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性指數

塑性指數

塑性指數是粘土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物理指標之一,它綜合地反映了粘土的物質組成,廣泛套用於土的分類和評價。塑性指數習慣上用不帶%的數值表示。塑性指數愈大,表明土的顆粒愈細,比表面積愈大,土的粘粒或親水礦物(如蒙脫石)含量愈高,土處在可塑狀態的含水量變化範圍就愈大。

概念

它也是表征材料接觸狀態的指標。

特性

可塑性是粘性土區別於砂土的重要特徵。可塑性的大小用土處在塑性狀態的含水量變化範圍來衡量,粘性土由一種狀態過渡到另一種狀態的分界含水量叫作界限含水量,也稱為阿太堡界限,有縮限含水量、塑限含水量、液(流)限含水量、粘限含水量、浮限含水量五種,在建築工程中常用前三種含水量。固態與半固態間的界限含水量稱為縮限含水量,簡稱縮限,用ω表示。半固態與可塑狀態間的含水量稱為塑限含水量,簡稱塑限,用表示。可塑狀態與流動狀態間的含水量稱為液(流)限含水量,簡稱液限,用ω表示。含水量用百分數表示。天然含水量大於液限時土體處於流動狀態;天然含水量小於縮限時,土體處於固態;天然含水量大於縮限小於塑限時,土體處於半固態;天然含水量大於塑限小於液限時,土體處於可塑狀態。

表示及意義

塑性指數習慣上用不帶%的數值表示。塑性指數是粘土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物理指標之一,它綜合地反映了粘土的物質組成,廣泛套用於土的分類和評價。

由於塑性指數在一定程度上綜合反映了影響粘性土特徵的各種重要因素。塑性指數愈大,表明土的顆粒愈細,比表面積愈大,土的粘粒或親水礦物(如蒙脫石)含量愈高,土處在可塑狀態的含水量變化範圍就愈大。也就是說塑性指數能綜合地反映土的礦物成分和顆粒大小的影響。因此,在工程上常按塑性指數對黏性土進行分類。粉土為塑性指數小於等於10且粒徑大於0.075的顆粒含量不超過總質量50%的土;黏性土為塑性指數大於10且粒徑大於0.075的顆粒含量不超過總質量50%的土,其中:

Ip>17 黏土

Ip>10 粉質黏土

Ip<10或Ip=10 粉土

土的液限與天然含水率之差與塑性指數之比,稱為天然稠度。反應土的吸附結合水能力的特性有液限、塑限和塑性指數。這三項指標中,液限和塑性指數與土的工程性質的關係更密切,規律性更強。因此,國內外對細粒土的分類,多用塑性指數或者液限加塑限指數作為分類指標。

不為人所知的指數(一)

現實中有很多與人生活息息相關的指數,但也有一些指數很神秘,又和人們的生活很近,披著神秘的面紗。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