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瑟·詹森

阿瑟·詹森

阿瑟·詹森 (Arthur Robert Jensen 1923.08.24),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出生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聖地亞哥。

基本信息

人物經歷

阿瑟·詹森阿瑟·詹森

求學於加利福尼亞大學柏克萊分校,1945 年獲心理學學士學位,然後進入聖地亞哥州立大學,1952 年獲心理學碩士學位,1956 年獲哥倫比亞大學師範學院心理學哲學博士學位。畢業後,先在馬里蘭大學精神病學研究所從事臨床實習醫生實習,後在倫敦大學精神病學研究所師從 H.J.艾森克完成兩年博士後研究生學業(1956-1958),受艾森克人格研究中定量和實驗的方法影響很大。1958 年受聘於加利福尼亞大學柏克萊分校,被任命為教育心理學教授和人類學習研究所研究心理學家,退休後為該校名譽教授。

科學成就

詹森以其對智力的研究而聞名。他是瑞文智力測驗的擁護者,認為智力測驗分數的確與對刺激(如光線)反應快慢成正相關,也與判斷現斷的長短速率成比例。他原先研究言語學習,特別是角色學習方面的傳統問題。該研究進行了 10 年後,他又轉向差異心理學研究,主要是個體學習的差異,如文化、發展與遺傳對智力和學習的影響、種族團體差異的性質和原因等。他經研究發現,貧困家庭中長子的智商通常比其弟妹要低。在 1969 年在《哈佛教育評論》上發表的《我們可以把智商和學業成就提高到什麼程度》一文中,他主張在理解智力和學業成就方面的個體差異、社會階級差異和種族差異時應該考慮遺傳、環境和文化因素,這一觀點曾引起許多教育家和社會科學家的熱烈討論。詹森宣稱他的研究結果表明,人的智商的 80% 是遺傳的,只有 20% 受環境影響;既然黑人等少數民數在智商測試和學校的表現中比白人差,這只能說明黑人等少數民族在基因上天生就處於劣勢。詹森的研究在方法論上受到不少攻擊,評論家們評論許多結論所引用的資料並不適合或太過草率,因為有許多智力測驗都不盡理想。同樣地還有人批評他沒有充分地把社會環境因素納入考量。也有其他社會學家就方法論上提出其它異議,但是他在這方面的研究和眾多的著作後來逐漸得到許多科學家和教育家的認真考慮。
《懷疑論者》雜誌的高級編輯米勒,對詹森以及他的觀點進行了一次“懷疑測試”,他們通過 Email 提問和回答,就好象對話一樣。詹森認為現在有比 1969 年更多的證據證明智商是遺傳的。種族差異是生物學上的事實,比社會結構的影響要大的多。種族遺傳差異部分造成了美國黑人和白人平均智商 15 分的差別。米勒希望這些交流能幫助讀者“自己去判斷詹森理論(認為通過智商測試所測定的智力主要得之於遺傳)是人類通過不懈的努力以科學方法而非想像得到的事實,還是一個危險岔道,披著現代科學的外衣,實質上卻鑽入了一個古老而未經證實的觀念的死胡同。”
20 世紀 70 年代,詹森和美國的物理學家肖克利發起了優生主義運動,他們深信黑人天生智商低,而且完全無藥可救,所以主張向黑人施行絕育政策。另一方面,他們又建議在加州成立精子庫,收集諾貝爾級學者的捐贈,藉以使“優秀的品種”可以代代繁殖下去。他們以智商研究而生的種族歧視受到各方的指責,伊利諾大學心理學家賀西(Jerry Hirsch)更將“詹森醜聞”比擬為學術界中的越戰或水門事件。
1998 年,他提出人類智慧型研究領域的“啟發假說”:所有的正常人都具有相同的智慧型機制,智力上的差別是由於“生物化學及生理學上的數量條件”不同。他把這些條件看作為速度、短時程記憶以及形成準確並可恢復的長時程記憶的能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