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布斯堡

哈布斯堡

哈布斯堡系瑞士北部阿爾高的一個城堡。1020年,拉德波特在此地建立了哈布斯堡(鷹堡)。於是這個家族就以這個城堡為名。而該家族成員也開始成為哈布斯堡伯爵。1218年,統治瑞士大部的策林根家族絕嗣,於是哈布斯堡家族趁機取得了瑞士大部分地區。後由瑞士南部的鷹堡,轉移到下奧地利的維也納,開始哈布斯堡王朝的進一步發展。

基本信息

歷史起源

哈布斯堡哈布斯堡

哈布斯堡家族發源於瑞士北部的阿爾高州,並在1020年築起鷹堡(哈布斯堡城堡)。並逐漸將勢力擴展到今天的奧地利和德國南部。哈布斯堡(鷹的堡壘)是1020年斯特拉斯堡主教威納爾和拉德波特伯爵在今瑞士阿爾高州所建。拉德波特之子威納爾一世稱哈布斯堡伯爵。1273年哈布斯堡的阿爾貝特四世之子魯道夫四世當選為德意志國王(但未加冕為皇帝)。1282年12月27日魯道夫一世奪取被波希米亞國王奧托卡二世占有的奧地利公國,鏇即劃歸哈布斯堡皇室擁有。

魯道夫一世最終於1291年逝世,哈布斯堡家族雖暫時失去帝位,但南阿爾薩斯、布賴施高(Breisgau)和帝國內的其他一些領地都被劃入哈布斯堡家族。14世紀期間,新成立的瑞士聯邦不斷向德國南部擴張,導致哈布斯堡家族失去祖先建立的鷹堡。

自此,哈布斯堡王朝的基地由瑞士南部的鷹堡,轉移到下奧地利的維也納,開始哈布斯堡王朝的進一步發展。

歷史進程

奧地利公國

哈布斯堡家族在失去神聖羅馬帝位後,繼續持有奧地利公爵的爵位。歷任奧地利公爵都不斷地擴大公國的統治範圍,並將公國劃分為若干個省統治。但這些劃分最終導致內外奧地利分治。

1379年,哈布斯堡家族兩位公爵艾伯特(Albert)和利奧波德(Leopold)簽定協定。艾伯特的子孫將擁有內奧地利公國,即今日的奧地利中東部,利奧波德的後裔則坐擁外奧地利公國,統治領域包括今日奧地利西部、南阿爾薩斯和位於德國西南領地。

奧地利內外分治的局面,直至1490年外奧地利公爵家族絕後才得以結束。哈布斯堡家族領地再次歸由一位公爵統領。

重登帝位

1422年,內奧地利公爵阿爾布雷希特五世迎娶了神聖羅馬皇帝兼匈牙利及波希米亞國王西吉斯蒙德唯一的女兒盧森堡的伊莉莎白公主,並被指定為西吉斯蒙德的繼承人。1437年,西吉斯蒙德病逝,阿爾布雷希特於次年陸續即位為德意志國王、匈牙利國王及波希米亞國王(阿爾布雷希特二世,未加冕為皇帝)。由此以後,哈布斯堡家族一直把持神聖羅馬帝國皇位(1742年-1745年間除外),直至帝國復亡。

但不久後的1439年,阿爾布雷希特二世葬身沙場,遺下一名遺腹子拉迪斯勞斯。奧地利公爵和神聖羅馬帝國皇位隨後由阿爾布雷希特二世的一位表親腓特烈三世繼承,拉迪斯勞斯一出生就繼承了匈牙利及波希米亞國王(分別稱拉斯洛五世/拉迪斯拉夫一世)。但很不幸,這位哈布斯堡幼主很快被人所殺害,使家族喪失了對匈牙利和波希米亞的統治。

1453年11月23日,神聖羅馬皇帝腓特烈三世將奧地利公國提升為大公國,使哈布斯堡皇朝乃至奧地利在歐洲的地位都大大提高,也為皇朝的進一步擴展提供了基礎,皇朝也逐漸步入鼎盛期。

