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 |
命名埃及神話中的惡魔
在埃及神話中,“阿波菲斯”是古老的邪惡和毀滅之魔,它的目的是讓整個世界陷入永久的黑暗。最近,天文學家將一顆正從外太空直奔地球而來的小行星也命名為“阿波菲斯”,正是因為這顆小行星將對人類帶來前所未有的災難性威脅。這顆小行星以前的名字叫做“2004MN4”,它於去年6月被科學家發現,直徑約有390米寬。
上個禮拜,科學家在英國倫敦舉行了“近地天體”專家會議,共商“末日救地球”之法。英國開放大學隕星專家莫尼卡·格拉迪說:“近地小行星和地球相撞只是時間問題,而不是會不會的問題。許多更小的太空物體都在沖入地球大氣層時融化了,所以沒能和地球發生碰撞。然而,直徑超過1公里的小行星將每隔數十萬年和地球相撞一次,直徑大於6公里的小行星將每隔數億年和地球相撞一次,這樣的撞擊將會引發滅絕性災難。這次我們面對的就是一個遲到的大傢伙。”
威脅危險等級史上最高
NASA科學家進行軌道驗算後發現,“阿波菲斯”2029年將和地球擦肩而過,但卻將在2036年重新光臨地球,並可能衝破大氣層和地球相撞!
據悉,“阿波菲斯”目前已經名列“托里諾等級”第4級,10級意味著必然的全球毀滅性碰撞。“阿波菲斯”的危險等級在有史以來發現的小行星中是最高的,它和地球在2036年的相撞機率高達37分之一!
英國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天文學家艾倫·菲茨西蒙斯說:“當它在2029年4月13日經過地球附近時,地球引力將改變它的軌道……它會在2036年再次光臨地球,並和我們相撞。”
對策核彈炸毀並不明智
如何改變撞地小行星的軌道,目前科學家已經提出了許多理論性的方法。歐洲宇航局“先進觀念小組”設計出了用一排人造衛星或火箭推動小行星偏離撞地軌道的方法。科學家最感興趣、也最容易的方法,就是派遣一艘太空船和小行星猛烈碰撞,從而改變它的方向。歐洲宇航局計畫在下個10年發起“堂吉訶德”計畫,派兩艘太空船前往一顆測試小行星。其中一艘太空船名叫“西達爾戈”,它將和這顆小行星高速相撞,而另外一艘名叫“桑科”的太空船則將在附近測量小行星的軌道改變情況。
在好萊塢電影《世界末日》中,演員布魯斯·威利斯曾帶人到太空中用核彈去炸小行星,但在真實的科學世界中,核爆炸是最難得到天文學家支持的“下策”。菲茨西蒙斯說:“如果小行星快靠近地球時爆炸,那么地球就不是被小行星擊中,而是被好幾塊大碎片擊中了,受害地區將變得更多。”
據悉,明年春天,科學家將擁有一次良好的觀測機會,可以更精確地測定“阿波菲斯”的軌道。如果到時仍然無法排除“阿波菲斯”撞地的可能,下一次觀測機會將要等到2013年。
事實上,要到2029年,科學家才能完全確定“阿波菲斯”是否會撞地球。一名專家稱:“如果我們等到2029年才行動,那么2036年的撞地災難將很難避免。”
========================================
小行星撞地球的時間被鎖定在2071年
方網訊 一顆巨大的太空星體帶著耀眼的火光撞向地球,激起驚天巨浪瞬間吞沒海岸城市……這就是美國大片《天地大衝撞》中演繹的慘烈景象。這種不幸的遭遇或許真會發生在人世間。日前有天文學家宣布發現迄今為止最危險的近地小行星,它在2071年的部分運行軌道與地球重合。兩星相撞的幾率為千分之一。
2071年天地大衝撞?
