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定
開倉量是指無論買單或賣單,只要是新單進場成交的量。作為單一的入場機會對待,同時假設前提是有一定充裕的資金量,可以進行倉量的調配。
設定方法
開倉量的設定存在不同的方法:
1、主觀設定;
2、根據設定的單一買賣資金使用量來決定介入的數量;
3、根據風險容忍度(止損金額)來決定介入數量。
這裡贊同第三種方式,即根據風險容忍度和止損空間的大小來決定開倉數量。
開倉與止損
在交易中,盈利的多少是難以預測和控制的,唯一能控制的是自己每筆損失的多少,這是保全資本的唯一途徑。基於對資金控制的明朗性和可控性,選擇第三種方式才能在做任何一筆單子時率先知道在最壞的情況下,自己將會承受的成本。第三種方法的開倉設定是止損金額和止損空間的除數,即開倉量=止損金額/止損額度。
止損金額的大小需要根據總資金量的大小和風險偏好程度來設定。本人認為比較適意的風險容忍度是:單筆買賣以總資金量的2%-3%作為止損金額。即若要損失資金20%左右,需要連續判斷錯誤10次-7次,這種連續錯誤的機率通常來說是不高的,因此2%-3%的風險容忍度相對合適。要是風險容忍度太小,則會過於頻繁止損,太大則若判斷失誤承受的成本太高。要清楚風險和收益是絕對對應的,在止損空間不變的情況下,止損金額越大,則盈利的幅度越大,但相反受損的幅度也越大。止損金額是通過操作策略設定,在操作過程中可以客觀遵循,需要以嚴格紀律執行的一個環節。
止損空間是另一個關係開倉量的因素,是通過主觀經驗和技能來判斷的因素,因此帶有主觀性。執行過程中要儘量客觀的進行止損空間的判定,對應計算出開倉量後要嚴格遵循,防止主觀傾向和衝動。
雖然從客觀的角度分析,止損金額需要根據對行情的判斷的把握性大小來設定。但是,出於紀律性的培養和防止主觀性的肆意發揮,本人覺得不能給予止損金額太多的調整機會。主要將止損金額區分成兩中選擇:一是出現基於趨勢的結構性入場機會,選擇4%的止損金額;二是出現K線組合形態和局部結構性入場機會選擇2%的止損金額。
開倉量的計算
“可以買入的手數=(本金*最大可承受每筆虧損總資金比率)/(每手商品價格*最大可承受止損幅度)
持倉幅度=(手數*每手保證金)/本金
我們來看幾個例子。
本金為5萬元。規定保證金比例為10%,最大每筆虧損為總資金的3%,買入後最大止損幅度是2%。商品價格為30000元/手。
可買手數=(5萬*3%)/(3萬*2%)=2.5手,實際交易的時候你可以買2手,也可以買3手,但是買4手不就應該了。假設我們買了3手,那么倉位就是:
倉位=(3手*3萬*10%)/5萬=18%。
也就是你第一次買入的手數為3手,倉位為18%。這樣一來問題就非常清楚了。
如果你變化其中的最大價格波動止損幅度和最大總資金虧損幅度的話,也可以得出答案。大家是不是想自己算算呢?
我們不妨再來看個例子:
我的本金10萬,我的最大可承受虧損為總資金的4%,最大承受的波動止損為2%,每手商品的價值是80000元,保證金比例為10%。那么我可以買多少手呢?我的倉位又如何呢?
可買手數=(10萬*4%)/(8萬*2%)=2。5手
假如我們買入3手,那么倉位就是
3手*8萬*10%)/10萬=24%。
調控風險
調控風險的必要性
在期貨、股票交易中,因為方向作錯了而止損砍倉是很正常的,但很多人明明方向作對了,卻往往因為開倉過量造成資本承受不起價格的反覆而被迫砍倉,這就實在是冤得很了。為避免這種情況,應該從建倉的開始就根據風險控制的要求,把開倉量限定在合理的範圍內,這是系統交易中風險控制的第一步。但是,這步要怎么走呢?在系統交易的前提下,開倉量與風險成正比(當然也和收益成正比)。在設定止損的前提下,風險控制的途徑主要是開倉量控制,控制了開倉量也就控制了風險。以期貨交易為例,在建倉時計算一個合理的開倉量,需要如下數據:投資總額、開倉價格、止損價格、風險控制率。
在上述數據中,投資總額等前幾項指標含義不需詳細解釋,應主要分析風險控制率這一重要指標。
風險控制率=允許虧損金額÷投資總額×100%
風險控制的評估
就風險交易投資來講,科學的投資心理應該是在每次交易時都要有虧損的準備,準備虧損多大,是個相對於投資資本的比例數,是個穩定的相對的指標,應該用上述公式來表示。那么,風險控制率設定多大為好呢?肯定不能是100%,如果是100%則一次虧損就把投資全虧掉了,就無法再翻身,那么,50%可以不可以呢?如果你的交易系統或者交易體系不存在連續失誤的可能性,你還要保證出現虧損的次數間隔不要太近,並且,萬一你虧損了,那你即使使用50%的剩餘資本也能很快把本金再掙回來,而不是又遇到虧損,否則,把風險控制率設定為50%也是大了。從上面的分析看,風險控制率的設定有個科學的計算方法,這種計算應該根據自己的交易水平來確定。從另外一個角度看,風險控制率還是一個主觀指標,在科學確定的前提下,投資人自身的人性特徵也是抉擇條件,譬如,激進型的投資人顯然就比保守型的投資人更傾向於較高的風險控制率。筆者通過多年的實踐經驗,現將合理開倉量的計算方法介紹如下:
