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昌族民歌

阿昌族傳統民族文化的優秀遺產。

少數阿昌族民歌

阿昌族大部分聚居在雲南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的隴川、潞西等縣。有自已的語言但沒有文字。由於長期和漢、傣族雜居,大多數阿昌人兼通漢語和傣語,使用漢文。
阿昌族喜愛歌舞,喜愛唱山歌,每逢節日都有歌舞等娛樂活動。勞動時,走路時,山上田邊,隨時都可以聽到他們悅耳的歌聲。阿昌族民歌善於以物擬人,以物寓意,含蓄清新,曲調悠揚,在不同的場合,用不同的聲調唱。對唱山歌分好多套,大體分為:候承、邀約、誇口、結交、辭別、送路等。
阿昌族民歌種類繁多,最富於民族特色的是傳統的“窩羅”,意即“堂屋旁邊的歡樂”。阿昌族把邊歌邊舞稱之為“蹬”,“蹬窩羅”是最古老的歌舞活動。碰到喜慶大事,如娶親嫁女,蓋新房時,村民們便聚集到主人家,主人客人圍著一張擺著香蕉、芭蕉、石榴、煙茶的篾桌,邊跳邊唱,由一個最善於歌舞的“燒乾”(“蹬窩羅”的領頭人)領頭,共八的跟在背後,一句一句地隨唱,配著盈、熱烈的舞步,十分熱鬧。
阿昌族民歌中數量眾多、最富生活情趣的是情歌。情歌可分為三類:一類叫“相勒吉”,是男女青年在野外高聲對唱的山歌,一般是觸景生情,即興創作;一類叫“相作”,是夜深人靜,青年男女在叢林裡幽會時低聲對唱的情歌,內容極其豐富,包括世代流傳的長篇敘事歌詞,可連唱幾晝夜;一類叫“相勒摩”,也是對唱的情歌,調子幽雅親切,歌詞含蓄纏綿,比喻生動貼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