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育塔[江西]

阿育塔[江西]
阿育塔[江西]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阿育塔,地處江西省吉安市永新縣南秋溪鎮舉世聞名的“龍源口大捷”遺址附近。塔身似塔又非塔。說它非塔,是因為它本來就是一座巍峨聳立,突兀而起的巨大石峰;說它是塔,是因為其形似塔,山頂又建了塔。是一處鬼斧神工、全國罕見的自然奇觀,遊覽其間,眼前仿佛浮現朱德手提花機關槍,帶領紅軍戰士浴血奮戰的情形,耳畔仿佛響起“五月裡來是端陽,七溪嶺下擺戰場。不費紅軍三分力,打敗江西兩隻羊(楊)”的紅色歌謠優美的旋律。昔日的繽紛戰火,已化作火紅的杜鵑花,葳蕤在漫山遍野,好像天邊燃燒的雲霞在迎風搖曳。

基本信息

歷史淵源

阿育塔阿育塔
阿育塔,明萬曆和清光緒《永新縣誌》中均有記載:“石峰若塔,上聳絕崖,下俯重淵,伴有飛來石。佛書稱舍利塔八萬四千,此其一雲。”
這段文字當中,出現了“飛來石”與“舍利塔”。有什麼含義呢?先說“飛來石”,它緊挨阿育塔,形狀也很古怪,其來歷當地人有一個神奇的傳說:話說龍源口的蒼龍江逆流而上,直抵磨溪嶺,磨溪嶺中有個藏龍潭,一條兇殘無比的蒼龍每逢春夏之交,便出來興風作浪,導致山洪爆發,淹沒附近的村莊、田地與菜園。村民心急如焚,卻無可奈何,一些人開始謀劃舉家外遷或四處流浪。有一年,蒼龍又在鬧事,恰巧被一位路過的神仙發覺。他的法術制服不了蒼龍,只得上報天庭。玉皇大帝聽後便請如來佛祖施法。如來佛祖來到五行山下,飛起一腳,將一座刀削斧劈,形如尖塔的石峰踢到藏龍潭,把蒼龍死死地壓在深潭之中,永世不得翻身。因如來用力過猛,連帶另一塊巨石也一道飛起來,恰好落在石峰旁側。此石便叫飛來石,而那石峰當然就是阿育塔了。
那么舍利塔又是什麼意思呢?話說公元前273年,印度摩揭陀國孔雀王朝國王旃陀羅笈多的孫子阿育王,在殺死99個兄弟後終於繼承了王位。早年的阿育王,嗜血成性,連年征戰,殘殺百姓。他曾經親自帶兵遠征孟加拉沿海的羯陵伽國,造成10萬人被殺,15萬人被擄走的人間慘劇。但隨著年紀的增長,阿育王隱藏在心底的良心與佛性,漸漸壓制住狂熱的權欲與殺氣。他決心皈依佛門,開始積極地向全國各地及周邊國家派遣一批批佛教使團以傳播佛教,興建廟宇,而且還建造了84000座奉祀佛骨的舍利塔。而阿育塔,正是阿育王建造的84000座佛塔之一。

景觀介紹

阿育塔,高180米,底圍約800米,山腰建有數間禪房,日夜香火繚繞。循著崖壁開鑿出的崎嶇小道盤旋攀行,危險處必須用手緊抓旁邊的鐵鏈,仿佛一陣山風拂過,整個人就要飛墜深谷。不長的距離,卻要花費10多分鐘,且爬得汗流浹背,氣喘吁吁。上至峰頂,建有一座小廟,坐北朝南。每年前來朝拜敬香者絡繹不絕。該塔據求子最為靈驗。繞到廟門後側,辟有一處狹窄的休息台。雖有欄桿圍住,但探頭俯視,只見懸崖絕壁,雲霧飄裊,令人心驚膽顫。休息片刻,一邊沐浴山風,一邊品賞美景,開始心靜如水,神清氣爽,有羽化登仙之感。小廟之上,當地信徒出資建有一座小巧玲瓏之塔,算是真正契合阿育塔之意。

阿育塔高百仞,怪石疊起,塔頂有一小廟,內設鐵制神龕,供奉菩薩,廟頂鐵瓦均為信民朝拜所獻。銜接山樑塔腰建有5間禪房,內供佛象,現已毀。登臨阿育塔,需藉助附於岩壁之鐵鏈,離頂40米處至今保存10節,鐵鏈上懸有鐵牌1塊,刻有“光緒丙戌年冬月吉日,西鄉56都吳察九妻尹氏率侄子光慶敬獻”字樣。由此上登10米,有一裂開巨石,名飛來石,四周藤蘿繚繞,雜木斜出。阿育塔以其宏偉壯觀之美景,吸引歷代眾多文人字士攀峰賞景吟詩作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