散葉歐洲

哈布斯堡皇室的權勢,在馬克西米連一世(Maximilian I)統治期間(1493年-1519年),通過皇室聯姻,得以進一步增強。

馬西米連一世本人,於1477年8月18日迎娶了勃艮迪公爵獨生女瑪利公主(Mary of Burgundy)。這段姻緣,將屬於勃艮迪公國的,自法國南部至荷蘭的領地統統併入哈布斯堡皇室領地。

馬西米連一世的兒子英俊王菲利浦(Philip the Handsome),於1496年,迎娶西班牙女王儲:

胡安娜公主(Joanna the Mad),開創了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不過,菲利浦將母親勃艮迪公爵的領地也贈與西班牙王室,種下了西班牙王位繼承權戰爭的導火線。

馬西米連一世的孫子,日後的神聖羅馬皇帝費迪南一世(Ferdinand I)於1521年5月25日 迎娶了波希米亞的安妮公主(Anne of Bohemia),次年,費迪南的妹妹瑪利亞公主(Maria of Austria)嫁給了匈牙利兼波希米亞國王路易二世(Louis II of Hungary & Bohemia),這兩段婚姻為日後奧地利吞併波希米亞和奧匈合組二元帝國埋下伏線。

馬西米連一世的兒女,多與外國王族通婚,哈布斯堡王朝在歐洲的影響,大大增強。

稱霸歐洲

馬西米連一世精心安排的政治婚姻,使他的孫子查理五世(西班牙稱卡洛斯一世)成為歐洲的霸主。

1506年,查理的父親英俊王菲利浦英年早逝,查理便繼承了勃艮迪公爵一職,成為了西屬尼德蘭(今日的荷蘭和比利時)的首位統治者。

1516年,查理的外祖父,西班牙國王費迪南二世病逝,查理因此成為了西班牙國王卡洛斯一世。自此,西班牙全國、義大利南部的西西里島、薩丁島、那不勒斯王國以及西班牙在美洲等地的殖民地都成了哈布斯堡皇朝的管治領域。

1519年,查理的祖父,神聖羅馬皇帝馬西米連一世病逝,查理繼承帝位成為查理五世,並承繼了家族對奧地利和阿爾薩斯的統治。

此時,查理五世成了統治最多領土的歐洲君主,不過仍然不斷出征,如對付基督新教徒以及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入侵。因此,查理五世所統治國家的內政,多由他的代理人處理,在西班牙的代理人是他的兒子菲利浦王子,而在奧地利的是他的弟弟費迪南大公。

雖然,哈布斯堡皇朝的領地面積已冠全歐,但皇朝為擴張而進行的征戰一直繼續。

重奪領地

1526年8月29日,匈牙利兼波西米亞國王路易二世與奧斯曼土耳其蘇丹"奇蹟王"蘇萊曼一世,在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附近的摩哈赤激戰,史稱第一次摩哈赤戰役。奧斯曼土耳其軍戰勝匈牙利軍,路易二世不幸戰死沙場。

但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並無長期占領匈牙利,反而在9月時撤軍。此時,神聖羅馬皇帝查理五世的弟弟,奧地利大公費迪南以路易二世的姐夫身分繼承匈牙利和波西米亞的王位。雖然在匈牙利出現了爭位者,但很快便被平定。自此,匈牙利、波西米亞和摩拉維亞一直在哈布斯堡皇朝的統治之下。直至1918年,西里西亞(今日波蘭南部)也暫時成為哈布斯堡皇朝的領地。

皇朝分家

1556年,查理五世自覺年老,因此決定將西班牙王位和奧地利大公讓與他的兩位代理人,並讓他們各自的子孫世襲他們自己的王位,不得互傳。自此,哈布斯堡皇朝正式分為奧地利分支和西班牙分支,查理五世時期一人統領皇朝領地的局面也不再出現。

