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太堡界限

阿太堡界限

阿太堡界限是經驗的且略帶些任意性的分界,這種分界是用含水量來表示粘土的不同狀態間的界限。隨某一粘土組成部分從乾燥的固體狀態含水量的不斷增大,它將通過半固體狀態、酥性的或屑粒狀態而進入塑性狀態。在塑性狀態下,粘土可揉搓成條而不致出現土的斷裂或開裂。進一步的潤濕,粘土即具有了液體的稠度,隨含水量的增加,粘度乃變得更小。在這些狀態分界處的含水量稱作阿太堡界限-它們是縮限Ws、塑限Wp和液限WL。

簡介

有可塑性的細粒土比如黏土,他們的物理性質常因含水量的不同,有非常大的區別。在1911年瑞典物理學家阿太堡(A.Atterberg)提出了一種試驗方法,用來決定含水量不同的限度,進而由各限度值的大小,此較各種不同細粒土壤的性質。阿太堡限度又稱為稠性指數(ConsistencyIndexes)。

阿太堡係數含義 阿太堡係數含義

流限和塑限

阿太堡界限 阿太堡界限

流限(W)是這樣一個含水量,在這含水量下,盛有土的碟子從1厘米高處跌下25次,使在土中劃出一道槽的兩側的土塊能流合起來。土餅,槽和碟子的尺寸見圖。根據卡薩格蘭地(1932)的意見,這個試驗相當於一種強度試驗,在流限時,土的強度約為1克/厘米。塑限(W)的定義是,當土被搓成直徑為 英寸的土條並開始破裂時的含水量。流限和塑限的差值稱為塑性指數(I)。

流限實驗 流限實驗

由於表面力的差異,使含不同粘土礦物的土在同一含水量下顯示出不同的稠度。在一定的含水量下,比如60%,一種土可能處於塑性狀態,而含有不同粘土礦物的另一種土可能處於流動狀態。兩種土可能具有很不相同的各種阿太堡界限。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界限實際上是任意確定的。此外,稠度從一種狀態變為另一種狀態不是在分界點發生突變而是逐漸過渡的。然而,像任何一種分類體系所規定的那樣,只要用得一致,阿太堡界限可以對粘土特性提供一種可靠指標。

流限和塑限的實際意義在於通過它們能夠反映存在於細粒粒組中粘土礦物的類型和數量。

液塑限和粘土含量的理論上相互關係建立在下述的基礎上(Seed,Woodward和Lundgren,1964b),假如土中粘土-水這部分體積大於所填充的非粘土部分的空洞體積,那么混合物的液塑限只由粘土含水量來確定,它的基本假設是土中水完全與粘土相聯結。如果粘土含量低於填充滿空洞所需的具有相等於液塑限含水量的粒土含量時,液塑限和粘土含量基本無關。

縮限

乾燥過程中土體積和含水量的關係 乾燥過程中土體積和含水量的關係

縮限的定義是土在進一步乾燥時其體積不再收縮的含水量。飽和土緩慢乾燥時,從高含水量開始(點A),依次用點B和C來表示土的體積和含水量的變化關係。首先,土體積的變化等於失去的水的體積,這時土仍然是飽和的。但是,當含水量減少到比縮限(點B)小時,空氣便會進入土中。為了確定縮限。常用AB'C來替代收縮線,以簡化手續。因而B就定義為縮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