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後三首·其三

《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後三首》是李白的一組記錄遊覽的詩。它由三首五言絕句組成。三首均可獨立成章,其中第三首,更是具有獨特構思的抒情絕唱。

作品概況

作品名稱: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後三首·其三
創作年代:唐代
作者:李白
作品體裁:五言絕句

作品原文

剗卻君山好,平鋪湘水流。 
巴陵無限酒,醉殺洞庭秋。

作品賞析

此詩作於759年(乾元二年)秋。這一年春,李白在流放夜郎途中,行至巫山,幸運地遇到大赦放還。九死一生,喜出望外,立即“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趕忙返至江夏。李白獲得自由以後,之所以迫不及待地返至江夏,“天地再新法令寬,夜郎遷客帶霜寒”(《江夏贈韋南陵冰》),是因為他又對朝廷產生了幻想,希望朝廷還能用他。但是他在江夏活動了一個時期,毫無結果,幻想又落空了,只好離開江夏,出遊湖南。在岳州遇到族叔李曄,當時由刑部侍郎貶官嶺南。他們此次同游洞庭湖,心中充滿感慨。李白才華橫溢,素有遠大抱負,而朝政昏暗,使他一生蹭蹬不遇,因而早就發出過“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的感嘆,而到了晚年,九死一生之餘,又遭幻想破滅,竟至無路可走,數十年憤懣,便一齊湧上心頭。因此當兩人碧波泛舟,開懷暢飲之際,舉眼望去,兀立在洞庭湖中的君山,擋住湘水不能一瀉千里直奔長江大海,就好像他人生道路上的坎坷障礙,破壞了他的遠大前程。於是,發出了“剗卻君山好,平鋪湘水流”的奇想。他要鏟去君山,表面上是為了讓浩浩蕩蕩的湘水毫無阻攔地向前奔流,實際上這是抒發他心中的憤懣不平之氣。他很希望能剷除世間的不平,讓他自己和一切懷才抱藝之士有一條平坦的大道可走。然而,這畢竟是浪漫主義的奇思幻想。君山是鏟不平的,世路仍然是崎嶇難行。“何以解憂,惟有杜康”,還是只能盡情地喝酒,借酒消愁。詩人醉了,從醉眼裡看洞庭湖中的碧波,好像洞庭湖水都變成了酒,而那君山上的紅葉正是洞庭之秋的緋紅的醉顏。於是又發出了浪漫主義的奇想:“巴陵無限酒,醉殺洞庭秋。”這兩句詩,既是自然景色的絕妙的寫照,又是詩人思想感情的曲折的流露,流露出他也希望像洞庭湖的秋天一樣,用洞庭湖水似的無窮盡的酒來盡情一醉,藉以衝去積壓在心頭的愁悶。這首詩,前後兩種奇想,表面上似乎各自獨立,實際上卻有著內在聯繫,聯繫它們的紐帶就是詩人壯志未酬的千古愁、萬古憤。酒和詩都是詩人藉以抒憤懣、豁胸襟的手段。只有處在這種心情下的李白,才能產生這樣奇特的想像;也只有這樣奇特的想像,才能充分表達此時此際李白的心情。
李白在江夏時期寫過一首《江夏贈韋南陵冰》,內容也是醉後抒憤懣之作。詩中說:“人悶還心悶,苦辛長苦辛。愁來飲酒二千石,寒灰重暖生陽春。”“我且為君捶碎黃鶴樓,君亦為吾倒卻鸚鵡洲。”李白游洞庭湖的詩中,“剗卻君山好”句的用意與此詩相同。

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自稱與李唐皇室同宗,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少年時居住在四川,讀書學道。二十五歲出川遠遊,先後居住在安陸、魯郡。在此期間曾西入長安,求取功名,卻失意東歸;後來奉詔入京,供奉翰林。不久因受讒言出京,漫遊各地。安史之亂起,為了平叛,加入永王李軍幕僚;後來永王為唐肅宗所殺,因受牽連而被流放夜郎。遇赦東歸,投奔族叔當塗(今屬安徽)縣令李陽冰,不久病逝。他因寫詩而聞名,為當時的人們所激賞,稱讚他的詩可以“泣鬼神”。他以富於浪漫主義色彩的詩歌反映現實,描寫山川,抒發壯志,吟詠豪情,因而成為光照古今的偉大詩人
李白李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