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美國獨立戰爭(American War of Independence)(1775年4月19日~1784年1月14日),美國獨立戰爭,又稱北美獨立戰爭或美國革命。為世界歷史上首次殖民地居民打敗宗主國並獲得獨立的戰爭,美國在脫離英國獨立後,其經濟及軍事迅速發展,很快便躍升為世界主要強國之一。是世界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殖民地爭取民族獨立的戰爭,它的勝利,給大英帝國的殖民體系打開了一個缺口,為殖民地民族解放戰爭樹立了範例。
18世紀中葉,隨著北美殖民地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和美利堅民族意識的增強,英國與北美殖民地之間的矛盾日益激化。尤其是七年戰爭後,英國為彌補戰爭損失,加重對殖民地人民的盤剝與壓迫,從而使殖民地抗英鬥爭從經濟、政治鬥爭發展到武裝鬥爭。
時間
1775年~1783年。
原因
英國的殖民統治阻礙了北美經濟的發展。
導火線
波士頓傾茶事件。領導者
北方的工業資產階級和南方的種植園主。文獻
1776年《獨立宣言》內容:
痛斥了英國國王對殖民地的暴政,宣布了一切人生而平等,人們有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等不可轉讓的權力。
作用
北美13個殖民地脫離英國獨立,標誌著美國的誕生。
《1787憲法》內容:
1.確立美國是一個聯邦制國家,規定總統既是國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腦,享有行政權。
2.國會和最高法院分別掌握國家的立法和司法大權。
結束標誌
1783年英國承認美國獨立。
意義
美國獨立戰爭結束了英國的殖民統治,實現了國家的獨立,確立了比較民主的資產階級政治體制,有利於美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對以後歐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起到了推動作用。
年表
1773年,發生波士頓傾茶事件。
1774年9~10月,除喬治亞外的12個殖民地代表在費城召開第一屆大陸會議,決定聯合抗英。會後,各殖民地開始進行起義準備,訓練民兵並貯藏軍火。
1775年,獨立戰爭爆發(萊剋星頓的槍聲:獨立戰爭的開始),十三州民兵進攻加拿大失敗。
1776年,英國增兵北美,華盛頓率軍1.8萬人防守紐約被英軍擊敗,撤退過德拉瓦河時身邊只餘下4000餘人,法國和西班牙開始向美國提供財政援助。
1777年,英軍,占領大陸會議所在地費城,華盛頓試圖反攻費城,結果部隊竟然在濃霧中自相開火,反攻失敗;美軍擊敗前往內地掃蕩的一支英軍,獲得薩拉托加戰役的勝利(薩拉托加大捷:獨立戰爭的轉折點)。
1778年,法國承認美國獨立,簽訂法美同盟條約,條約規定“法國保證美國的獨立及其在同英國的戰爭結束時確定下來的領土”。隨後,法國對英國宣戰,法英海軍發生多次海戰;英國政府得知法國艦隊出動奔赴北美的訊息後命令費城英軍退到紐約,美軍“收復”費城:英國占領西印度群島和印度的幾個據點;年底,英軍攻占喬治亞州重要城市薩凡納,大陸軍損失5000餘人。
