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峰文筆

阜峰文筆

早在清康熙年間它就被列為香山八景之一。阜峰文筆是指山頂上的阜峰文塔,它建於明代萬曆36年(公元1608年),距今已近400年,是一座七層八角的磚砌花塔,傳說是為了改變當時香山縣的貧窮面貌而建的。塔高24.5米,塔身雄偉,造型雋秀,內有石梯盤鏇直達塔頂。在頂層倚欄眺望,中山城區風光盡收眼底。

特色

阜峰文筆是中山十景之一,早在清朝康熙年間它就被列為香山八景之一,具有悠久的歷史。由於它建於紀念孫中山先生的中山公園山頂上,所以阜峰文筆又是一個有深厚地方色彩的景點。
要想近處一睹阜峰文筆的風采,一定要攀登三百零二級石階,(也可從後門環山道登山),拾級而上,就是去追尋歷史的足跡。
1946年中山旅外華僑為紀念孫中山先生集資興建公園,選在煙墩山,取名中山公園。現在公園前、後門兩座牌坊都是解放後修建的。"中山公園"四個大字,由中山籍的革命前輩、當年在五桂山領導革命鬥爭、解放後曾任廣州市市委書記的歐初同志題字。
煙墩山又稱阜峰、石岐山。傳說這裡原是一個海中孤島,附近一帶有漁民聚居,他們出海捕魚,早出晚歸,遇到惡劣天氣,視野模糊,特別是晚上更需要認準歸航的方向,便決定在山頂點燃火堆,給漁般指示方向,點火燃燒放出大量濃煙,故此,人們便稱這個島為煙墩山。
也有一傳說,這裡曾用作烽火台,以防禦敵情,反正是與煙火有關的而得此名字。 
每年重陽佳節,來這裡登高的人們扶老攜幼,絡繹不絕,場面壯觀。人們登上山頂繞著塔身轉一周,寓意登高轉運,其實,登高更具有讓人奮發向上的積極意義。

景點

阜峰文筆是中山十景之一,早在清朝康熙年間它就被列為香山八景之一,具有悠久的歷史。由於它建於紀念孫中山先生的中山公園山頂上,所以阜峰文筆又是一個有深厚地方色彩的景點。
要想近處一睹阜峰文筆的風采,一定要攀登三百零二級石階,(也可從後門環山道登山),拾級而上,就是去追尋歷史的足跡。
1946年中山旅外華僑為紀念孫中山先生集資興建公園,選在煙墩山,取名中山公園。現在公園前、後門兩座牌坊都是解放後修建的。"中山公園"四個大字,由中山籍的革命前輩、當年在五桂山領導革命鬥爭、解放後曾任廣州市市委書記的歐初同志題字。
煙墩山又稱阜峰、石岐山。傳說這裡原是一個海中孤島,附近一帶有漁民聚居,他們出海捕魚,早出晚歸,遇到惡劣天氣,視野模糊,特別是晚上更需要認準歸航的方向,便決定在山頂點燃火堆,給漁般指示方向,點火燃燒放出大量濃煙,故此,人們便稱這個島為煙墩山。
也有一傳說,這裡曾用作烽火台,以防禦敵情,反正是與煙火有關的而得此名字。
中山公園占地面積約九萬平方米,依山而建,一座山林公園,登上128級石階後即有寬闊的環山通道,也就進入綠蔭覆蓋的清涼境界。如果感到登石階太勞累,可轉入環山通道步行,環山道順著山勢呈螺鏇形向上直抵山頂。這裡翠竹、葵樹夾道,高大的鳳凰樹、大葉榕等南方常綠樹木鬱鬱蔥蔥,整個公園遍植綠草,涼亭、雨榭、迥廊、石椅點綴其間,林蔭如蓋,環境清幽雅致。初夏時節,更有蟬鳴鳥叫,使你聯想?quot;蟬噪林益靜,鳥鳴山更幽"的詩句,這裡實在是一處避暑休憩的勝地,難怪每天清晨來這裡晨運、早練的人特別多。
公園內還有中山海外同志社捐建的中山紀念亭,紀念亭四角八柱,呈長方形,八根柱子上方與綠色琉璃瓦頂接駁處均有"天下為公"的扁額,極具有特色。紀念亭雖經數十年風雨,依然屹立,供遊人緬懷一代偉人,抒發懷舊的情思。
接近山項,迎面而立的石拱門旁邊假石山上逃"鐵城鍾秀,水鄉華表"八個大字,表達了中山人對阜峰文筆的讚賞。
阜峰文筆就是指山項頂上的阜峰文塔,它建於明代萬曆36年(公元1608年),距今三百多年,是一座七層八角的磚砌花塔,傳說是為了改變當時香山縣的貧窮面貌而建的。塔高24.5米(七丈多),塔身雄偉,造型雋秀,內有石梯盤鏇直登塔頂。在頂層倚欄眺望,中山城區風光盡收眼底,使人有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的感覺。此塔一向被視為中山的象徵,不少商品以此為商標圖案。古塔幾經滄桑,1983年中山人民政府撥款大修,塔身翻新,外層輔以燈飾,入夜,古塔熠熠生輝,如一座剔透玲瓏的寶塔,距城區十多公里可見。
每年重陽佳節,來這裡登高的人們扶老攜幼,絡繹不絕,場面壯觀。人們登上山頂繞著塔身轉一周,寓意登高轉運,其實,登高更具有讓人奮發向上的積極意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