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陳希米嚴格按照黨和國家頒布的有關的出版方針、政策、法規辦事,策劃、編輯了大量的優秀圖書。身為殘疾人,以頑強的個性、自強不息的精神和兢兢業業的勞動,圓滿地完成了社裡交給的各項任務。處處以身作則,雖然可以在家看稿,但她堅持天天上班。參與策劃了“哈佛商學經典”叢書,並責編了其中的《總經理》、《企業文化與經營業績》等6部書,責編了《無根據頌》等4部圖書,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2011年11月29日,作為“2011林兆華戲劇邀請展”的參演劇目,由瞿小松作曲兼指揮、龔建東主演、林兆華導演兼舞美設計、根據已故作家史鐵生同名短篇小說改編的獨幕歌劇《命若琴弦》在首都劇場上演。史鐵生的夫人陳希米也到場觀看。一個小時的演出結束後,瞿小松在謝幕時向台下的“大導”林兆華和陳希米致謝,同時表達對史鐵生的深深敬意。
2013年初,出版散文集《讓“死”活下去》,紀念史鐵生辭世兩周年。
愛情婚姻
殘疾與愛情曾被史鐵生反覆在文章中訴說。他在《愛情的命運》中曾說“二十幾歲的年華,畢竟是人生最美妙的季節,是春天。它充滿了活力、激情和嚮往。”“真的,那畢竟是人生最美妙的季節,是春天。當春風吹醒了希望和理想,感情便也像解凍的溪水,潺潺而流了。二十幾歲是逃不脫愛情的。” 《愛情的命運》中的主人公小秀兒是不幸的,史鐵生也曾經不幸,一個滿心準備迎接愛情的人,好沒影地在二十一歲生日的第二天迎來了殘疾,從此只能“扶輪問路”了。
上天並非總是讓人哭泣的,還有帶給人驚喜的一面。史鐵生是幸運的,這世界上有一縷目光向這個孤獨者投來——從他緊閉的房門的縫隙間照耀進來了。她就是陳希米。
西北大學並不單單是讓史鐵生的作品首次變為鉛字,它還為他準備了愛情的種子。史鐵生的作品在《希望》發表時,後來成為史鐵生妻子的陳希米當時正在西北大學數學系讀書。據同一級歷史系的黃敏蘭回憶,“當時文科與理科學生交往並不多,但對陳希米來說卻是一個例外。她經常跑到我們宿舍聊天,和我們班的幾個同學成了朋友。這是因為她的知識面廣,所以樂於搞‘跨學科’的交流。”
一九八九年,陳希米和史鐵生結婚。姚育明初次見到希米後,感嘆“簡直是尊右腿輕殘的維納斯。這個帶有音樂之聲姓名的太太很年輕、很美麗、很溫柔、很明朗,氣質仿佛濾過的透明的水,老史兄福分不淺……陳希米做了他的新腿”。好友陳村感慨道:“我永不能忘記的是她的笑,那是天使的笑容。天使的笑,是那種忘憂的笑、忘我的笑、來去自由的笑、讓看見的人也喜悅的笑……她常常笑著,燦爛又本分地笑著。有了她的笑,那個凝重的50歲的史鐵生再沒有裝扮殉道者的理由和必要了。”無疑,把陳希米送到史鐵生的身邊是上帝對他最好的眷顧。
就這樣“只有一條好腿的希米充當了鐵生的眼睛和雙腿”,直到史鐵生生命的最後一刻。據《南方人物周刊》11年第2期報導,史鐵生去世前,陳希米去旁邊病房辦理史鐵生捐獻器官手續,希米剛走,史鐵生就“全身掙扎,心電圖立刻亂了”,可陳回來一弄,好了,陳再去,史又鬧,陳只好把手續拿到病床旁邊辦,史鐵生就“安安靜靜了”。“心有靈犀一點通”,這就是愛情的偉大力量吧。
史鐵生是幸福的。因為他有不離不棄的陳希米始終守護在身邊。
史鐵生《贈妻子詩》
希米,希米
我怕我是走錯了地方
誰想卻碰上了你!
你看那村莊凋敝
曠野無人、河流污濁
城裡天天在上演喜劇。
希米,希米
是誰讓你來找我的
誰跟你說我在這裡?
你聽那腳步零亂
呼吸急促、歌喉沙啞
人都像熱鍋上的螞蟻。
希米,希米
見你就像見到家鄉
所有神情我都熟悉。
看你笑容燦爛
高山平原、風裡雨里
還是咱家鄉的容儀。
希米,希米
你這順水漂來的孩子
你這隨風傳來的欣喜。
聽那天地之極
大水渾然、靈行其上
你我就曾在那兒分離。
希米,希米
那回我啟程太過匆忙
獨自走進這陌生之鄉。
看這山驚水險
心也空荒,夢也悽惶
夜之望眼直到白晝茫茫。
希米,希米
你來了黑夜才聽懂期待
你來了白晝才看破樊籬。
聽那光陰恆久
在也無終,行也無極
陌路之魂皆可以愛相期?
陳希米《追思會上》
我一直要活到我能夠
坦然赴死,你能夠
坦然送我離開
我想,這一次,是他認為時候到了。
他做到坦然了,我也做到了。
他還寫過:
我一直要活到我能夠
歷數前生,你能夠
與我一同笑看
所以我們不再悲傷,我們的會場上到處都是燦爛的鮮花和溫暖的回憶。
在另一首詩里,他說:
誰說我沒有死過?
出生以前,太陽
已無數次起落
悠久的時光被悠久的虛無
吞併,又以我生日的名義
捲土重來
今天,他肯定來了,他就在我們中間……
註:這是陳希米在2011年1月4日下午北京史鐵生追思會的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