帝國滅亡

1804年,奧皇弗郎茨對於拿破崙的稱帝舉動十分不安,擔心法國在此擴張,與哈布斯堡皇朝抗衡。因此,奧地利決定糾合英國,俄國,瑞典和那不勒斯,組成第三次反法同盟。1805年,奧地利在俄軍支援下入侵法帝國盟國巴伐利亞。而那不勒斯則和奧軍一道,進攻拿破崙在義大利的盟國。不過,拿破崙迅速做出反應,自本土揮軍渡過萊茵河。12月2日,法、俄、奧三國皇軍,在奧斯特利茨 (Austerlitz),鏇即打了一場“三皇會戰”(法皇、俄沙皇和奧皇)。拿破崙最後不但守住巴伐利亞,更攻入哈布斯堡領地摩拉維亞,更將奧軍趕出義大利,並在普魯士境內打敗俄援軍。

1805年12月16日,法奧最終簽訂《普勒斯堡和約》。在該和約主要條款如下:

奧地利需完全撤出巴伐利亞和義大利

奧地利割地與法帝國和其盟友

奧地利賠款4000萬法郎與法國

和約簽訂後,拿破崙決定成立以自己為護國公的萊茵邦聯,以整固自己在德意志地區的盟友。1806年7月12日,在拿破崙的威逼利誘下,16個神聖羅馬帝國的成員邦簽訂了《萊茵邦聯條約(Rheinbundakte)》,脫離帝國,加入邦聯。此舉嚴重削弱奧地利在德意志地區的領主地位,令奧皇大為不快。拿破崙為了吸引更多國家加入邦聯,決定親手終結神聖羅馬帝國。因此他對奧皇弗郎茨發出最後通牒,要求他解散神聖羅馬帝國,並且放棄神聖羅馬皇帝和德意志國王的稱號。最後弗郎茨於8月6日放棄神聖羅馬帝號。神聖羅馬帝國正式滅亡。

分支

奧地利分支

奧地利哈布斯堡皇朝,是指1556年至1740年間統治奧地利,波希米亞,匈牙利以及義大利部分公國,並坐擁神聖羅馬帝位的家族。其前身為哈布斯堡皇朝,後來被哈布斯堡-洛林皇朝取代。

1556年,神聖羅馬皇帝卡爾五世將奧地利大公之位讓與其弟匈牙利及波希米亞國王費迪南一世(Ferdinand I),並立費迪南為神聖羅馬帝位的繼承人。但根據查理的遺囑,費迪南及其子裔喪失了繼承為西班牙國王的權利。此舉使費迪南成為了奧地利哈布斯堡皇朝的首位君主。

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

1713年10月20日,查理六世擔心自己沒有男性子裔,再加上他的兄長,約瑟夫一世都無男性子裔,於是預製了《1713國事遺詔》。遺詔內容大致如下:

在查理六世逝世後,奧地利大公、波希米亞和匈牙利國王以及哈布斯堡家族首領之位,由他的長子/女繼承

至於神聖羅馬帝位,由於不準女性繼承,若查理六世沒有兒子,他的長女婿將成為帝位繼承人

洛林公爵家族與哈布斯堡皇室的關係十分密切,哈布斯堡君主費迪南三世將其中一位女兒艾林諾公主,許配與當時的洛林公爵卡爾·利奧波德,他們倆便是洛林公爵弗朗茨的祖父母。查理六世在他的長女瑪麗亞·特里薩公主出生後,便將洛林公爵的次子弗朗茨(其長兄不幸夭折)帶到維也納,與瑪麗亞·特里薩一起長大,並於1736年結婚。

