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情概況
戶早村隸屬雲南省德宏州隴川縣戶撒鄉,地處戶撒鄉東邊,距戶撒鄉政府所在地3公里,到鄉道路為土路,交通方便,距縣45 公里。東鄰隴川城子鎮,南鄰明社,西鄰項姐、隆光,北鄰潘樂。全村國土面積2.68 平方公里,海拔1380米,年平均氣溫16.1℃,年降水量2053毫米,適合種植優質稻、草果等農作物。有耕地面積3872.4畝,人均耕地3.36畝,林地5672.1 畝。轄8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253戶,有鄉村人口1153人,其中男性583人,女性570人。該村以漢族、阿昌族為主(是漢族、阿昌族混居地),其中漢族0人,阿昌族1146人,其它民族7人。到目前,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925人,參合率81%;享受低保105人。其中農業人口1153人,勞動力800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747人。2009年全村經濟總收入29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802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思路及發展產業:加大農田基礎設施建設,大力發展優質稻及優質油菜,擴大種植規模。
農村經濟
該村有耕地總面積3872.4畝(其中:水田2700畝,旱地1172.4畝),人均耕地3.36畝,主要種植糧食等作物;擁有林地482畝,其中經濟林果地492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42畝,主要種植草果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0畝,其他面積0畝。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91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82萬元,占總收入的63%;畜牧業收入72萬元,占總收入的25%(其中,年內出欄肉豬952頭,肉牛82頭);林業收入1萬元,占總收入的0.34%;第二、三產業收入5萬元,占總收入的1.71%;工資性收入4萬元,占總收入的1.37%。農民人均純收入1802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4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37人(占勞動力的4.62%),到省外務工37人。到目前,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205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2229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63.5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114800元(人均12元),一事一議籌勞3554個(勞均3個)。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已成立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會議方式公開財務。基礎設施
到目前為止,該村已實現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無路燈。全村有120戶通自來水(占農戶總數的49%),有124戶飲用井水。有253戶通電,有176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176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73.33%和73.33%);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01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77戶(分別占總數的42.08%和32.08%)。該村到鄉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3公里,無集貿市場。全村共擁有汽車2輛,農用運輸車3輛,拖拉機35輛,機車152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122.78畝,有效灌溉率為33.65%。
到目前,全村有6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8個自然村已通電;有8個自然村已通路;有8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8個自然村已通電話;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25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216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有12戶居住於其他結構住房。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2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1人,該村距離鄉衛生院3公里。人畜混居的農戶180戶,占農戶總數的75%。
民族風情
該村以漢族、阿昌族為主(是漢族、阿昌族混居地),其中漢族0人,阿昌族1146人,其它民族7人。每年三月份的“阿露窩羅”節是阿昌族的隆重節日,風味小吃過手米線深受附近各民族的喜愛。阿昌族有自己的語言,但沒有文字。阿昌族雖沒有文字,但有動聽的神話、傳說、故事、寓言,抒情的民歌、貼近生活的舞蹈。《遮帕麻與遮米麻》是阿昌族人民最具代表性的口頭文學巨著。阿昌族不泛能工巧匠,他們善於繪畫、雕刻、刺繡、染織、打刀、銀器製作等,戶撒刀具鍛造技藝已列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阿昌族信奉佛教,主要節日有阿露窩羅節、火把節、潑水節。阿昌族的樂器有洞簫、葫蘆蕭、三月蕭、竹笛、二胡、三弦、象腳鼓、芒鑼等。阿昌族人民參加了震驚中外的抗擊英國殖民主義者入侵我國邊疆的"馬嘉理事件" 沉重打擊了殖民主義者的陰謀和野心。1942年,面對日本侵略,阿昌族人民和當地各族人民奮起抵抗,並支援和配合抗日游擊隊與日軍作戰,機智勇敢地打擊了敵人。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主要銷售往省內。2010年種植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152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63%。該村目前正在發展優質稻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優質稻、草果產業。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253戶,共有鄉村人口1410人,其中男性682人,女性728人。其中農業人口1410人,勞動力810人。該村以漢族、阿昌族為主(是漢族、阿昌族混居地),其中漢族257人,阿昌族1146人,其它民族7人。到目前,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410人,參合率100%;享受低保105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2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1人,該村距離鄉衛生院3公里。人畜混居的農戶180戶,占農戶總數的75%。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1所,校舍建築面積166平方米,擁有教師8人,在校學生231人,距離戶撒中學3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231人,其中小學生149人,中學生82人。全村建有文化活動室1個、圖書室1個。
村務公開
全村村務公開項目主要有財務收支情況。主要以會議方式公開。到目前,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205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2229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63.5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0元(人均0元),一事一議籌勞0個(勞均0個)。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已成立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會議方式公開財務。
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支部1個,下設2個黨小組,共有黨員18人,少數民族黨員18人,其中男黨員16人、女黨員2人。村委會由穆相雲(書記、主任)、寸保明(副書記)、穆興貴(副主任)組成,下設上戶昔、下戶昔、芒派、戶早、老混東、來細一、來細二、芒海等8個村民小組。
該村建有團總支1個,團支部1個,共有團員28人。
新農村建設
到目前,按照省委、省政府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總體要求,我村積極組織新農村建設,總投資13萬元,內容村容村貌整治。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農田基礎設施滯後,產業單一,農民學科技用科技困難,交通不便,農產品運輸及農民出行困難。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加大農田基礎設施建設,大力發展優質稻及優質油菜,擴大種植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