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阿塞洛米塔爾軌道塔圖1](/img/b/c49/nBnauM3X0EjN5ATO1EjMyYDN2MTM0kjM2gDO5MTNwAzMxAzLxIzLxQ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特色
![阿塞洛米塔爾軌道塔圖2](/img/c/58f/nBnauM3X2ETOzcTO1EjMyYDN2MTM0kjM2gDO5MTNwAzMxAzLxIzLzY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軌道塔的設計挑戰了傳統的高層建築的結構,取而代之的是具有探險感覺的軌道空間。該建築由格子式的可持續利用的管狀鋼材搭建,整座塔需用1400噸鋼材,建設技術也處在世界上建築和工程領域的最前沿。
像很多地標式建築一樣,軌道塔也有它的附加功能。它有兩個可供觀覽的樓層,一個位於80米處,上面將建成一個小型展覽館,另一個是在76米處,為一個曲形空間,可以用作舉辦活動,也有咖啡廳和禮品店。來訪者可以選擇搭乘電梯抵達觀覽層,也可以選擇走螺旋形的樓梯,並在此過程中體驗隨時變化著的建築結構。但無論怎樣,來訪者都能在上面把倫敦的景致盡收眼底。只是,軌道塔在奧運會期間並不面向公眾開放,只供奧組委使用,2013年才會正式對公眾開放。
當沿著螺旋樓梯拾階而上時,‘軌道’也陪伴一起行進。很多塔都是對稱的,但是軌道塔不是,看上去有些亂,很難用單一的形狀來描述。“軌道塔”的顏色,奧林匹克公園裡面多是白色的建築和綠色的草地,因此需要其他顏色調劑一下,比如紅色。
評論
“軌道塔”後現代感十足的設計為它招致了很多批評,有人說它“猶如被炸毀的艾菲爾塔”,或者“是兩座起重機災難性地撞在一起”。對於這些,設計師們似乎早有準備。阿尼什·卡普爾曾是英國特納建築獎得主。他表示,很多偉大的建築設計最初都為人們所詬病。“雨果就曾經說艾菲爾鐵塔‘醜得離譜',但是現在,人們並不這么認為了。”“隨著時間的推移,不尋常的東西變得尋常,人們關於美的認識也漸漸在改變,”他說。
倫敦市長鮑里斯·詹森也對塔的設計大加讚賞:“倫敦的奧林匹克公園裡面需要一個像艾菲爾鐵塔那樣的標誌性建築,”“關於這個城市,關於我們正在做的事情,我們需要一個見證。”
大事記
2010年9月,準備工作開始;2010年10月,打樁;
2010年11月~2011年1月,底層結構施工;
2011年1月~9月,上層結構施工;
2011年10月~12月,電梯安裝;
2011年10月~2012年2月,外圍護結構施工;
2011年10月~2012年2月,機械及電氣工程;
2012年3月,交付奧林匹克公園遺產公司(OPLC);
2012年5月1日,OPLC將其移交給倫敦奧組委;
2012年7月27日~8月12日,倫敦2012奧林匹克運動會;
2012年8月29日~9月9日,倫敦2012殘奧會;
2012年10月31日,倫敦奧組委交還給OPLC;
2013年,伊莉莎白女王奧林匹克公園對公眾開放。
設計者
軌道塔由英籍印度設計師安尼什·卡普爾和塞西爾·巴爾蒙德共同設計。1954年在孟買出生的安尼什·卡普爾是當代英國雕塑界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他常常用不同的材質,如石頭、鋼材、玻璃等進行創作,這一次軌道塔的設計便是他在對鋼材的利用中邁進的更為大膽的一步。安尼什還喜歡在作品中採用鮮艷的顏色。
塞西爾·巴爾蒙德是世界上有名的結構工程師,軌道塔設計師之一,同時還是被稱為“大褲衩”的北京東三環的央視新大樓的設計師,一直專注於用創新性的結構來設計建築。他也擅長用數學、音樂等其他領域的元素來體現幾何結構中的動態美。在軌道塔上,塞西爾·巴爾蒙德的風格也體現得淋漓盡致,以至於熟悉這兩個人設計風格的人,一眼便會猜出軌道塔的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