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歷
![陳妙華飾演](/img/5/7f8/nBnauM3X4EzM3MDNzMzNxkTN0UTMxQTNzQjM0QTNwAzMxAzLzczLwY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1983年秦腔欣賞會清唱](/img/6/c24/nBnauM3X2cjNwYTN1MzNxkTN0UTMxQTNzQjM0QTNwAzMxAzLzczL4A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20世紀50年代初以飾《白蛇傳》之許仙而一炮走紅。
1956年榮獲陝西省戲曲觀摩大賽演員二等獎。
1958年隨陝西省電影藝術團赴長春拍攝秦腔藝術片《火焰駒》。
1960年又參加電影《三滴血》的拍攝,均擔任主演,以其英俊的扮相和高亢圓潤的唱腔聞名西北,蜚聲全國。
七十年代後,陳妙華身體和精神狀況急轉直下,生活完全不能自理,遂而退出戲曲舞台。
1988年,易俗社在禮泉劇院裡演出秦腔《虎口緣》,精神狀況好轉後的陳妙華作為主演登台亮相,劇院裡人山人海,戲迷們慕名前來看戲,為自己心儀的名家捧場。
90年代,陳妙華再次出演新編古典戲《節婦吟》,並且連演20餘場,轟動西安。但之後,陳妙華再次走出人們的視野。
2004年3月陳妙華又出現在舞台上,參加陝西本土戲曲節目《秦之聲》特別節目《咱們的陳妙華》的錄製,與她一起被人們稱為秦腔四姐妹肖玉玲、全巧民、李愛琴一一上台,和陳妙華“戲說”人生。她門下的陳派弟子們也紛紛亮相,唱起了陳派藝術的經典唱段,現場觀眾更和台上藝術家們同聲合唱秦腔中最具號召力的唱段——“祖籍陝西韓城縣”。
2010年2月1日凌晨3時,這位深受喜愛的秦腔名家由於嚴重的肺部感染和多臟器功能衰竭而病逝於西安交大第一附屬醫院,享年70歲。
早年經歷
![陳妙華、肖玉玲《火焰駒》](/img/d/58a/nBnauM3X2ITOxgTM4MzNxkTN0UTMxQTNzQjM0QTNwAzMxAzLzczL0c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演藝經歷
家庭感情
![全巧民、陳妙華《虎口緣》](/img/b/c25/nBnauM3XyIzM3ITNxQzNxkTN0UTMxQTNzQjM0QTNwAzMxAzL0czLwc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參演電影
1958年《火焰駒》(與肖玉玲、劉毓中、孟遏雲、肖若蘭、李應貞、樊新民、周輔國、蘇育民等合作)
1960年《三滴血》(與劉毓中、樊新民、肖若蘭、孟遏雲、全巧民、雷震中、伍敏中等合作)
秦腔發展
新中國成立前,秦腔由於受到傳統觀念影響,舞台上不允許女演員飾演小生,新中國成立後,陳妙華成為第一批小生女演員。秦腔本是地方戲曲,但通過秦腔電影《火焰駒》和《三滴血》,以及陳妙華英俊的扮相和高亢圓潤的唱腔,全國人民感受到秦腔的魅力。劇作家冀福記說是陳妙華讓秦腔走向了全國;秦腔老藝術家郝振易回憶說,當年他陪同陳妙華前往長春,拍攝秦腔電影《火焰駒》時,其中有一場賣水的戲,需要演員挑擔子,為了表演上的真實,她每天用擔子挑上兩桶水,在排練廳里苦練。
晚年艱辛
![全巧民、陳妙華](/img/1/ae2/nBnauM3XzADOwcjM0QzNxkTN0UTMxQTNzQjM0QTNwAzMxAzL0czLwU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昔日舞台上那個風流倜儻、英俊瀟灑的陳妙華,如今已經是一個染盡滄桑的老人了。可是無論時間怎樣流轉,在熱愛秦腔的戲迷心中,永遠不會忘記陳妙華。時常有一些戲迷結伴去看望她。或許,在熱愛陳妙華的戲迷心中,她永遠都是那個光彩照人的英俊小生。
在一些老戲迷腦海里,陳妙華就是那個英姿颯爽的舞台形象,少有人知道這位藝術家晚年的生活。2009年7月,陳妙華突然昏迷,經查確診為腦梗。雖然經搶救出院回家療養,但老人的身體非常不好。2010年1月中旬,因為出現嚴重的肺部感染和多臟器功能衰竭,老人被轉入醫院重症監護室搶救。上世紀70年代,由於陳妙華的身體和精神狀況急轉直下,她過早地離開了秦腔舞台。儘管有退休金,但她的生活並不寬裕。2004年參加陝西本土戲曲電視欄目《秦之聲》後,當時不少來自社會各界以及文藝團體的人慷慨解囊,為陳妙華基金捐款。這筆基金,一部分用於改善陳妙華的生活,一部分用來弘揚陳派秦腔藝術。當陳妙華因罹患腦梗、高血壓、支氣管肺炎、肺氣腫等多種疾病再次住院時,她的家人還在為每天數千元的醫藥費發愁。為了幫助這位秦腔老前輩,西安許多戲曲界人士、戲迷和熱心市民,自發為陳妙華捐款。短短10多天,募集了醫療費10多萬元。
