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界泰鬥茶人“陳國本”
簡介
1960年11月,陳國本到湖南澧縣農村參加“整風整社”工作隊。1962年,學校貫徹“高教六十條”,他回校承擔實驗教學,同時抓緊補修基礎理論和進行實驗室基礎技能訓練,彌補1958年大學生下放勞動的損失,並深入茶園,進行茶樹品種物候期的研究工作。1964年,陳國本承擔“茶樹良種引種馴化及品種選育”科研項目。1965年,他配合貫徹半農半讀,兼任校農場茶園隊長,並參編《茶樹栽培學》教材。1966年,學院成立函授部,陳國本遂轉入函授部擔任茶葉教師,“文化大革命”期間,他在自律中度過。1971年後,陳國本參加《茶樹栽培》、《茶樹育種》教材編寫和教學工作。1973年參與茶葉分析室恢復,重建工作,1974年春與施兆鵬、王增盛等進行速成溶茶研製,在獲得冷凍乾燥產品後,又於1975年春用噴霧法試製速溶液茶獲得成功。1974年,陳國本繼續中斷已久的育種研究,從事茶樹單株品質鑑定工作。1977年11月,參編《茶樹育種學》。10月,全國恢復職稱評定,晉升為講師。1979年,陳國本任湖南農學院茶葉研究室專職副主任,並主持研究工作。1981年,茶葉專業被確定為湖南省重點專業,他承擔學科實驗室建設任務,在省專項配套經費和研究經費支持下,引進國內外先進儀器設備,建立了光合作用,土壤養分等4個專業實驗室。與此同時,還負責實施茶樹育種、資源研究和省攻關項目“提高綠茶品質研究”等多項研究任務,指導碩士研究生論文寫作工作。1983年晉升副教授,任院學術委員會委員。1986年和1987年,陳國本帶領課題組赴雲南,會同雲南農業大學張芳賜到滇東南、滇西南、滇西19個縣實地進行“雲南茶樹資源考察”,收集標本,照片,繁殖材料數百份和大量測定數據。1988 年編寫“湖南茶樹種質資源研究”報告,同年9月,晉升研究員。之後,陳國本調入華南農業大學農學系茶學專業,任教研室和專業主任。1990年申報茶學專業碩士學位授予權,1991年起招收碩士生。1995年9月,從教學崗位退休。他除從事教育工作外,還兼任廣東省茶葉學會第五、第六、第七屆副理事長。中國茶葉學會第五屆理事,《茶葉科學》編委,中華茶人聯宜會第一屆理事,廣東省食品行業協會茶葉專業委員會第一屆常務副會長等職。
主要論著
1 陳國本.茶樹花粉生活力及其貯藏.茶葉通訊,1963(4~5):23~28
2 陳國本.茶多酚含量的差異及選擇.茶葉,1979(4):22~27
3 陳國本.紅茶品種早期鑑定研究.湖南農學院學報,1980(3):53~59
4 陳國本.茶樹群體品種早晚生單株主要化學成分含量的初步研究.湖南農學院學報,1981(3):43~50
5 陳國本.江華苦茶主要化學成分含量的研究.茶葉通訊,1987(1):33
6 陳國本.湖南茶樹資源親緣關係及其分類學位置的探討.湖南農學院學報,1987(3):71~79
7 陳國本.雲南茶組結構形態分類系統.見,陳興琰主編.茶樹原產地——雲南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1994:82~107
8 陳國本.合理布局良種,提高茶葉品質.廣東茶葉,1998(3):20~24
個人經歷
1934年9月3日 出生於廣東省普寧縣。
1954-1956年 在武漢市國營第二建築工程公司工程技術科任辦事員。
1956-1960年 湖南農學院茶葉專業學習,並畢業。
1960-1965年 湖南農學院園藝系茶樹栽培教研組助教。
1966-1970年 湖南農學院函授部茶葉技師。
陳國本的經歷
1971-1978年 湖南農學院茶葉專業教師函授部茶葉教師。
1979-1988年 湖南農學院茶葉研究室專職副主任、講師副教授、研究員。
1988-1991年 華南農業大學農學系茶葉專業主任、研究員。
1991-1996年 華南農業大學農學系茶葉專業教研室主任、教授,廣東省茶葉學會第5、第6屆理事長。
1996-1999年 退休,任廣東省茶葉學會第七屆副理事長,廣東省食品行業協會茶葉專業委員會常務副會長。
人物逝世
2017年7月6日,陳國本因病在廣州逝世,享年85歲。
園藝貢獻
提倡茶園優質栽培
