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榮事跡
雲南昭通大山包鄉大海子濕地,是國家一類保護動物黑頸鶴的主要越冬棲息地。正午時分,數十隻黑頸鶴飄然而至,它們等待一個熟悉的身影出現。這個人叫陳光會,她是大山包黑頸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里第二個能和生性警惕的黑頸鶴接近到十米距離的人,第一個人是他的婆婆董應蘭。
1988年冬天,一些做科考研究的鳥類學家在昭通大山包發現了黑頸鶴。自此,大山包這個海拔三千多米的鄉村與黑頸鶴一起,逐漸被世人所熟知,大山包大海子是黑頸鶴的一個重要夜宿地,陳光會的家就在大海子濕地旁邊。最早為黑頸鶴義務投食的是陳光會的公公,那是在專家發現這個黑頸鶴棲息地之前的事。後來,為黑頸鶴投食的任務落到了婆婆董應蘭手中。1992年,董應蘭與鶴相伴的場景被一位攝影愛好者發現,她與鶴共處的故事隨後也被更多人知曉。2003年,陳光會嫁給了董應蘭的兒子趙強。一年後,董應蘭告訴兒媳,自己身體不太好,希望她能接著護鶴。於是,陳光會跟在婆婆身後,開始接近、了解並幫助、保護黑頸鶴,演繹了一段“人鶴情緣”。
經歷
“一開始咋轟都轟不過來。”陳光會說她接近黑頸鶴並不是一帆風順,警惕的黑頸鶴總和人保持百八十米的安全距離。用了一冬天時間,她總結經驗,摸索出與黑頸鶴交流的方法。“走路要輕,不能太急,投放鶴糧的時候要高高地撒開,最重要的是你要有耐心。”半年後,陳光會已能獨自去給黑頸鶴餵食。
2008年2月,昭通也遭遇雪災。大年三十晚上,陳光會全家老少都出門為黑頸鶴投食,由於雪厚影響黑頸鶴找到食物,董應蘭和趙強在前面用鏟子鏟雪,陳光會在後面跟著投食。投完鶴糧回來,別人家已經開始放鞭炮,而他們家的年夜飯都還沒開始做。
陳光會現在是大山包保護區大海子管理站的護鶴員,每月工資八百多塊。但由於一家兩代人護鶴的名聲在外,很多來大山包觀鶴旅遊的遊客都會住在陳光會家。2007年,陳光會家修起十來間客房,可容納30人的簡易旅館入住率頗高,標間價格每天60元。
雖然整天呆在離昭通市百十公里的大山包,但陳光會和趙強挺滿意現在的生活狀態,家庭收入不錯,還能與黑頸鶴朝夕相伴。陳光會說黑頸鶴一般都是“一夫一妻”忠貞不渝,這跟她的愛情觀不謀而合,她喜歡黑頸鶴的這種特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