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守文[秦腔藝術傳承人]

陳守文[秦腔藝術傳承人]

1993年,老人退休後又開始系統收集秦腔臉譜的物件,甚至連筷子、打火機、扇子、日曆上的臉譜造型都不放過。如今,已珍藏500多張造型各異的秦腔和京劇臉譜,可謂蔚為壯觀。

在西北,因為秦腔的特性,很多人都不說“唱”秦腔,而用一個“吼”字來概括。秦腔起源於甘肅、陝西一帶的民間地區,其樸實、粗獷、細膩的唱腔一直深受西北人民的喜好,至今已有500餘年的歷史,被第一批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其臉譜與京劇臉譜、川劇臉譜並稱中國三大臉譜系統。

人物介紹

“聽一言把亮的雙腮笑壞,罵一聲司馬賊該也不該。是名夫你就該領兵奪寨,誰使你裝女子假扮裙釵。”現年八旬的老人陳守文邁開雙腿、氣宇軒昂地用流行西北的秦腔演繹《司馬擺台》。

秦腔藝術

陳守文老人是蘭州西固區柳泉鄉的一位農民,日前,在他的個人書屋“白雲軒”里,他向記者講述了自己與中國秦腔這門古老戲曲藝術的淵源:從收集臉譜到吼秦腔,從雞蛋上畫臉譜再到給農村娃娃教秦腔……

陳老人第一次登台表演的角色是《呂布戲貂蟬》中的小生呂布。“我嗓子比較細,臉又瘦,唱不了老生,就選擇唱小生。”回憶起最初與秦腔的邂逅,老人手舞足蹈,抑制不住激動的心情。“那時候7歲,經常躲在後台看父親表演”。

也就是從7歲那年起,陳老人便開始了吼秦腔這門生動的戲曲藝術。蘇武牧羊、回荊州、斬韓信、馬武鬧酒館、宋江殺樓……老人唱了20多年的戲,如今在他看來,依舊駕輕就熟。1964年,老人從台上走到台下,開始了給演員“畫臉”的幕後工作。

製作模具

在老人書屋的一角,擺放著一尊近1米的“秦香蓮狀告陳世美”模具,戴著頭飾的秦香蓮穿著戲服,一臉哀怨地“望著”陳世美,神情惟妙惟肖。“它們的頭髮是買的,衣服和鞋是老伴和媳婦做的。”老人說,他還做了“白蛇傳”、“三打白骨精”、“劈山救母”、“敬德訪白袍”四個模具。

除了親手做秦腔人物模具,這些年,老人還潛心研究在雞蛋上畫臉譜。他說,“行家看戲先看臉,線條流利眉宇間,在雞蛋上畫臉譜,凹凸有致更有立體感”。

閒暇時分,陳守文老人還會去學校向農民的孩子教授畫臉譜的技法,這對他來說,是一件幸福而重要的事。

採訪結束時,寫得一手好毛筆字的陳守文老人揮毫送給記者“寧靜致遠”四個大字。他說,中國傳統文化要不斷傳承,他希望能在有生之年,收集整理更多更全的資料,將寶貴的中國瑰寶藝術傳承給後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