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內容
![陳元方候袁公](/img/7/4cb/nBnauM3XxgDM0IDO4YDM2MDN3QTM4YDOyMTOzQTNwAzMxAzL2AzLzU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譯文
陳元方十一歲時,去拜會袁公(紹)。袁公問:“你賢良的父親在太丘做官,遠近的人都稱讚他,他到底做了些什麼事情?”元方說:“我父親在太丘,對強者用德行去安撫;對弱者用仁慈去安撫,讓人們做心安理得的事,久而久之,大家就對我父親更加敬重。”袁公說:“我曾經也當過鄴縣縣令,正是做這樣的事情。不知是你的父親學我,還是我學你的父親?”元方說:周公、孔子生在不同時代,雖然時間相隔遙遠,但他們的行為卻是那么一致。周公不學孔子,孔子也不學周公。
注釋
![陳元方候袁公](/img/1/1b1/nBnauM3X1ITM2gjM5UDM2MDN3QTM4YDOyMTOzQTNwAzMxAzL1AzLxc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2、履行:實踐,做。
3、綏:安,安撫。
4、孤:封建時代王侯對自己的謙稱。王侯皇后對自己的尊稱,還有寡人等稱呼。
5、師:學習。
6、嘗:曾經。
7、卿:客氣,親熱的稱呼
8、法:效法,仿效。
9、稱:稱讚,讚不絕口
10、周公:文中周武王的弟弟
11、周鏇動靜:這裡指思想和行動
12、益敬:更加尊敬,益:更加
方言證古
老父:對父親的敬稱。老,表示敬稱的詞頭。老爸(父親)、老母(母親)。家君(對自己父親的尊稱,謙詞)。君(對他的尊稱,謙詞)
詩詞鑑賞
袁公
比較自負,問題刁鑽。如孤往者嘗為鄴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這個問題很難回答,稍微不慎則顏面盡失,想是袁公並非真正想知道是誰學了誰,而是有意為難陳元方。
元方
機智應變。如「周公、孔子,異世而出,周鏇動靜,萬里如一。周公不師孔子,孔子亦不師周公。如此巧妙回答,既照顧了對方的尊嚴,又保存了自己的體面,不卑不亢落落大方,不損人也不損己,想袁公聽了,定會暗暗點頭稱奇。
編者簡介
![陳元方候袁公](/img/7/703/nBnauM3X0QTO3QTM1cDM2MDN3QTM4YDOyMTOzQTNwAzMxAzL3AzL2U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世說新語》是一部筆記小說集,此書不僅記載了自漢魏至東晉士族階層言談、軼事,反映了當時士大夫們的思想、生活和清談放誕的風氣,而且其語言簡練,文字生動鮮活,因此自問世以來,便受到文人的喜愛和重視,戲劇、小說如關漢卿的雜劇《玉鏡台》、羅貫中的《三國演義》等也常常從中尋找素材。
當然,因為劉義慶當時人在揚州,聽說了不少當地的人物故事、民間傳說,所以在《世說新語》中,也記載了一些發生在當時揚州的故事。如我們熟悉的成語“咄咄怪事”,就是源自於曾擔任建武將軍、揚州刺史的中軍將軍殷浩被廢為平民後,從來不說一句抱怨的話,每天只是用手指在空中寫寫畫畫。揚州的吏民順著他的筆劃暗中觀察,看出他僅僅是在寫“咄咄怪事”四個字而已。大家這才知道,他是借這種方法來表示心中的不平。
可惜的是,《世說》一書剛剛撰成,劉義慶就因病離開揚州,回到京城不久便英年早逝,時年僅41歲,宋文帝哀痛不已,贈其諡號為“康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