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阿亞庫橋戰役是19 世紀初西屬美洲獨立戰爭中的一次著名戰役。1825年,西班牙人在總督拉塞爾納將軍指揮下(9310人),在丘陵地帶設防。秘魯、委內瑞拉、哥倫比亞等拉美國家的聯軍(5780人),在西蒙·玻利瓦爾的老戰友何塞·德·蘇克雷將軍的率領下攻擊西軍陣地。
科爾多瓦將軍指揮的哥倫比亞第2師攻敵左翼,使敵立即潰不成軍。拉馬爾將軍指揮的秘魯步兵師攻敵右翼,也很快取得勝利。當西軍全線退卻時,蘇克雷調騎兵追擊,驅散西班牙騎兵,全殲其步兵。打死、打傷和俘虜西軍2600人,拉塞爾納也被俘。拉美聯軍官兵傷亡800人。次日,西軍簽署投降書。
按投降條件,秘魯境內所有西班牙軍隊(達1.2萬人)、軍港、炮台、倉庫以及西班牙人侵占的全部領土交給起義軍。
背景
自哥倫布發現美洲(1492年)以來的三百年,西班牙對其在美洲的殖民地的人民一直進行殘酷的剝削。
西班牙和葡萄牙在將拉丁美洲劫為殖民地後,從15世紀末開始,通過政治、軍事、經濟和宗教機構,對拉丁美洲人民和資源進行殘酷地剝削和掠奪。西班牙掠去了約250萬公斤的黃金和1億公斤的白銀。葡萄牙從巴西運走至少有價值6億美元的黃金和3億美元的金剛石。
十九世紀初,西班牙殖民帝國下設4個總督轄區和4個督軍轄區:總督轄區為新西班牙區(包括墨西哥)、新格蘭納達區、秘魯區、拉普拉塔區;督軍轄區為:危地馬拉區、委內瑞拉區、智利區、古巴區。這些殖民地的整個經濟生活從屬於宗主國的經濟利益,當地居民備受歧視。
十六至十八世紀時,反西班牙起義此伏彼起。資本主義關係的發展激起了民族的覺醒。北美獨立戰爭(1775—1783),法國大革命(1789—1794),以及聖多明各(海地)的黑奴解放鬥爭(1791—1803),對促進民族解放運動的發展具有重大意義。庇里牛斯半島大部分領土被拿破崙法國占領,就說明了西班牙的虛弱,1808年西班牙國內的革命事件更直接促使其殖民地民族解放鬥爭的蓬勃興起。
1810年4月19日,加拉加斯(委內瑞拉)爆發起義;5月25日,布宜諾斯艾利斯(阿根廷)爆發起義;7月20日,波哥大(新格蘭納達區)爆發起義;9月16日、18日,多洛雷斯(新西班牙區)和聖地亞哥(智利區)也相繼爆發起義。這些起義導致西班牙殖民制度的滅亡,宣告了獨立戰爭的開始。
過程
1816年11月,玻利瓦爾在海地支持下,重新組織革命武裝,開始對盤踞委內瑞拉的西殖民軍發動新的進攻。經過兩年作戰,解放了委內瑞拉大片領土。1819年,玻利瓦爾率軍越過安第斯山原始森林,於 8月 7日在博亞卡地域擊敗西殖民軍,10日解放了波哥大城。同年12月,委內瑞拉和新格拉納達組成哥倫比亞共和國,玻利瓦爾被選為總統。
1821年 6月,革命軍在卡拉沃沃平原取得重創西殖民軍的決定性勝利,解放了加拉加斯。1832年 5月,革命軍在皮欽查戰役中又獲大捷,解放了基多(今厄瓜多)。基多又與哥倫比亞聯合,成立了大哥倫比亞共和國。至此,南美北部獨立戰爭基本結束。
在拉美南部地區,拉普拉塔獨立戰爭處在南美的中心區域。1816年 7月,拉普拉塔成立聯合省,脫離西班牙獨立。 為捍衛獨立,聖馬丁率領“安第斯山”軍於1817年 2月越過安第斯山,在查卡布科戰勝西班牙殖民軍,接著配合奧希金斯領導的智利人民起義,解放了智利。1820年 2月,聖馬丁又率軍攻打殖民軍的堡壘----秘魯。次年 7月攻入秘魯首府利馬。28日,秘魯宣布獨立,殖民軍主力退守東部山區。
