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簡介
陳乃斌,山東濟南人,生於1943年。1960年畢業於濟南美術學校,

《京劇人物畫》,取材於《二進宮》、《貴妃醉酒》、《白蛇傳》、《霸王別姬》

評論文章
近年來,陳乃斌戲曲人物畫因獨特的題材表現,受到廣大票友、書畫愛好者、收藏人士及演藝界名人的青睞,掀起了一股收藏熱潮。中國戲曲由於其悠久的歷史而成為中國國粹中最為精彩的內容之一,同時,這一精彩的內容不斷地在藝術家的筆下被闡發。由於專門從事這一題材創作的畫家並不多,所以,我是先認識陳乃斌的畫而後見其人的。記的前幾年,報紙上常有戲劇人物畫發表。我是專門研究戲曲的,便對這些戲畫格外注意,作者陳乃斌的名字便也記在心頭。在一次藝術活動中,偶然遇到他,我才得識廬山面目。寒暄幾句後,感到他是一個不事張揚的人。隨後幾次接觸,特別是走進他的畫室,翻看一大堆展示他從藝事跡和藝術成果的各種文章、證書時,不禁對這位執著追求藝術而又保持高潔情操的中年畫家肅然起敬。同時,他畫案上那一幅墨跡未乾、惟妙惟肖的戲曲人物畫,使得內行人一看便知是個懂戲的主兒畫的戲畫。觀賞陳乃斌的戲曲人物畫,我覺得具有這么三大特色:一是選取在民間幾乎家喻戶曉、膾炙人口的戲曲為題材,盡心篩選人物角色,重點刻畫人物的霎那間的神態和人物關係,使之在畫面上亮相定型。《連環計》說得是呂布戲貂蟬。作品畫出呂布以翎子“戲”貂蟬,呂布之得意放肆,貂蟬故作掩飾,王允側身佯作迴避,都畫得神情畢肖。三個人物的神態,準確到位。《貴妃醉酒》里的楊玉環醉態斜身,而高力士跪在一邊一副奴才相,畫出了二人的人物關係。而《武松打店》里的孫二娘被打倒在地,一支匕首查在項旁,這是戲中最精彩處。陳乃斌能夠抓住戲核,是因為他懂戲,對戲“滿腹經綸,如數家珍”。二是強調人物的動態造型,一招一式,很合舞台上的板眼節奏。陳乃斌的戲劇人物畫,瀰漫著風火之勢,灼灼炙人,這是因為畫中人物均在戲的衝突之中有一種強烈的動感,形態動作以誇張之勢顯現出來。如《白蛇傳》,許仙倒地,青蛇舉雙劍要殺許仙,白蛇左手擋小青,右手顧及許仙。這組造型,充滿了矛盾衝突,人物均在激烈的動態之中。再如《投軍別窯》,你看王寶釵仰首舉臂,那痛苦難捨的樣子實在感人。薛平貴一個箭步,那姿態,充滿了無奈的離別之恨,且透出大將風範。戲劇人物畫,畫人物神情,自然要畫人物形態動作,以形現神。陳乃斌知道這個形神關係,並且誇張地畫出人物的形態,這是抓住了戲劇人物畫的真髓,唯其如此,戲劇人物畫才有看頭。三是筆畫之趣。用國畫之法畫戲劇人物,自然有一個筆墨學問。陳乃斌的戲劇人物畫在筆墨運用上是勾線兼用墨彩。有時以墨造型,整個畫面,清淡韻雅,既顯出色彩的豐富多變,又顯得簡約清透。如《霸王別姬》,霸王以墨為主,卻用的濃淡有致,而霸王的兩條紅穗,紅盔,紅劍穗,也紅的清韻,與黑色整體造型相配和諧。虞姬以淡紫為主與霸王形成的紅黑顏色對比,色彩搭配相互穿插,渾為一體。《西廂記》鶯鶯著淡紫,紅娘著淡綠,張生著淡墨,色彩清清宜人。而且透出一種靈動輕盈的墨趣。國畫的用墨實在是檢驗一個畫家的重要方面,無論人物造型如何生動,如果沒有用墨的趣味和美感,算不得一幅好畫,或許可以說,沒有筆墨的神韻就沒有人物的神韻。筆墨之於畫,頗像演技之於演員,它本身具有一種相對獨立的審美品格,陳乃斌戲劇人物畫的筆墨,即有這種相對獨立的審美韻味,我欣賞這種雅致淡遠的筆墨之風。戲味、韻味、趣味構成了陳乃斌戲劇人物畫的鮮明特點,這也使他的畫達到了令人品嚼、嚼之有味的高度,因此,受到廣大民眾的喜愛也就不足為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