唱腔風格
![陳妙華](/img/e/415/nBnauM3X2EzN4YTM3QzNxkTN0UTMxQTNzQjM0QTNwAzMxAzL0czL1I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在參加兩部電影的拍攝和巡迴十三省的觀摩演出過程中,她不僅開闊了眼界,還從秦腔前輩和外省的許多著名藝術家身上吸取了很多寶貴的藝術營養。例如她吸取了川劇中小生的台步、氣質和扇子功等技藝;她酷愛京劇,在她的唱腔道白中,吸取了京劇韻白中的一些特點。
陳妙華的表演樸實自然,真實貼切,大方得體,瀟灑利落,文武皆能,功底全面。在電影《三滴血》中,陳妙華同時扮演一文一武兩個孿生兄弟,由於她比較深刻地揭示了人物內心世界,注意區別他們精神氣質,因而使人感到形象生動、性格鮮明。還有屬於武生行當的呂布,也被她演得瀟灑英武、驕橫恣意。在"小宴"這場戲中,她緊緊把握住劇中人的年齡、個性特點,充分發揮自己唱腔高亢挺拔的特色,一字字一句句如火焰般噴口而出,同時展示出自己高超的翎子功,把呂布得意忘形,狂妄之極的人物形象活生生地展現在觀眾面前。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被譽為秦腔“小生泰斗”,影響頗廣。
代表劇目
《火焰駒》、《三滴血》、《奪錦樓》、《紫金冠》、《白蛇傳》、《京兆畫眉》、《掃窗會》等。
弟子傳人
張寶煒、張濤、呂秋娟、李東鋒、陳超武、張錦屏等。
秦腔“陳派”小生創始人衢州軍分區司令員。
逝世
2010年2月1日,秦腔小生泰斗陳妙華在西安病逝,享年70歲。
許多戲迷聞訊紛紛前往悼念。
2月2日晚,西安易俗社小劇場外已搭起了戲台,陝西省秦腔名角和上千戲迷用自己的方式為陳妙華送行。
人物評價
如果說在華人電影圈裡沒有人不知道成龍,那么在年齡稍大的陝西人眼裡,也沒有人不知道陳妙華。她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以《白蛇傳》中許仙一角一炮走紅,主演的秦腔電影藝術片《火焰駒》、《三滴血》在全國的火爆放映,被譽為秦腔的“一代宗師”。
秦腔知名演員李梅特意前來,向陳妙華做最後道別。她說:“我是看著她的電影走上秦腔藝術道路的,她生前開創的獨特流派,她對藝術的認真與執著,永遠值得秦腔後輩學習。”
年過七旬的西安市民在兒子的攙扶下從郊區趕到位於西安市中心的演出現場。他說:“在我們這一代老戲迷心中,陳妙華就是‘巨星’,她演的秦腔電影,我看過幾十遍。”
在易俗社音像店,工作人員將陳妙華的戲曲電影《三滴血》和《火焰駒》擺在顯眼處,店內電視螢幕上播放陳妙華的經典唱段。工作人員說,這幾天,有許多老戲迷專程趕到這裡購買陳妙華的秦腔電影DVD。
她的徒弟張錦屏說,師傅一直希望將秦腔藝術的精華留傳下去。她雖然走了,作為她的徒弟,自己將盡所能,弘揚和傳承秦腔藝術。
秦腔明星
秦腔又稱亂彈,是中國戲曲曲種之一,源於西秦腔,如今流行於中國西北地區的陝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等地。又因其以棗木梆子為擊節樂器,所以又叫“梆子腔”,是中國戲曲四大聲腔中最古老、最豐富、最龐大的聲腔體系。現在北方各地梆子戲雖然風格與秦腔有很大不同,但在音調和伴奏上都保持著共同的特徵。 |
陳妙華 | 陳仁義 | 陳淑玲 | 丁良生 | 高登雲 | 高廣傑 | 郝全林 | 靖正恭 | 康健海 | 康正緒 | 雷開元 | 李愛琴 | 李東鋒 | 李東橋 | 李小鋒 | 李正斌 | 劉化鵬 | 劉茹惠 | 劉易平 | 劉毓中 | 馬全祿 | 蒲虎勤 | 喬新賢 | 任哲中 | 沈和中 | 蘇育民 | 蘇哲民 | 譚建勛 | 陶金麗 | 田正武 | 王藹民 | 王景旗 | 王文鵬 | 楊覺民 | 袁克勤 | 常小紅 | 陳雨農 | 戴春榮 | 黨甘亭 | 竇鳳琴 | 竇鳳霞 | 段桂珍 | 傅鳳琴 | 郭明霞 | 郝彩鳳 | 侯紅琴 | 惠敏莉 | 雷通霞 | 李愛雲 | 李君梅 | 李正敏 | 李箴民 | 劉美麗 | 劉穎 | 柳萍 | 馬桂芬 | 馬蘭魚 | 馬友仙 | 孟遏雲 | 齊愛雲 | 秦等梅 | 屈巧哲 | 全巧民 | 任小蕾 | 蘇蕊娥 | 王天民 | 王曉玲 | 王玉琴 | 魏長生 | 肖若蘭 | 肖玉玲 | 熊小玲 | 熊月玲 | 楊鳳蘭 | 楊金鳳 | 余巧雲 | 袁丫丫 | 李志翔 | 田德年 | 溫軍海 | 張健民 | 張蘭秦 | 周輔國 | 樊新民 | 晉福長 | 孫存蝶 | 王輔生 | 閻振俗 | 張武宏 | 邊霄 | 范紫東 | 封至模 | 高培支 | 李桐軒 | 馬健翎 | 孫仁玉 | 王伯明 | 楊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