1740年,查理六世去世。法國,西班牙,普魯士,巴伐利亞和薩克森以不承認《1713國事遺詔》為由,發動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而瑪麗亞·特里薩和弗朗茨在法國的宿敵,英國和荷蘭支持下,迎戰各國。普魯士率先於1740年12月16日入侵哈布斯堡皇朝領地西里西亞。其後,法國,巴伐利亞和薩克森的援軍更將戰火波及到整個波希米亞和義大利部分地區。普魯士,巴伐利亞和薩克森極力協助瑪麗亞·特里薩的表姐夫,巴伐利亞國王查理登上神聖羅馬帝位(是為查理七世)更加劇雙方的緊張。

情況在戰爭初期,對哈布斯堡家族很不利。在1744年底,整個西里西亞地區,大部分的波希米亞和義大利都陷入反哈布斯堡聯軍的手中,而哈布斯堡皇室更失去了神聖羅馬帝位,亦即是失去免被德意志諸侯攻擊的皇家特權。

1745年1月20日,查理七世的逝世,成為整場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的轉捩點。在此以前,薩克森倒戈支持哈布斯堡皇室,並派出代表與奧地利,英國和荷蘭的君主代表於1月8日在華沙密會,組成四國同盟。從此哈布斯堡皇室逐步收復失地。首先是英國於1745年4月29日在北美發動對法屬路易斯堡的圍攻,並於同年6月16日攻下城堡,牽制了法國的力量,而荷蘭和英國在西印度群島和拉丁美洲海岸挑起的衝突,更令西班牙頭痛。其後是同年9月13日,瑪麗亞·特里薩的夫婿弗朗茨當選神聖羅馬皇帝,開啟了哈布斯堡-洛林王朝。

但反哈布斯堡同盟也有成功的攻勢,如法軍成功入侵孟加拉灣和奧屬尼德蘭,使得雙方陷入拉巨狀態。而俄羅斯與奧地利的結盟和瑞典保持中立,更令普魯士腹背受敵,轉為防禦。此時,奧屬尼德蘭成了主要戰場。莫里斯·薩克森公爵指揮的法軍雖多次戰勝奧、英聯軍,並攻占奧屬尼德蘭,但在義大利北部和海上的戰鬥中失利。由於知悉俄國援軍即將抵達奧屬尼德蘭,法軍決定與英、奧議和。

最後,英荷奧法於1748年10月18日簽定《亞琛和約》,承認弗朗茨皇帝,瑪麗亞·特里薩皇后及他們的後裔對哈布斯堡家族領地的繼承權,不過要割地與諸反哈布斯堡同盟國。

洛林皇朝

哈布斯堡-洛林皇朝是指1740年至1806年間統治奧地利大公國,匈牙利,波希米亞和義大利部分公國和1804年至1918年間統治奧地利帝國和後期奧匈帝國的家族。

1740年10月20日,神聖羅馬皇帝查理六世去世。查理和他的兄長都沒有男性後裔,因此他的長女瑪麗亞·特蕾西婭公主繼承了他奧地利大公、波希米亞和匈牙利的王位。而他的女婿洛林公爵弗朗茨落選神聖羅馬皇帝,但他的侄女婿,巴伐利亞國王查理·阿爾布雷希特在反哈布斯堡同盟的支持下登上神聖羅馬帝位,是為查理七世。而這個同盟以立即以拒絕承認瑪麗亞·特蕾西婭公主的繼承權,發動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

1745年1月20日,查理七世逝世。同年9月13日,瑪麗亞·特蕾西婭的夫婿弗朗茨當選神聖羅馬皇帝,是為神聖羅馬皇帝弗朗茨一世,令帝位重新落入哈布斯堡家族成員手中。1748年10月18日簽定的《亞琛和約》,確認了弗朗茨皇帝,瑪麗亞·特蕾西婭皇后及他們的後裔對哈布斯堡家族領地的繼承權。自弗朗茨當選神聖羅馬皇帝後,將妻子的姓氏加在自己姓氏的前面,他們的後裔都採用“哈布斯堡-洛林”的姓氏。

