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經歷
1970年畢業於天津中醫學院(現天津中醫藥大學)中醫系(六年制)。
工作經歷
1970-1987年在天津鐵路中心醫院工作。
1987年調入中日友好醫院工作至今。
診療範圍
擅長治療強直性脊柱炎、類風濕關節炎、骨關節炎、乾燥綜合徵、系統性紅斑狼瘡、多發性肌炎、皮肌炎、硬皮病、復發性風濕症等多種疑難風濕病。
出診時間
中醫風濕病科:周四上午。
科研成果
先後承擔科研課題16項,申請國家發明專利4項,獲得國家發明專利2項,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發表論文150餘篇,主編論著10餘部。並以第一完成人獲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三等獎3項,獲得中華中醫藥學會、國際骨質疏鬆大會等獎勵10餘項。
學術兼職
中國民族醫藥學會風濕病分會會長
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骨質疏鬆專業委員會會長
北京中西醫結合學會風濕病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中華中醫藥學會理事
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風濕病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海峽兩岸醫藥衛生交流協會風濕免疫病學專家委員會高級顧問
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風濕病專業委員會華北地區中西醫結合防治風濕病協作委員會主任委員
中國醫師協會風濕免疫科醫師分會委員
中國老年學學會骨質疏鬆委員會常務委員
北京中醫藥學會風濕病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北京市中醫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中醫內科專科委員會委員
《中國臨床醫生》雜誌編委
《中華中醫藥雜誌》雜誌編委
《中國骨質疏鬆雜誌》雜誌編委
《河北中醫》雜誌編委
主要論文
閻小萍.“辨五液,調五臟”論治乾燥綜合徵[J].中醫雜誌,2017,58(22):1906-1910.
羅靜,閻小萍.閻小萍教授辨治風濕病學術思想及經驗擷菁[J/OL].中國中西醫結合雜誌:1-3.
馬驍,閻小萍,於輝,楊舒,陶慶文.骨關節炎中醫證候量化標準積分用於膝骨關節炎的研究[J].中日友好醫院學報,2017,31(03):145-148.
楊文雪,閻小萍,金玥,周童亮,張蘭,陶慶文,孔維萍.補腎強督方對DBA/1小鼠組織形態學及Wnt通路的影響[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誌,2017,37(01):94-100.
白雯,金玥,閻小萍.閻小萍治療SAPHO綜合徵經驗[J].中醫雜誌,2016,57(21):1818-1821.
呂素飛,陶慶文,閻小萍.痹病欲:閻小萍教授辨治類風濕關節炎經驗[J].風濕病與關節炎,2016,5(10):41-44.
金笛兒,閻小萍.閻小萍教授辨治風濕病發熱的臨床經驗[J].中國中醫急症,2016,25(09):1693-1695.
朱俊嶺,閻小萍.補腎舒脊顆粒對強直性脊柱炎關節液成纖維細胞周期的影響[J].中華中醫藥學刊,2016,34(05):1244-1246.
金笛兒,閻小萍.閻小萍治療雜病驗案三則[J].中國民間療法,2016,24(04):15-16.
楊舒,閻小萍,王建明,徐願,張英澤,孔維萍,陶慶文.中醫內科學PBL教學法問題設定初探[J].世界中西醫結合雜誌,2016,11(02):267-270+274.
1.閻小萍.“辨五液,調五臟”論治乾燥綜合徵[J].中醫雜誌,2017,58(22):1906-1910.
2.羅靜,閻小萍.閻小萍教授辨治風濕病學術思想及經驗擷菁[J/OL].中國中西醫結合雜誌:1-3.
3.馬驍,閻小萍,於輝,楊舒,陶慶文.骨關節炎中醫證候量化標準積分用於膝骨關節炎的研究[J].中日友好醫院學報,2017,31(03):145-148.
4.楊文雪,閻小萍,金玥,周童亮,張蘭,陶慶文,孔維萍.補腎強督方對DBA/1小鼠組織形態學及Wnt通路的影響[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誌,2017,37(01):94-100.
5.白雯,金玥,閻小萍.閻小萍治療SAPHO綜合徵經驗[J].中醫雜誌,2016,57(21):1818-1821.
6.呂素飛,陶慶文,閻小萍.痹病欲:閻小萍教授辨治類風濕關節炎經驗[J].風濕病與關節炎,2016,5(10):41-44.
7.金笛兒,閻小萍.閻小萍教授辨治風濕病發熱的臨床經驗[J].中國中醫急症,2016,25(09):1693-1695.
8.朱俊嶺,閻小萍.補腎舒脊顆粒對強直性脊柱炎關節液成纖維細胞周期的影響[J].中華中醫藥學刊,2016,34(05):1244-1246.
9.金笛兒,閻小萍.閻小萍治療雜病驗案三則[J].中國民間療法,2016,24(04):15-16.
10.楊舒,閻小萍,王建明,徐願,張英澤,孔維萍,陶慶文.中醫內科學PBL教學法問題設定初探[J].世界中西醫結合雜誌,2016,11(02):267-270+274.
出版著作
主編出版了《強直性脊柱炎》《焦樹德學術思想臨床經驗綜論》《焦樹德臨證百按》《類風濕關節炎和強直性脊柱炎合理用藥296問》等著作7部。
第三屆中國醫師獎(名單)
中國醫師獎是經衛生部批准設立的中國醫師行業最高獎,其宗旨是通過表彰獎勵醫師隊伍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優秀代表,展示當代醫師救死扶傷、愛崗敬業、樂於奉獻、文明行醫的精神風貌。前七屆是每年評選一次,根據衛生部的指示,之後的中國醫師獎評選每二年進行一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