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師歷程
阿道夫·路斯,1870-1933奧地利設計師
1870
阿道夫·路斯,生於捷克(Czechoslovakia)布爾諾(Brno),莫拉維亞(Moravia)。
1890-1893
在皇家帝國技術學院(Royal and Imperial State Technical College)接受技術教育之後,繼續在德勒斯登技術學院 (Dresden College of Technology)學習,1893 年前往美國三年。 在美國三年時間阿道夫·路斯沒有找到建築師工作,但是他熟悉了芝加哥學派(Chicago School),尤其Louis H.Sullivan的著作理論,對他的影響很大。
1896
回到維也納以後,盧斯開始他的事業,從事室內設計並為自由派的《新自由雜誌》(Neue Freie Presse)撰寫各種主題的文章,範圍從服裝到建築,從禮儀到音樂都有。
1908
發表《裝飾與罪惡》( Ornament and Crime )一文, 探討他與維也納分離派藝術家(Vienna Secession)爭論的情況,談論當代內部裝飾的破產,他認為裝飾是一種文化上的退化,他也認為外加裝飾是不經濟且不實用的,所以裝飾是不必要的。
1910
建在維也納的史坦訥住宅Steiner Haus。展開一連串盧斯逐漸發展出“空間設計”(‘Raumplan’)觀念的住宅,“空間設計”是一種複雜的室內組織系統,在他生命接近尾聲之時完成,分層住宅達到極致。維也納的摩勒住宅(Moller)和布拉格(Prague)附近穆勒(Müller)住宅。盧斯在史坦訥住宅已經達到高度抽象的外觀式樣——白色無飾角柱,比起所謂的“國際樣式”(International Style)至少提早八年出現。他在維也納的盧佛(Rufer)住宅(1912)開始鑽研“空間設計”的構想,這裡與後來的住宅相反:配合自由配置的室內空間,自由配置開口部位,是預先顯示風格派(De Stijl)典型的作品的一個參照。
1920-1922
盧斯擔任維也納住宅處首席建築師期間,在戰爭的困境中將他尚未發展完全的“空間設計”套用在集合住宅的問題上。結果產生許多重要的集合住宅研究,其中他偏好的立方體造型轉變成階梯狀陽台斷面。1920年他設計了一個出色且經濟的集合住宅方案,以乾草山社區(Heuberg)聞名。陽台住宅與溫室及分配租地整合為一,期望屋主種植自己的食物,是在通貨膨脹的戰後時期典型的都市求生策略,成為1920年代德國許多集合住宅聚落普遍採用的政策。 1928 他於去世五年前回到維也納,他的事業實際上已經終止。 1930 捷克總統提供他一筆生活退休金,在他當建築師的期間他開始成立自己的學校。他鼓勵自己的學生到美國去留學。 1932 受耳聾和其它疾病之苦。 1933 他無法再工作並於同年因病過世。
貢獻
阿道夫·路斯(1870-1933)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建築師之一,然而,在中國,人們對他作品與思想的了解常常止於“裝飾就是罪惡”,這與其在國際建築界的重要地位形成很大反差,不能不說是一件憾事。路斯對現代建築最大的貢獻之一——“空間體量設計(Raumplan)”思想,促進了現代建築話語從“體量”與“裝飾”向“空間”的轉換;作為一種建築設計的方法論原則,它不僅僅包括路斯對建築本身的思考,而且與路斯對文化、社會、藝術、歷史、傳統等多個問題的思考密切相關。
著作
《言入空谷:路斯1897-1900年文集》(Ins Leere gesprochen),范路譯,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14.
《裝飾與罪惡:儘管如此1900—1930》(Trotzdem),熊庠楠,梁楹成譯,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8.
1.《言入空谷:路斯1897-1900年文集》(Ins Leere gesprochen),范路譯,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14.
2.《裝飾與罪惡:儘管如此1900—1930》(Trotzdem),熊庠楠,梁楹成譯,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