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二年(568年),在晉安郡又置豐州,侯官縣仍為州郡治所。
隋開皇九年(589年),因豐州(州治在今南安市豐州鎮)境內有泉山(今清源山),改名泉州。治閩縣(今福州市)。
大業二年(606年),泉州改名閩州。大業三年,廢閩州,改名建安郡,郡治在閩縣(今福州),轄區範圍約等於現福建全省。
唐武德元年(618年),改建安郡為建州,州治在閩縣。
建州州治移建安(今建甌)。武德六年,建州析部分地置泉州(今福州,州治在閩縣),轄閩縣、侯官、長樂、連江、長溪5縣。
武德八年(625年),改名豐州,置豐州都督府,治所仍在閩縣。貞觀元年(627年),豐州改稱泉州,增轄南安、莆田、龍溪3縣,屬嶺南道。
景雲二年(711年),改泉州(今福州)為閩州都督府,治所在閩縣。
開元十三年(725年),閩州都督府因州西北有福山,改稱福州都督府(福州之名自此始),屬江南東道,仍駐閩縣。下轄閩縣、侯官、長樂、連江、長溪、萬安6縣。
相關詞條
-
福州[閩州改置]
725年(唐開元十三年),原閩州改名為福州,福州之名肇始。
-
閩
閩讀音為mǐn ,是中國東南某地地區、福建省、古閩國名稱的簡稱,也是我國古代少數民族之一,分布在福建省、浙江省東部寧海縣及以南一帶、廣東東部潮州、汕頭、...
歷史沿革 行政區劃 地理環境 自然資源 人口民族 -
福建福州[閩州改置]
福州,簡稱“榕”,位於福建東部、閩江下游沿岸,是福建省會、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東南沿海重要都市、海西現代金融服務業中心。福州是近代中國最早開放的五個通商口...
基本概述 歷史沿革 旅遊資源 近年發展 -
納閩
納閩聯邦直轄區(Wilayah Persekutuan Labuan,簡稱Labuan)是馬來西亞的一個聯邦直轄區,於沙巴州東北部,位於南中國海的島嶼。...
概述 煤礦地帶 和平公園 地貌環境 歷史沿革 -
沙巴州納閩安溪會館
沙巴州納閩安溪會館 1956年由楊綿七等14人發起籌建會所。 1958年建成,正式成立會館。
-
閩越
閩越,是先秦時期的部落名稱,屬百越的其中一支 ,閩越部落是漢族先民之一,也是閩越國的前身,於公元前334年建立閩越國。 遠古時代,就已有人類居住在福建。...
考古發現 歷史 風俗習慣 起源 閩越國 -
閩[福建地區]
福建,簡稱“閩”,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省會福州,位於中國東南沿海,東北與浙江毗鄰,西北與江西接界,西南與廣東相連,東南隔台灣海峽與台灣相望,福建...
歷史沿革 行政區劃 地理環境 自然資源 人口民族 -
閩國
閩國(909年—945年)是五代十國的十國之一,先後定都於長樂(今福建福州)、建州(今福建建甌)。後唐長興四年(933年)王審知次子王延鈞稱帝,國號大閩...
歷史 經濟文化 君主世系 典籍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