自此,奧地利進入哈布斯堡-洛林皇朝,而弗朗茨皇帝和瑪麗亞·特蕾西婭皇后成為皇朝的創始人。

哈布斯堡-洛林皇朝早期的君主,如瑪麗亞·特蕾西婭皇后,弗朗茨一世和約瑟夫二世,實行“開明君主專制”(enlightened monarchs),成功地推行仁政,使得世襲領地的人民得以休養生息,經濟得以恢復。但是,法國大革命及其後的帶來的浪潮,席捲哈布斯堡領地。

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哈布斯堡君主,神聖羅馬皇帝利奧波德二世的妹夫,法國國王路易十六被推翻。而他妹妹,法國王后瑪麗·安托瓦內特被法國共和政府處決,再加上共和思潮的擴散,利奧波德二世極力聯合歐洲各國君主,以武力保衛法國的君主制。1792年利奧波德二世正式與普魯士締結同盟,準備以武力干涉法國。他卻在這時暴斃,不過他的兒子神聖羅馬皇帝弗朗茨二世繼續了他的政策,更於次年與普魯士、薩丁、英國、荷蘭和西班牙組成第一次反法同盟。但這個聯盟在1797年,因奧軍被拿破崙所率領的法國義大利方面軍打敗,被迫議和而土崩瓦解。

1799年,歐洲列強趁法軍猛將拿破崙的軍隊被困埃及的契機,再次發起反法戰爭。這次奧地利聯同英國、土耳其、俄羅斯組成了第二次反法同盟。但同年底拿破崙隻身返國,發動霧月政變並取得法國軍政大權,成為法國第一執政。此時拿破崙親自指揮義大利方面軍,回頭對付反法各國,於1800年打敗哈布斯堡奧軍,哈布斯堡皇室不得不與拿破崙議和,解散反法同盟。

而拿破崙在政變結束後三周發表的公告中,宣布“大革命已經結束”,令歐洲列強稍微安心,再加上他們的實力受損,因而暫時放棄反法的行動。但拿破崙的野心令歐洲在幾年再起干戈。

西班牙分支

腓力二世繼位後,西班牙成為是最強大的國家。西班牙擁有尼德蘭、弗朗什孔泰、米蘭、那不勒斯、西西里。更不用去談金山銀山的美洲了。腓力二世在位期間大力干涉法國和英國的內政。他還鎮壓尼德蘭的獨立。1581年,尼德蘭的北部獨立,成立荷蘭共和國。 1588年,西班牙的無敵艦隊在英吉利海峽被英國艦隊殲滅了三分之二,這是西班牙走向衰落的標誌。1598年,諸般不順的腓力二世去世。其子腓力三世繼位。由於西班牙哈布斯堡家族多選擇和奧地利系近親結婚,致使該支系在1700絕嗣。奧地利的約瑟夫·斐迪南\查理親王和法國路易十四的孫子腓力有繼承權,本來奧地利和法國在英荷兩國的支持下議和,推舉西班牙約瑟夫·斐迪南為所有領土王位繼承人(除義大利),但不久因其去世而被迫尋找新的繼承人。後來,英\法\荷又推舉查理親王為以上領土的繼承人,但由於利奧波德一世的拒絕,西班牙貴族趁機提議查理二世將西班牙王位傳給了法王太陽王路易十四的孫子腓力。於是這引起了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法國為一方,英\荷\奧為一方,西班牙中立。法國戰敗後,英國便退出了戰爭。經過議和,腓力仍然得到王位,史稱腓力五世,但西班牙在伊比利亞大陸幾乎全轉歸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西班牙就由哈布斯堡王朝轉入波旁王朝。

帝國領地

奧地利帝國轄下由多個奧皇兼任國王的“王國”以及一些公國和領地組成,主要組成部分如下:

波希米亞王國(Königreich Böhmen)

匈牙利王國 (Königreich Ungarn)

達爾馬提亞王國 (Königreich Dalmatien)

