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熊背鄉位於平頂山市魯山縣最南邊,八山一水一分田,焦枝鐵路在熊背境內穿越九橋十涵,海拔在五六百米的山峰十餘座,當年紅軍一部曾從此長徵到達陝北,屬國家級貧困鄉。現年57歲的陳再新,就出生在這片貧瘠的土地上。他從教36年,國小高級教師,現任教於魯山縣熊背鄉第三國小(南子營國小),擔任五、六年級語文課及班主任工作。他,正己、敬業、愛生,時刻以“忠誠黨的教育事業”為座右銘激勵自己,在平凡的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貢獻,塑造了人民教師的光輝形象,凝聚著“學為人師、行為世范”的崇高境界,彰顯出河南人特有的“三平”精神。
當起了“孩子王”
1975年,陳再新高中畢業。當時,附近的國營江河機械廠招收工人,在公社當幹部的表哥通過關係給他找了個好差事,第二天就要上班。當天晚上,大隊支書來到家裡,說學校的李老師要進廠當工人了,學校面臨停課,懇請他到學校當民辦教師,他二話沒說,就答應下來,進學校當起了“孩子王”。親戚們都說他傻,說放著每月37.5元的“塊”不掙,去掙那每月的30角的“毛”。但他說,他喜歡教育,喜歡和孩子打交道。從教36年來,看著他的同學、鄰居一個個經商都發了財,可他還一貧如洗。但對自己的選擇從沒有絲毫的動搖和後悔,始終如一摯愛著黨的教育事業,摯愛著自己的教師職業,摯愛著這一群群天真無邪的孩子們。2001、2003年春節,時任平頂山市公安局政委的弟弟和留學定居美國的弟弟回鄉省親,兩次提出把他調往平頂山工作,都被他婉言謝絕,他說他喜歡教學,熱愛教育工作,更不想離開家鄉的教育事業。36年來,陳再新紮根山區,默默奉獻,辛勤耕耘,使民眾感動著,使學生快樂著,使自己幸福著……
關愛學生
熊背鄉第三國小服務6個自然村,前有大河,後有鐵路,都是學生的必經之路。天降大雨,河裡漲水,河對岸的學生牽掛著陳老師的心,無論冬夏,只要漲水,就能看到陳老師的身影。特別是寒冷的冬天,面對冰冷刺骨的河水,他絲毫沒有猶豫過,儘管河裡的冰碴,扎傷他的雙腿,但他沒有說過一聲苦,叫過一聲累。學生接到校園,他馬不停蹄向鐵路邊跑去,組織學生通過鐵路。一接一送,36年過去了,陳老師頭髮白了,腰彎了,但不屈的是他的精神,是他那難以割捨的學生情結。
老師對學生的關愛,往往產生無窮的力量:學生王延昌,因故小腿骨折,陳老師接送他上學三個月,每次都背著他,傷好後學習特別努力;調皮大王王宛軍,一次發高燒,陳老師馬上把他背到村衛生所,買藥、餵藥、輸水退燒。事後其父母感激之情無以言表,逢人便說“是陳老師救了俺這顆獨苗”。目睹為學生看病這一幕幕,村民們無不稱讚“陳老師確實好,他不光背學生看病,還給學生買藥餵藥,這樣的老師真可敬”。這件事對學生的教育非常大,調皮學生都說“今後我們可得聽老師的話,遵守紀律呀”。
為減少患病學生的痛苦,陳老師專門研究民間驗方,星期天上山採藥備一時之需(早年,因為山里孩子家庭貧困,孩子們有病都是熬過來的,一般不上醫院)。他用民間驗方為在校學生治療流鼻血、半晌子、百日咳等500餘人次,使學生安心學習。2009年,為防止手足口病、甲流感在學校流行,陳老師利用課餘時間上山採集了金銀花、蒲公英、地丁等多種草藥,熬茶讓師生飲用,效果十分明顯,學校沒有一人感染傳染病。
學校所在的南子營村,人多地少,青壯年民眾不甘於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背井離鄉,外出打工,把孩子留給了老弱病殘的爺爺奶奶。陳小芳的父母到廣州打工,把陳小芳留給了80多歲的老奶奶(曾祖母),陳老師聽說後,就和妻子主動照顧這一老一小的生活,給他們洗衣挑水、輔導陳小芳功課、給老人求醫問藥。2008年冬天的一個夜晚,北風呼嘯,天下著鵝毛大雪,陳小芳發起了高燒,他翻山越嶺、踩著沒膝的大雪走了七八里夜路,背著陳小芳一腳一滑地來到鄉衛生院,醫生說如果再耽誤一個小時,後果將不堪構想。陳老師對老奶奶事若父母,不嫌棄不怕髒,承擔起照顧義務,一直到老人病逝,此事在熊背鄉傳為佳話。每到中午和節假日,陳老師的家就成了留守兒童的樂園,孩子們在這裡盡情地享受著父愛。陳老師用博大的師愛,點亮了留守兒童教育的火把,讓留守兒童走出“心靈圍城”。
奉獻自己
陳老師心裡裝著全體學生,唯獨沒有他自己。