1822年 7月,玻利瓦爾與聖馬丁在瓜亞基爾會晤,商討協同作戰等問題,但未能取得一致意見。不久,聖馬丁辭職。1823年 9月,玻利瓦爾應秘魯愛國者的請求,偕蘇克雷率軍進入秘魯。1823年玻利瓦爾率領委內瑞拉和哥倫比亞軍6000人進入秘魯,後又同阿根廷和智利軍4000人聯合起來,於1824年6月以奇襲戰術,再次越過安第斯山,出現在敵人面前,並於8月與殖民軍在胡寧平原進行激戰,一舉擊潰敵軍。
同年12月9日,在阿亞庫橋高地平原,愛國軍同殖民軍進行決戰。西班牙殖民軍共九千餘人,而青年將領蘇克雷指揮的愛國軍僅有五千餘人,分別來自秘魯、哥倫比亞、委內瑞拉、智利和厄瓜多等國,有土生白人、黑人、混血種人和印第安人,但他們士氣旺盛,勇敢善戰。整個戰鬥進行不到兩小時,殖民軍全軍覆滅了。有六個殖民軍將領被擊斃;西班牙秘魯總督、四個元帥、十個將軍和二千多名士兵成了俘虜。秘魯全部解放。當時,玻利瓦爾的肺結核正在發作,但當他獲悉這一勝利訊息時,竟從椅子上一躍而起,高興得跳起舞來。
接著。蘇克雷進軍上秘魯,不久,上秘魯獨立,為紀念玻利瓦爾,改名為玻利維亞。1826年 1月,西班牙殖民軍最後撤離秘魯的卡亞俄港。南美戰爭到此結束。
評述
在這次戰爭過程中,人民解放運動的部隊常常打敗數量和裝備上大大超過自己的強大敵人,贏得重大勝利。騎兵在草原地區的作戰尤其卓著有成效。起義者的炮兵很少,往往靠冷兵器作戰,所以戰鬥極為殘酷,常常進行白刃格鬥。解放戰爭,還消滅了許多封建殘餘,在大多數宣布獨立的國家中廢除了奴隸制,確立了共和制度。
不過,這次犧牲了100多萬人生命的戰爭並沒有從根本上改變拉丁美洲國家的社會經濟結構。 拉丁美洲獨立戰爭是在比歐洲還要大得多的遼闊土地上進行的,從海地開始前後持續了36年,席捲整個大 拉丁美洲。新獨立的國家擺脫了落後的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控制,打碎了殖民枷鎖,為走上資本主義發展的道路掃清了障礙。
拉美獨立戰爭波及面廣,參加人數多,鬥爭時間長。建立了一系列民族獨立國家;資產階級共和國普遍建立;廢除宗教裁判所,削弱教會勢力;大部分國家廢除了奴隸制、搖役制和人頭稅;廢除了限制工商業發展的殖民壟斷制度,為拉美各國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但土生白人地主克列奧和教會勢力竭力維護大土地占有制和封建剝削,造成各國經濟停滯,軍人獨裁政權迭出。
意義
西班牙美洲獨立戰爭歷時 16年,戰火席捲整個西屬美洲, 波及人口2000萬,是世界歷史上一次影響深遠的殖民地解放戰爭。這場戰爭摧毀了西班牙在拉丁美州的殖民統治,西屬美洲除古巴外均獲得獨立,開始確立共和制和代議制,沉重打擊了奴隸制和封建制,為資本主義發展創造了條件。
阿亞庫橋戰役,上秘魯全部解放,並誕生了一個共和國。為紀念玻利瓦爾,該國取名為玻利維亞。西班牙在美洲喪失大片土地,只剩下古巴和波多黎各。南美洲從此獨立。拉丁美洲廣泛紀念阿亞庫巧勝利150周年。
1974年12月初,秘魯、委內瑞拉、玻利維亞三國總統及其他拉丁美洲國家的首腦和代表在利馬簽署《阿亞庫巧宣言》。《宣言》稱:拉丁美洲各族人民的主要任務是聯合本大陸各國人民力量為社會和經濟的解放而奮鬥。
馬克思曾高度評價阿亞庫橋戰役,稱這為“一次最終保證西屬南美洲獨立的會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