20世紀90年代,隨著整個茶葉市場形勢的變化,我國茶葉生產急需從“產量型”向“質量型”轉變。為此,陳國本提出:質量型的管理首先是抓好“栽培品質”,建立“品質指導型”的栽培管理模式,提倡“季節茶”高產優質。優質栽培的前提是“合理利用良種,完善栽培基礎,通過三種途徑生產優質鮮葉:①改革修剪制度和施肥制度,生產季節優質茶;②利用和創造優良生態環境,生產區域優質茶和無污染優質茶;③充分利用良種潛力,生產高香特質茶和品種特質茶。他所提出的方法,對栽培管理制度的改革和規劃新茶區有提導意義,受到有關部門的重視。
揭示湖南茶樹群體的演化地位和親緣關係
茶樹栽培資源演化和地理分布的研究,對資源分類,保存和利用有重要意義。陳國本運用形態學,同功酶,染色體,主要化學成分及適應性等綜合途徑,從測定數據獲取信息,與其同事們共同揭示了湖南4個主要栽培群體的進化差異,親緣關係程度和區域特點,並按“地理區分法”進一步將4個群體劃分兩個地理群。湘南地理群包括3個群體,是一組親緣關係相近、進化程度低,適應性和品質相近的一組種群。湘中北地理群包括1個群體,在湘中北地區廣泛種植的地方種群,其進化層次較高,適應能力強,而紅茶品質較次,是應予改良的群體。湘南茶樹地理群的劃分以及各群特點的闡明,對湖南茶葉生產布局有深刻的影響。湖南歷史上茶葉產量總是北多南少,與品種資源特點相悖,這引起了有關部門的重視。
所獲榮譽
陳國本在研究工作中,強調要反映客觀事實。他說:“論文不是目的,應該找出規律性的結論或能夠指導某一生產環節才有實際意義。”在教學工作中,他把培養優秀農科人才作為不懈的追求。在指導研究生論文研究中,除指導選題外,還“甘當下手”,一切需要的實驗條件,他都認真解決。1980年一位研究生急需一種儀器,他便與研究生進城選購,冒雨乘公共汽車,抬著數十公斤的儀器,回校要走很長一段路,實在走不動了,暫放在工人家裡,第二天才抬回來。1988年,到華南農業大學以後,他為茶學專業培養碩士生不懈努力。他結合實際拓寬和深化專業教學,大幅度加強選修課,尤其重視學生專業技能訓練,組織全專業教師分工編寫了《茶學專業生產實踐指導書》。有些學生對農業沒有興趣和信心,他結合實際,以具體事例引導學生提高認識,解決思想困惑。他指導本科生的畢業論文,更以嚴謹求是的態度進行,有多篇好的論文,被介紹在多種省級專業刊物發表。陳國本在進入華南農業大學4年多的時間,以其嚴謹的作風和模範帶頭作用,教育學生,並於1993年,被授予“廣東省1993年南粵教書育人優秀教師獎”和榮譽證書。陳國本在茶學研究中,不追求名利,他組織實施的茶葉研究資料,不據為己有,均立檔案保存,不爭名次,在同事中獲得好印象。數十年來,他以主要研究人員身份,曾獲5項省級成果獎勵。陳國本在湖南農學院工作整整28年,工作努力,在茶葉事業上做出顯著成績,為此1992年10月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
建材專家
簡介
男,中共黨員,1943年10月出生於北京。現就職於國家建材局技術情報研究所,副譯審,曾任室主任二年 。主管建築裝飾石材等建材工業信息研究,任中國石材工業協會會刊《石材》雜誌編委。1967年8月畢業於北京外國語大學(原北京外國語學院)法語系義大利語專業班。
生平
1968年至 1978年在國家外文出版事業局工作,從1978年9月起在國家建築材料工業局技術情報研究所工作至今。在這期間,於1986年曾參加義大利都靈市國際勞工局組織中小企業培訓班(三個月)並獲結業證書;於1991年至1993年在我駐義大利使館商務處工作。
著述論文
自從事石材信息研究工作以來,在所內,在公開出版的有關行業性刊物(如在中國石材工業協會會刊《石材》雜誌上和《建材工業信息》上)撰寫專業資料、發表譯文、著文40餘篇。其中與人合著書二本:科普出版社出版的《世界建築材料發展水平和趨勢》和中國建築出版社與合時(香港)有限公司出版的《世界建築材料設備與技術》。
另外,1995年參加國家建材局下達軟科學課題《中國建築材料工業跨世紀發展戰略》研究本人獲得一等獎,以及刊登於《石材》雜誌1996年第5期上的“世界建築裝飾石材貿易現狀與展望”一文被定為世界華人優秀重大學術成果(由國際經濟評價(香港)中心和世界華人優秀重大學術成果評審委員會評定)並刊登於《世界華人重大學術成果公報》1999年第五期上。1992年春,前國務院總理李鵬同志率團訪問義大利時,曾任隨團訪問的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馬洪同志 和社會科學院院長劉國光同志的專職譯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