每天早上,為提前接學生,陳老師經常顧不上吃早飯,一日三餐變成了一日兩餐。由於飲食沒規律,飢一頓,飽一頓,10年前,他患上了嚴重的胃病、結腸炎,一天要跑十幾趟廁所,且常伴有肚疼,經常疼得滿頭大汗(那個年代,農村人生病都是硬撐著,主要原因是沒有錢)。後來在鄉領導的反覆催促下,學校領導強行把陳老師送進國營江河機械廠醫院住了兩天院。出院後又一連吃了100多付中藥、上百盒中成藥,才基本控制著病情,但由於錯過治病的最佳時機,至今尚未痊癒;再加上長期伏案寫教案、改作業,他又患上了頸椎骨質增生、右手肌肉萎縮等疾病,頸肩疼、手麻到現在還一直折磨著他,但他還繼續著畢業班教學……
陳老師天天忙在學校,家務勞作全給了妻子,常年繁重的體力活兒使妻子患上了腰椎間盤突出、胃病,去外地就醫都是她一個人獨自前往,不管是去魯山,還是平頂山,陳老師沒有陪她一次,時間久了,妻子嬌責他:“你心裡哪裡有我,你心裡只有學生、只有學校”。
2008年10月18日日,陳老師的兒子在鄭州舉辦婚事,由於學校走不開,沒能參加孩子的婚禮,不過兒子對父親還是十分了解,知道他離不開他那畢業班的娃娃。
陳老師對工作執著,甚至於如痴如醉。去年春上,妻子因病臥床,不能動,早飯後他把藥鍋放在煤火爐子上,就匆忙上學校去了,哪知道煤火爐子沒蓋上蓋,中午放學回家時,水熬幹了,鍋底掉了,爐子滅了,妻子看他緊張的樣子,酸楚地說“你是教育上的人,你已經賣給學校了”。為不耽誤學生的課,給孩子們做好表率,家中所曬的糧食無數次被雨淋濕;為確保提前到校,多少次正在吃飯卻放下飯碗;為了資助貧困的孩子,36年來不知捐了多少款。
賞識學生,成功教育的人性光芒
陳老師常說,賞識教育就是欣賞、讚賞學生,其本質就是愛。教師的愛,是學生心中的雨露和陽光,只有愛學生,才能使師生之間縮短距離,增強了解和溝通,產生心靈的共鳴,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2008年班裡轉來一個雙差生,轉來時兩科成績合計27分,他經過一個學期的賞識教育,末考時語文成績考了75分,雖然比班平均分93分少了許多,但對他本人來講已實屬不易。
對那些調皮的學生,陳老師總以一顆愛心去呵護他,用放大鏡看學生的優點,揚起自信的風帆。2009年暑假後陳老師接的班裡有個男孩叫張毛毛,上課經常走神,有時會莫名其妙地扒到桌子底下,還在別的同學背上貼紙條,是班裡的“調皮大王”。陳老師沒有嫌棄他,而是認真尋找癥結所在。原來孩子的媽媽去世了,父親整天酗酒,缺少家庭溫暖的他越來越孤僻,便用拳頭來發泄自己的不滿。於是陳老師就處處關心他,就連上課提問,也總要向他投去鼓勵的目光。毛毛的作文寫得有新意,陳老師就把他的作文拿到班裡朗讀,讓同學們看到他的長處。有時男孩犯了錯誤,陳老師也不當著全班同學的面批評他,而是把他領到辦公室,撫摸著他的頭跟他慢慢談。毛毛漸漸變了,上進心也強了,上課也不走神了,在班裡總樂意為大家服務,還當上了班幹部。後來毛毛的作文還在《魯山簡報》上發表了,2010年在縣裡組織的六年級學業水平測試中,毛毛的總成績在熊背鄉位居第七名。
成績榮譽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36年來,陳老師所教學科成績在全鄉評比中,每次均獲第一,他先後被評為省特級教師,省師德先進個人,8次被評為縣級優秀教師,2次被評為縣級優秀班主任,撰寫多篇論文在報刊雜誌上發表或被評為省市縣級優秀論文,所作課《窮人》獲市級觀摩課一等獎,還有3節課獲縣級一等獎,所輔導的學生在省市縣級比賽中數十次獲獎。2007年9月8日,平頂山日報以《愛是老師最美的語言》為題,對陳老師做專題報導。2009年12月魯山教育簡報以《紮根山區教育,用愛心溫暖學生》對陳老師進行了報導,全縣上下掀起了向陳老師學習的高潮。
總之,陳再新老師36年如一日,兢兢業業,任勞任怨,以實際行動詮釋著“三平精神”。在長期的教育工作中,他在平凡之中有著偉大的追求、平靜之中懷著滿腔熱血、平常中有著極為強烈的責任感,是廣大教育工作者學習的楷模。
事跡視頻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M1MTA1NTI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