1779年,法國占領塞內加爾的聖路易斯和西印度群島的幾個島嶼;法國和西班牙組成人型聯合艦隊準備進攻英國本土,英國主力集中防守本土:法英多次海戰;法美聯合攻擊薩凡納失敗。
1780年,英軍攻占南卡羅來納重要城市查爾斯頓;英法在西印度群島多次發生海戰;7月,羅尚博率領的法國特別遠征軍在紐波特登入。
1781年,法國對澤西島的襲擊失敗(這是英吉利海峽的島嶼,法軍登入英國本土的必經之路);法國格拉塞艦隊來到北美,與英國海軍展開多次戰鬥,短時間內獲得了切薩皮克灣的絕對制海權,隨後,法美聯軍在格拉塞艦隊的策應下迫使約克敦守軍投降,北美大陸的大規模戰鬥自此結束:西班牙—法國聯軍占領佛羅里達的彭沙科拉城,法英海軍在西印度群島、維德角海域多次爆發戰鬥。
1782年,法國—西班牙聯軍占領地中海西部島嶼米諾卡的聖菲利浦要塞:法同占領西印度群島多個島嶼和斯里蘭卡的亭可馬里:法英在印度沿海發生多次海戰:法國人占領了和摧毀了加拿人的多個英國要塞;在直布羅陀,法西聯軍3.3萬人對英國守軍展開總攻,被擊退。11月30日,美國與英國的代表在巴黎簽訂初步停戰條約。
1783年,法英在印度庫德羅爾展開海陸拉鋸戰,英國人敗北。9月3日英王代表與殖民地代表於凡爾賽宮簽訂和約。
背景
印花稅條例
自哥倫布發現美洲以來,北美洲逐漸成為了歐洲的殖民地。1763年,隨著法國-印第安人戰爭的結束,英國成為了北美洲的霸主。沒有了戰爭威脅的北美洲殖民地與英國的關係開始異化,他們似乎已經不再需要英國的保護。然而英國為了維護本土的壟斷利益,頒布了一系列高額稅收的法令。1764年頒布《食糖條例》,要求美洲殖民地必須大量購買英國的食糖、咖啡、酒等商品;1765年,英國人開徵印花稅。這激起殖民地人民極大的憤怒,各地都發生了反英事件,反英的怒火在殖民地人民心中燃燒。為抵制印花稅條例,全殖民地展開抵制英貨運動,從而導致英國對殖民地的出口額大幅度下降。英國30個城市的商人和製造商聯合向議會上書請求廢除印花稅法。英國議會於1766年3月18日,最後通過廢除印花稅條例的決議。
唐森德稅法
1767年英國國會通過的向北美殖民地徵稅的法案,財政大臣C·唐森德提出。《唐森德稅法》公布後,引起北美殖民地人民的憤怒抗議,要求廢除。英國於1770年3月被迫廢除《唐森德稅法》。
波士頓慘案
1765年,駐營條例頒布後,英國政府派遣軍隊駐紮北美。當時,駐紮在波士頓的第14團和第29團胡作非為,有的刁難行人,有的調戲婦女,從而造成士兵與居民的關係惡化。5年間軍隊和當地人民的衝突不斷發生,當地人民與英國軍隊之間的積怨已深,一股反抗的暗流逐漸壯大,1770年3月這種反抗達到高潮。
波士頓傾茶事件
波士頓傾茶事件(Boston Tea Party) 又稱波士頓茶黨事件。1773年發生的北美殖民地波士頓人民反對英國東印度公司壟斷茶葉貿易的事件。1773年,英國政府為傾銷東印度公司的積存茶葉,通過《救濟東印度公司條例》。該條例給予東印度公司到北美殖民地銷售積壓茶葉的專利權,免繳高額的進口關稅,只徵收輕微的茶稅。條例明令禁止殖民地販賣“私茶”。東印度公司因此壟斷了北美殖民地的茶葉運銷,其輸入的茶葉價格較“私茶”便宜百分之五十。該條例引起北美殖民地人民的極大憤怒,人們飲用的走私茶占消費量的十分之九。紐約、費城、查爾斯頓人民拒絕卸運茶葉。
波士頓革命分子塞謬爾·亞當斯領導的一個由三組每組50個當地人組成的組織“自由之子”,打扮成印第安人偷偷摸到三艘船上,將船上貨物搗毀,並將342箱茶葉倒入港口內。英國政府下令關閉波士頓港口,直到他們把扔下茶葉的錢償還,還將戰船和軍隊駛入殖民地。
不可容忍的法案