加里西亞及洛多梅里亞王國 (Königreich Galizien und Lodomerien)

克羅埃西亞及斯洛維尼亞王國 (Königreich Kroatien und Slawonien)

倫巴第及威尼斯王國 (Lombardo-Venezianisches Königreich)

奧地利皇室領地 (Erzherzogtum Österreich)

卡林西亞公國 (Herzogtum Kärnten)

卡尼鄂拉公國 (Herzogtum Krain)

薩爾茨堡公國 (Herzogtum Salzburg)

西里西亞公國 (Herzogtum Schlesien)

施蒂利亞公國 (Herzogtum Steiermark)

布科維納公國 (Herzogtum Bukowina)

塞爾維亞及塔米斯-巴納特公國 (Woiwodschaft Serbien und Tamisch Banat)

特蘭西瓦尼亞大公國 (Großfürstentum Siebenbürgen)

摩拉維亞侯國(Markgrafschaft Mähren)

蒂羅爾親王伯國 (Gefürstete Grafschaft Tirol)

戈里奇亞和格拉迪斯卡伯國 (Grafschaft Görz und Gradisca)

福拉爾貝格領地 (Vorarlberg)

伊斯特尼亞領地 (Istrien)

相關國王

1437年,皇帝西吉斯蒙德去世。他的女婿,出身於哈布斯堡家族的阿爾布雷希特登皇位,史稱阿爾布雷希特二世。阿爾布雷希特二世也繼承了岳父的波西米亞王國和匈牙利王國。從此哈布斯堡家族就成為世襲的德意志國王和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阿爾布雷希特二世很快死於抵禦奧斯曼人的戰鬥。他的一個堂弟,腓特烈繼承了王位和帝位,史稱腓特烈三世。波希米亞和匈牙利兩王國由阿爾布雷希特的遺腹子,拉迪斯勞斯繼承。但是拉迪斯勞斯的早逝,使得哈布斯堡家族失去了匈牙利和波希米亞。腓特烈三世最得意的地方是聯姻。腓特烈三世有句很著名的話,“讓其他人去發動戰爭吧,你只需和奧地利一起,享受婚姻”。腓特烈三世的繼承人奧地利大公馬克西米利安迎娶了勃艮第女繼承人瑪麗。這使得哈布斯堡王族獲得了勃艮第的遺產——弗朗什孔泰和尼德蘭。1493年,腓特烈三世病逝,其子馬克西米安繼位,史稱馬克西米利安一世。馬克西米利安一世被稱為最後的騎士。馬克西米利安一世不怎么能駕馭沃爾姆斯國會,但是卻成功地把法國人趕出了義大利。這時哈布斯堡家族另一樁很重要的聯姻出現了。馬克西米利安的兒子菲利普將會迎娶西班牙國王斐迪南二世的女兒胡安娜。這樁婚姻的結晶就是兩個兒子——查理和斐迪南。1516年,西班牙國王斐迪南二世去世,沒有男嗣,馬克西米利安的孫子查理以外孫的身份繼承王位,史稱卡洛斯一世。1519年,馬克西米利安一世去世。查理以孫子的身份繼承王位和帝位,史稱查理五世。查理五世擁有當時最廣闊的領土。他對宗教改革和新教徒不怎么容忍,但是他的鎮壓卻不成功。查理五世讓自己的弟弟斐迪南迎娶了波希米亞公主安妮。這使得斐迪南能夠在1526年第二次摩哈赤戰役中陣亡的波希米亞兼匈牙利國王過路易二世死後入繼波希米亞和匈牙利王位,使哈布斯堡家族在今後的近400年中統治匈牙利和波希米亞。1555年,疲憊的老國王查理五世宣布退位。其子腓力繼承了西班牙王位,史稱腓力二世。其弟斐迪南繼承了德國,史稱斐迪南一世。這樣哈布斯堡家族就分成了西班牙系和奧地利系。這裡分別介紹這兩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