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畫檔案
名稱:阿瑪戎之戰年代:約作於1617-1618年
尺寸:121×165厘米
材質:木板
收藏:現藏慕尼黑古代繪畫陳列館
創作背景
魯本斯的藝術一生可謂青雲直上。他生性豪放,才華出眾,但不拘小節,執著地追求著自己的幸福,也享盡了人間的榮華,因而形成了他獨特的藝術個性。作為一個受過良好教育的人文主義者,在繪畫上的“宣言”即是展現強烈的人性,歌頌生命的拼搏精神。他描繪的一些健美豐滿的裸體女性形象,那樣富有肉感,充滿生命的戰鬥力。在這些畫面上,他著力表現的是人體肌肉的膂力、綢緞般的閃光以及人物形象的激情。此類題材大致在1614-1620年間畫得較多。其中有宗教題材、殉教故事,也有神話題材。比如畫“最後的審判”場面,反抗天使被逐的天使大軍與魔鬼隊伍廝殺的場面,驚險的狩獵人與野獸搏鬥的場面,和神話中狂熱的愛情追逐的場面等等。這一幅《阿瑪戎之戰》,是典型的廝殺場面。
阿瑪戎是希臘神話傳說中的一個女人部落名稱。但據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說,阿瑪戎在遠古時是存在的。按斯奇提亞語,“阿瑪戎”又稱“俄伊耳帕塔”,意即“殺男人者”。據史書上說,史前古希臘人與阿瑪戎初次戰鬥時,阿瑪戎大敗,大量女俘被希臘人用船運走。船運至中途,女俘們造反,殺死了全部押運的希臘人。她們不會駕船,只得隨波逐流,漂泊到小亞細亞的斯奇提亞國一個叫克律姆諾伊的地方,在那裡建立了自己的女兒國。這個部落訂出了一條族規:凡想生育傳代,一定先要在戰場上至少殺死一個男人,否則不許婚嫁。所以阿瑪戎人生性好戰,尤擅弓箭。為了學好射術,她們都將左乳切除,由此可見其尚武的精神。
作品賞析
畫家在這裡描繪的是神話中一則由英雄忒修斯與阿瑪戎女王希波呂忒發生愛情而引起的戰爭場面。兩隊人馬在橋上狹路相逢,戰鬥異常激烈,前仆後繼。
英雄忒修斯遠行至亞細亞的克律姆諾伊,見到阿瑪戎女王希波呂忒並向她求婚。婚後英雄攜她回家。這引起了阿瑪戎部落的不滿,發兵攻打希臘,一路所向披靡。其時忒修斯正去克里特島的迷宮中翦除牛怪,直至他得知後趕到雅典,阿瑪戎女族即將進抵雅典。忒修斯立即率軍迎敵。雙方在特爾摩頓河橋頭短兵相接,展開了一場血腥的戰鬥:阿瑪戎人為保住自己的軍旗正拚死地搏鬥著,希臘軍隊從左側橋頭衝去,勢不可當。橋邊出現人仰馬翻的驚險形象。畫上色彩流動,線條飛鏇,一切都處在一種慘烈的殺戮風暴中。畫家通過敵我激戰的情景,烘託了奪軍旗的英勇行為。阿瑪戎雖處劣勢,仍顯出不可動搖的戰鬥意志。右邊已出現脫韁狂奔的戰馬,滾落河中的阿瑪戎戰士,給人以強烈的動感。全畫氣勢激越,令人震顫。
畫面總的動勢好象一團鏇風,緊緊朝向橋的右側滾動著。人物的層次綿密,所有的造型服從於一種連續性的運動。色彩所表現的激情已達到了最高點。有的研究者認為這幅畫是魯本斯受到達·芬奇的一幅《安加利之戰》或提香的《開多爾之戰》的影響,這是不確切的。魯本斯沒有見到過那兩幅畫,即使他當時能見到,也只能是這兩幅畫的摹本或素描稿,要說汲取前人的構思,至多只是橋上的奪旗戰鬥。就魯本斯這幅畫的總構思看,他沒有摹仿前人的動作,畫家是憑藉自己嫻熟的寫實技巧,使線條與色彩取得生動的呼應,並且有他的獨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