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光唐

陳光唐,出生於1926年12月,代表作品《邯鄲歷史與考古》。

基本信息

個人簡介

男,漢族,福建省政和縣人,1926年12月出生,副研究員職稱。

個人經歷

1954年畢業於福建師範學院歷史系,同年被分配到河北省邯鄲師範學校任教。1961年調入邯鄲市文物管理處任處長,直至1992年退休。陳光唐是邯鄲市政協委員,曾兼任市政協文史委員會副主任,中國考古學會會員,古城學會會員,河北省考古學會理事,邯鄲市歷史學會副會長,磁州窯學會副會長,是我市文物考古事業上一位有影響的專家,由於他的積極貢獻,先後多次被評為省、市文博系統先進工作者,省、市勞動模範,1991年作為首批“全國文化系統先進工作者”,參加了國家表彰大會,並受到江澤民總書記的親切接見。

陳光唐在文保戰線上工作30年如一日。他曾為保護國家級重點文物趙王城,甘冒生命之危,堅決抵制了一些人的破壞行徑,使這座舉世聞名的古城遺址免遭夷平之禍。並為古城遺址資料的調查整理辛勞奔波,在全國文化系統表彰大會上,他因此被授予“燕趙護城人”光榮稱號。

七十年代初,在市人防工程施工中挖出古陶片,陳光唐如獲至寶,早出晚歸,配合人防工程,踏遍了近5萬平方公里範圍內的所有坑道、筒井和地下線路、反覆調查,採集了數以千計的遺物標本,終於發現了豐富的戰國和兩漢文化遺存,並進一步結合地面鑽探,前後歷時8年,最終確認這一帶是戰國時期構建的趙國故城的一部分,因位於趙王城之北,故命名“大北城”它東西寬3200餘米,南北長4880米,面積約13.2萬平方米,此遺址的發現,糾正了史籍上的一些錯誤記載,使得趙都古城的原貌得以展露。調查報告發表後,受到了國內外專家學者的稱讚和好評,為趙文化和邯鄲歷史研究增添了新的內容。

陳光唐在文保工作中一向重視重要文物的發現和及時搶救發掘。他先後主持或配合發掘大中型遺址3處,古墓10多座,小型墓葬20餘座,石窟3座。1970年發掘的張莊橋1―2號漢墓,出土重要文物200多件,其中鎦金大爵尊等為全國罕見。參與發掘的磁山文化遺址,直接促成了全國磁山文化研討會在我市的召開。他在1977年從大名萬堤農場搶救收集而來的何弘敬(唐末節度史)碑誌,系目前發現的我國最大、工藝最好的文物珍品,連同蒐集的其他大小古碑誌30餘塊,成為邯鄲碑林的建設基礎。

主要成就

陳光唐平時注重收集整理文史資料,建立科學檔案150餘卷。他曾與友人多次合作,先後編寫了《邯鄲歷史與考古》、《趙都詩詞選注》、《邯鄲歷史人物傳》等,還擔任《邯鄲市文化志》的編輯。在省級以上報刊中發表論文、文章近40篇,在地方報刊上發表的文史資料及文章20餘篇,為社會錄用的碑文、文物簡介等作品22篇。他的論文《試探趙都邯鄲古城的形成與興衰變化》獲市一等獎、省二等獎;《水浴寺石窟調查報告》(與劉東光合作)獲省三等獎。大型調查報告《趙都邯鄲故城調查報告》內容充實,備受好評,為有關領導部門採用。《邯鄲故城》、《響堂寺石窟》兩文載入《中國大百科全書―文物卷》。《邯鄲故城》被收入由香港出版的《中國建築技術史》一書。《邯鄲百家村慘案》、《和村萬人坑》兩文在日本出版。陳光唐還撰寫了《創建邯鄲碑林記》、《百家村慘案碑記》、《胡服騎射》等碑文,是邯鄲市一位有著重大影響的學者專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