在短時間內,她赫然地成為了中央電視台的英文主持人。
"他們是一家關注中國市場的外資媒體平台,剛剛起步,但是團隊很有活力。我義務幫他們錄了大約五期節目,發掘一些在國內新型的創業模式。主要負責尋找採訪對象、協調聯繫、設計整個採訪與基調,一直到最後的完成包括填寫字幕,感覺很新鮮。"
但終究那只是個人愛好, 不是正業。所以後來星言去了位於外灘的上海申銀萬國證券研究所實習,和金融分析師們打交道。申萬研究是證券業內有名的黃埔軍校。"在賣方機構做證券研究可以教我如何調研上市公司,收集數據,製作估值模型。"當時她初來乍到一星期,剛好遇上參加外地的客戶推薦會,她熱情接待,主持會場,受到了很多買方機構的大加讚賞,也讓她的老師對她深有好感,刮目相看,"一年的實習收穫很多,但我不想將自己的思維方式定型在一名研究員的角色上。我希望培養的是用金融的邏輯來思考問題。"
尋找新坐標
2009年,星言回到家族企業幫忙。進入新的心理調適階段,她努力將別人眼中的"大小姐"角色重新定義,希望得到團隊的認可。"原來面對這些員工,我似乎只是一個訪客。放假回國去公司走動,大家會很禮貌地打招呼。許多元老級人物都是看著我長大的‘叔叔'‘阿姨',忽然之間 我長大了,而且要加入他們的隊伍,成為團隊中的一分子,對於彼此來說, 都需要一個磨合的過程。同時,我要調整對待父母的心態,在工作環境之下,他們已經不再是‘老爸'‘老媽'而是‘老闆',是上級對下級的關係,不應該有太多的情感色彩。"星言說她即是新員工,要謙虛好學,又是未來接班者,要高瞻遠矚,矛盾與和諧共存,常常不知所措。"一開始我非常在乎團隊中他人的想法。他們 會對我有怎樣的期待,面對我這個‘空降兵'的能力產生很多想法。"越是擔心顧忌,越是迷失自己。別人的看法是無法控制的,她只有從自身出發,盡力將自己融 入到公司各個層面。她說小步慢跑,穩打穩紮,才不傷元氣。尋找屬於自己的坐標是需要時間和耐心的。
"很長一段時間,我都走馬觀花,好像跑龍套的小生,卻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一年下來,我開始從容淡定一些了!當你自己知道你肩負著誰也不能替代的責任的時候,你會對自己提出各種要求。因為只有承受他人不能承受的,才能成就別人不能成就的!"
她一度對父母的作風產生牴觸情緒,"後來明白,新陳代謝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長輩們的經驗要認真思考,存在即合理。放慢節奏,協調糅合才是上上之策。和不同年紀的人接力跑,是個漫長的過程。說實話,我真想克隆一百個我,自己組一個團!"
哲思
"‘萬事孝為先'儒家倡導順從父母,許多人都認為這是一種"愚孝"。但回過頭來想,假如沒有父母,我們什麼也不是。即使滿腦子都是優秀的想法,那也是他們賦予的。儒釋道都倡導要‘感恩包容',我也很喜歡‘退步原來是向前'的心境。"學習國學,幫助她韜光養晦,積累智慧。 星言的師父在她決定回到家族企業的時候, 送了她八個字:"忍受委屈,耐住寂寞"。起初還沒有感覺,但在往後的日子裡,她深深體驗到,很多時候,工作中的問題和生活中的煩惱只能讓自己在掙扎中慢慢覺悟。"受了委屈可以回家發嗲哭訴的小女孩不復存在。"一開始,壓力大到崩潰了,就找媽媽哭,但她卻反而會生氣,不許我掉眼淚。以前不理解,還會埋怨。後來,媽媽的女友,著名的女性專家林華老師告訴我,這是一種深刻而又嚴肅的母愛。"她說道。
"家裡給了我一個巨大的舞台和各種社會資源,我要更堅強地去挑戰自己的極限,不許氣餒。這種愛表面上可能很殘酷,實際用心良苦。"
作為一個優越的80後,陳星言除了要繼承家業, 她自己也有自己的理想。"每個時代都有英雄,有的將成為政壇風雲人物、有的要去解決各種科學難題、要去為國家爭取更過的奧運金牌,而娛樂明星也要有。改革開放激盪30年,我們這一代長大了, 真的要好好思考如何從父輩手中將使命傳承。"
星言常被朋友們笑她"杞人憂天","堅持自己的想法和方向本來就很難,但我希望自己可以成為同齡人裡面的‘意見領袖',無論是事業還是生活,都能成為一個正面積極的榜樣,並能影響到自己身邊的人。陳星言正在這條路上穩步而行。
在一個紅十字會組織的"情滿東方"慈善晚宴上,星言大獻愛心,為先天性心臟病兒童捐款。
談到慈善,星言不願意拿來炫耀,自稱才剛剛開始。她說如果財富可以幫助他人重獲生命,那就是用財有道,取之無愧了。 "施比授更有福。每個人付出的愛與被愛之間也需尋求一種平衡。而要有一種苦是你有能力卻幫不到。作慈善不是有錢人才可以的奢侈體驗,更不是作秀;慈善是一種將財富資源重新分配,有錢出錢, 有力出力,讓需要幫助的人得到支持。只是人人行善,社會才會更和諧。"
多年來,她的家族幫助了三百多名貧困山區的孩子念書上學,如今許多已經在念大學了,但陳星言認為這些都是一個有社會責任的企業應該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