1774年英國政府通過一系列“強制法案”(Coercive Acts),旨在加強控制。這些法案雖然是針對麻塞諸塞州,但被北美居民稱作“不可容忍的法案”,後來費城等其他港口也陸續回響,終於導致1775年4月的美國獨立戰爭。
過程
戰事開始
1775年4月18日,英國駐麻薩諸塞的總督托馬斯·蓋奇將軍得悉民兵在距波士頓21英里的康科德設有武器庫,遂出動800名英軍奔襲康科德,搜積殖民地民兵的武器,並意圖一併拘補該地的“通訊委員會”成員,但卻被殖民地居民得悉,並通知了民兵組織“一分鐘人”。一分鐘人得知訊息後,當晚派人馳赴列剋星敦和康科德報信,並立即作出防位,4月19日清晨,5時左右,英軍遭到列剋星敦的民兵阻攔﹐英軍突然開火﹐民兵猝不及防﹐死傷十多人。隨後民兵與英軍在正式交火,美國獨立戰爭第一槍正式打響。
1775年6月15日,第二屆大陸會儀舉行,並決定殖民地居民組建正規的大陸軍,喬治·華盛頓為大陸軍總司令。北美獨立戰爭全面展開。華盛頓總率大陸軍採取持久作戰以消耗英軍的策略,與英軍展開長期的鬥爭。
戰略防禦階段
華盛頓橫渡德拉瓦河的情景從1775年4月至1777年10月,是北美殖民地居民的戰略防禦階段。在這一階段,北部地區為主要戰場,英軍採取主動攻勢。
1775年6月17日,英軍與波士頓民兵在邦克山進行首次戰鬥。1776年7月4日,北美殖民地正式宣布脫離英國而獨立,美國正式成立。
1776年8月,威廉·豪接替蓋奇任英軍統帥。他以3.2萬兵力進攻紐約。英軍首先在長島登入,經過激戰,美方死傷1500人,英方傷亡不到400人。為避免全軍覆沒,美軍以退為進,主動放棄紐約。1776年9月26日英軍占領了費城。華盛頓被迫率軍退守費城附近的瓦利福奇(福奇谷)過冬。在戰爭第2階段﹐美軍以攻擊孤立的敵軍支隊的戰術來擺脫所處的被動境地。
1776年12月25日夜晚,華盛頓率領美軍橫渡德拉瓦河,突襲特倫頓的黑森僱傭軍的兵營,並在1777年1月3日擊潰在普林斯頓的英軍3個團。
英軍在控制了重要城市和海岸線後,力圖速戰速決。1777年7月英軍兵分三路,攻往奧爾巴尼,以切斷殖民地對外聯繫。但巴利·聖萊傑部在莫霍克谷遭民兵襲擊,退回加拿大。約翰·伯戈因統率的北路英軍約7200餘人沿尚普倫湖北上,到達哈得孫河上游。他派往佛蒙特的一支1000人的分遣隊,在柏寧頓被佛蒙特綠山青年義勇軍全殲。伯戈因行動遲緩,從蒙特婁南下時,也遇到新英格蘭民兵的強烈抵抗,並在9月19日弗里曼農莊及10月7日貝米斯高地的兩次戰鬥中慘敗,結果被迫退往薩拉托加。美軍立即以3倍兵力包圍該地的英軍,伯戈因無法再戰,被逼於10月17日率領5700名英軍投降。薩拉托加大捷大大改變美國獨立戰爭的形勢,使大陸軍開始掌握戰略主動權。
戰略相持階段
英軍行軍的情景從1777年10月至1781年3月,雙方進入戰略相持階段,主戰場移向南部地區。美國開始在國際外交上獲得優勢,法國、西班牙、荷蘭亦相繼加入戰團,協助美軍對抗英軍。1778年2月,法國正式承認美國,並與其互訂軍事同盟。
1778年6月,法國對英國宣戰,1779年6月西班牙與法國締結聯盟,以法國同盟者身分在海上參加反英戰爭。
1780年12月荷蘭亦加入戰團,對英宣戰。英國在國際社會被眾列強孤立並被逼在歐、亞、美三洲同時作戰。英﹑美雙方力量趨於平衡,英軍擔心法國艦隊封鎖德拉瓦河,於是撤出費城,集中兵力退守紐約城。