1、小行星忙壞專家
小行星專家可能是本年度最吸引媒體關注的科研人員了,他們一次次發布“天地大衝撞”的警報,一次次引起世人的焦慮和恐慌。今年9月,美國康奈爾大學天文學家突然宣布,一顆代號為2000QW7的小行星於一周前“擦”過地球,科學家是在它飛臨地球5天前才有所察覺的。一場虛驚之後,科學家又得出一個足以令人慶幸不已的結論,如果這顆小行星撞上地球,則可能毀滅15億人!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11月3日,夏威夷一個天文小組在天體聯合會宣布一顆代號為2000SG344的小行星可能在2030年撞擊地球,它的撞擊能量相當於100顆廣島核子彈,一時間輿論譁然。但僅在一天之後,天文學家又緊急更正了此前的判斷,認為它與地球“碰面”的可能性約為千分之一,而且是在更為遙遠的2071年。
儘管如此,關於小行星撞地球的討論並未結束,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發生“天地大衝撞”的可能性,英國科學家甚至正式向政府提交了一份報告,建議政府必須積極努力採取預防措施。而中國紫金山天文台也決定投資2000萬元建設國內最大的小行星望遠鏡站。
記者昨天從中科院北京天文台得到證實:這顆小行星的確是迄今為止人類發現的最危險的小行星。它的運行軌道與地球極為近似,繞太陽公轉一周的時間為354天(地球周期為365天)。中科院惟一的小行星觀測研究員朱進告訴記者,這顆危險小行星不會與地球“迎頭相撞”,因為它的轉向是與地球一致的。最新觀測表明,2071年它運行的軌道將與地球軌道局部“重合”,但兩星是否會相遇還很難說。
隨著對其更進一步的探測,也許這種可怕的結論也會被排除。
據朱進研究員介紹,國際天文學界對這顆小行星還不甚了解。天文學家只是從它的亮度判斷其直徑大約為30到70米,這種判斷的前提條件是它必需是一個普通的小行星。但如果它是金屬物體,那么它的體積就要小得多。目前觀測者還“看不清”它的物質結構,它也許是塊石頭,也可能是70年代人類宇宙飛行器的推進器殘片。
2、老地球傷痕累累
小行星是指那些也像地球一樣圍繞太陽運轉、但體積太小而不能稱之為行星的天體。目前發現的最大的小行星直徑也只有1000公里左右。微型小行星則只有鵝卵石大小。據中科院北京天文台小行星觀測研究員朱進介紹,人類發現的近地小行星有1106顆(截止2000年9月18日),其中直徑超過240公里的有16顆,它們都位於地球軌道內側到土星軌道外側的太空中。
人們對小行星的恐懼不是沒有理由的。因為較小的小行星撞擊地球也會帶來災難。1908年,一顆直徑約50米的小行星在西伯利亞通古斯地區上空爆炸,摧毀了大約2000平方公里的森林,飄浮在空中的塵土高達一萬米。而在6500萬年前,一顆直徑約一公里的小行星的撞擊,曾毀滅了包括恐龍在內的地球上的多種生物。專家指出,在地球誕生的四十多億年中,危險的“天外來客”給地球留下累累傷痕。目前人類找到的天體撞擊坑就有一百多個。最大最老的是南非伏利德佛坑,直徑達140公里,已有19億7千萬年曆史。科學家分析,一顆直徑100米的隕石或小行星砸在地球上,其撞擊力相當於100萬噸級的核子彈。
但天文學家也指出,由於每顆小行星都有自己的軌道,交叉相撞這類宇宙“交通事故”並不常見。專家分析,直徑兩公里以上的小行星與地球相撞的幾率,大約是50萬年左右才發生一次;直徑超過100米的小行星的撞擊,每一萬年才有一次。
3、監測網兩大漏洞
