閏周

設定閏月的周期。在陰陽曆即中國通用的農曆中,12個朔望月比一回歸年約少11天,需要設定閏月來調整季節。在春秋戰國時,人們發現19個回歸年(見年)與235個朔望月(見月)非常接近。

閏周

正文

 “四分曆”就是按二者完全相等來制訂的,19年中安排7個閏月,它的閏周就是19年7閏。但是,閏周的名稱古人很少使用,古人稱19為章歲,7為章閏。後人把章歲和章閏合稱為閏周。隨著科學發展,19年7閏顯得粗略,人們就尋求更精密的閏周。北涼趙首次創用600年221閏的閏周。祖沖之(見祖沖之父子)改用391年144閏,比趙更精密。此後19年7閏法就廢了。中國可能在戰國時已經發明二十四節氣,其中有十二個中氣。西漢制定《太初曆》時,規定以無中氣之月為閏月,此後都採用這種置閏方法。這時,新的閏周是更精密地測定回歸年和朔望月之後的自然結果。它對於安排閏月來說意義就不大了。從唐李淳風的《麟德歷》起,就不再定閏周。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