1778年,亨利·柯林頓接替豪任英軍統帥,英軍占領喬治亞州首府薩凡納,但在1779年9月卻反被美法聯軍包圍。1780年春天,英軍進圍查爾斯頓,該年5月英軍成功逼降被圍的南方美軍,柯林頓以為南方勝局已定,率軍返回紐約,派查爾斯·康沃利斯固守查爾斯頓。然而1781年1月南方美軍卻成功引誘英軍至金山地區考彭斯,並將其圍殲。該年3月英軍在北卡羅來納州的吉爾福德被美軍大敗。該年4月康沃利斯統率英軍向北撤至維吉尼亞。而美軍則由格林統率,揮師南下一舉收復了除薩凡納和吉爾斯頓之外的全部南方國土。戰至此時,英軍已漸露敗績。
戰略反攻階段
華盛頓在約克鎮接受康沃利斯率領英軍投降的情景從1781年4月至1783年9月,是美軍的戰略反攻階段。
1781年4月大陸軍開始戰略反攻,納撒尼爾·格林率領大陸軍南下轉戰南卡羅來納,迫使英軍退守海岸線。康沃利斯於4月25日北上維吉尼亞,追擊拉法耶特侯爵率領的一支大陸軍。但拉法耶特擺脫了英軍的追擊。
1781年8月,康沃利斯統率7000名英軍死守維吉尼亞的約克鎮。
1781年1月17日,摩根在南卡羅來納州考彭斯大勝英軍。3月15日,英軍在北卡羅來納州吉爾福德與美軍交戰,傷亡慘重,被迫向沿海地區撤退。8月,康沃利斯集中南方英軍主力於維吉尼亞半島上的約克敦。華盛頓統率美法聯軍1.6萬餘人(其中法軍7000餘人,由羅尚博伯爵指揮),在格拉斯伯爵率領的法國艦隊配合下包圍約克敦,迫使英軍於10月19日投降。
結果
約克敦圍攻戰導致英內閣倒台並促使雙方和談,英國新政府於1782年11月30日與美國達成停戰協定,英美兩國簽署《巴黎和約》的草案,1783年9月3日1783年9月3日,雙方簽訂《美英巴黎和約》,英國被迫承認美國獨立,美國成為美洲首個獨立國家。共包括13各州,邊界北至大湖,西到密西西比河,南至北緯31度
影響
美國獨立戰爭為世界歷史上首次殖民地居民打敗宗主國並獲得獨立的戰爭,在國際的援助下,以8年的時間,300萬的人口擊敗了擁有800萬人口的大國英國,在很大程度上鼓舞了美洲其他殖民地的人民,推動了其後的拉丁美洲獨立戰爭,美國在脫離英國獨立後,其經濟及軍事迅速發展,很快便躍升為世界主要強國之一。
美國獨立戰爭是以弱勝強的典型戰例,得到國內外人民民眾的擁護與支持(參加獨立戰爭的國際志願人員約7000人),廣大軍民英勇奮戰,對戰爭的勝利起了決定作用。戰爭中,美國執行靈活的外交政策,利用國際矛盾取得法、西、荷等國的援助。
美軍戰略戰術靈活,採取正規戰與游擊戰相結合的作戰樣式,摒棄傳統的線式戰鬥隊形,根據地形地物採用疏開隊形作戰,不拼消耗,不計一城一地之得失,而著眼於消滅敵人有生力量。
獨立戰爭的勝利,為美國資本主義的發展開闢了道路,對後來法國大革命和拉美民族解放運動均有重大影響。
意義
美國獨立戰爭是世界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殖民地爭取民族獨立的戰爭,它的勝利,給大英帝國的殖民體系打開了一個缺口,為殖民地民族解放戰爭樹立了範例。獨立戰爭又是一次資產階級革命,它推翻了英國的殖民統治,創造了美利堅合眾國,同時又剷除了殖民時期封建殘餘的長子繼承法、續嗣限定法和代役稅,契約奴制也基本上廢除。從而解放了生產力,為美國資本主義的發展開闢了寬廣的道路。正如列寧所說:“現代的文明的美國的歷史,是由一次偉大的、真正解放的、真正革命的戰爭開始的。”
美國獨立戰爭的勝利,對歐洲資產階級革命起了推動作用。美國獨立戰爭沒有解決土地問題,也沒有解決奴隸制問題,使得獨立後的美國南北方朝著兩種不同的經濟道路發展,最終導致美國內戰的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