人類對危險小行星的大量監測還是在近幾年開始的。1994年,蘇梅爾—利維9號彗星與木星發生“世紀碰撞”,這被稱為本世紀最大的太空“交通事故”。此後聯合國曾先後三次召開防範小行星及彗星的會議。從1995年開始,天文學界逐漸掀起一股小行星探索熱。中科院北京天文台研究員朱進告訴記者,國際上重大的小行星監測計畫就有6家,其中包括中國的施密特計畫。但最有成效的還數美國的spacewatch計畫(太空監測計畫)。這一計畫從1985年開始。使用位於亞利桑那州基特峰上的牛頓式反射望遠鏡,專門搜尋、發現近地天體。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小行星觀測計畫,平均每兩個月可以發現兩三個近地小行星。中科院北京天文台的“施密特CCD小行星計畫”則是從1995年開始,使用位於河北興隆觀測基地的施密特望遠鏡。先後發現2000多顆小行星,其中有5顆近地小行星。在1997年和1998年期間,北京天文台的成績還排在國際前五位,但隨後由於各國都加大了這方面的投入,越來越多的組織超過了北京天文台。
SpaceguardFoudation(太空防衛基金會)被認為是目前最成功的國際間合作監測計畫。該組織於1996年在羅馬成立,由各國在近地小行星研究領域知名專家組成,目的是保護地球環境、防範來自彗星和小行星的撞擊。
NEAT“近地小行星追蹤”計畫。由美國國家宇航局和美國空軍合作,使用美國空軍在夏威夷的地面電子—光學深空監測站的1米口徑望遠鏡。除了上述這些觀測計畫,還有與美國軍方有關的LINEAR、LONEOS等觀測計畫。但由於各監測計畫都各自為政,望遠鏡布局不均,尚留有許多“死角”,因此出現2000QW7小行星“擦”地而過才被發現的驚人局面。
朱進認為,目前的近地小行星監測網存在兩大漏洞:一是南北不均。上述幾大監測計畫的站點都設在北半球,而南半球的望遠鏡數量相當有限。因此,人們做不到全空域監測危險的小行星。二是存在“死角”。最大的“死角”是太陽光照區域。當小行星從太陽方向飛來時,由於“逆光”,地面望遠鏡看不到它們。這就需要在太陽和地球之間的軌道上也架設一個空間觀測望遠鏡,以避開太陽光的干擾。這一計畫早有人提出,但目前尚無實現可能。儘管科學家都已認識到建立一個更嚴密的監測體系的重要性,但是給人類投下這個重大人壽保險需要太多的錢,人們只能耐心等待。
4、大衝撞全球防禦
專家認為,一旦發現小行星有撞擊地球可能,人類需要有充足的時間用於防衛準備,而準備的時間一般要在十年以上。像美國大片《天地大衝撞》那樣當宇宙星體很接近地球時才採取措施是很難奏效的。因此預警時間越長也就越有利。
一般來說,小行星的飛行速度可能會超過目前人類現有的飛行器速度。當它不是迎面撞來而是同向靠近時,人類發射的飛行器短期內是追不上它的。所以人類只能早早地發現它們,並將飛行器發射到外空“等候”,然後再想辦法將它推偏軌道。這一“戰場”離地球越遠,人類就越安全。所以監測是第一位的。
朱進認為,目前人類能改變小行星軌跡的手段極為有限。由於人類還沒有掌握向外空直接發射武器的能力,人類所能想到的方法只是用裝載核彈的太空梭在外空攔截小行星,用核飛彈將它炸碎或推偏它們軌道。但這種方法也不一定有效。因為對於一些鬆散結構的星體,爆炸所起到的作用很有限。而且當小行星很遙遠時,人們無法觀測到它的物質屬性。
剛剛發現的最危險的小行星2000SG344,人們尚不知它是何物,只不過從它的反光度判斷它大概直徑為30至70米。因此從發現到描繪軌跡到分析物性再到選擇防範措施,這需要很長時間。但更令人擔心的是,另有一些更危險的長周期彗星的觀測難度更大,一旦人們發現它將與地球相撞時,通常只有4個月的準備時間了。而這個準備過程,真像和流星賽跑。
好在全球的小行星學家都已認識到全空域監測的重要性,一個更加周密的監測體系正在規劃中。據悉,最近美國的CatalinaSkySurvey監測計畫正準備在南半球布置一批大望遠鏡,以補嚴人類這一尚存缺陷的外空防禦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