(風險控制)開倉量=允許損失的投資資金額度÷每手開倉預期損失金額
其中:允許損失的投資資金額度=投資資金總額×風險控制率
每手開倉預期損失金額=(開倉價格-止損價格)×每手契約標準容量
實例
例如:2002年6月28日上午9點28分12秒大鵬交易系統發出信號,大豆9月趨勢轉為上升,系統信號開倉買入價格為2086元/噸,止損價格為2062元/噸,大豆期貨標準契約容量為10噸/手,現有總資金為500000元,風險控制率為5%,那么風險控制開倉量計算方式為:
允許損失的投資資金額度=投資資金總額×風險控制率=500000元×5%=25000元
每手開倉預期損失金額=(開倉價格-止損價格)×每手契約標準容量=(2086-2062)×10=240元/手
(風險控制)開倉量=允許損失的投資資金額度÷每手開倉預期損失金額=25000元÷240元/手≈104手
由於104手×2086元(每手保證金額)<500000元 所以,決策指令應是:根據計算,2086元買入開倉9月大豆期貨104手
按照以上方法計算出的開倉量,不僅日後若出現浮動虧損不會大於預定的5%的控制水平,即使今後出現實際虧損也會在預定的控制水平以內。
調控風險
必要性
在期貨、股票交易中,因為方向作錯了而止損砍倉是很正常的,但很多人明明方向作對了,卻往往因為開倉過量造成資本承受不起價格的反覆而被迫砍倉,這就實在是冤得很了。為避免這種情況,應該從建倉的開始就根據風險控制的要求,把開倉量限定在合理的範圍內,這是系統交易中風險控制的第一步。但是,這步要怎么走呢? 在系統交易的前提下,開倉量與風險成正比(當然也和收益成正比)。在設定止損的前提下,風險控制的途徑主要是開倉量控制,控制了開倉量也就控制了風險。以期貨交易為例,在建倉時計算一個合理的開倉量,需要如下數據:投資總額、開倉價格、止損價格、風險控制率。在上述數據中,投資總額等前幾項指標含義不需詳細解釋,應主要分析風險控制率這一重要指標。風險控制率=允許虧損金額÷投資總額×100%風險評估
就風險交易投資來講,科學的投資心理應該是在每次交易時都要有虧損的準備,準備虧損多大,是個相對於投資資本的比例數,是個穩定的相對的指標,應該用上述公式來表示。那么,風險控制率設定多大為好呢?肯定不能是100%,如果是100%則一次虧損就把投資全虧掉了,就無法再翻身,那么,50%可以不可以呢?如果你的交易系統或者交易體系不存在連續失誤的可能性,你還要保證出現虧損的次數間隔不要太近,並且,萬一你虧損了,那你即使使用50%的剩餘資本也能很快把本金再掙回來,而不是又遇到虧損,否則,把風險控制率設定為50%也是大了。從上面的分析看,風險控制率的設定有個科學的計算方法,這種計算應該根據自己的交易水平來確定。從另外一個角度看,風險控制率還是一個主觀指標,在科學確定的前提下,投資人自身的人性特徵也是抉擇條件,譬如,激進型的投資人顯然就比保守型的投資人更傾向於較高的風險控制率。筆者通過多年的實踐經驗,現將合理開倉量的計算方法介紹如下:(風險控制)開倉量=允許損失的投資資金額度÷每手開倉預期損失金額。 其中:允許損失的投資資金額度=投資資金總額×風險控制率。每手開倉預期損失金額=(開倉價格-止損價格)×每手契約標準容量。實例
例如:2002年6月28日上午9點28分12秒大鵬交易系統發出信號,大豆9月趨勢轉為上升,系統信號開倉買入價格為2086元/噸,止損價格為2062元/噸,大豆期貨標準契約容量為10噸/手,現有總資金為500000元,風險控制率為5%,那么風險控制開倉量計算方式為:允許損失的投資資金額度
=投資資金總額×風險控制率
=500000元×5%
=25000元
每手開倉預期損失金額
=開倉價格-止損價格×每手契約標準容量
=(2086-2062)×10
=240元/手
(風險控制)開倉量
=允許損失的投資資金額度÷每手開倉預期損失金額
=25000元÷240元/手≈104手
由於104手×2086元(每手保證金額)<500000元。所以,決策指令應是:根據計算,2086元買入開倉9月大豆期貨104手。按照以上方法計算出的開倉量,不僅日後若出現浮動虧損不會大於預定的5%的控制水平,即使今後出現實際虧損也會在預定的控制水平以內。
自動編寫
總資金:TotalEquity = CurrentCapital()+ Abs(CurrentContracts()*Close*ContractUnit()*BigPointValue()*MarginRatio())。
一手倉所需的保證金:UseMargin = Close*ContractUnit*BigPointValue*MarginRatio。能開的倉位:EntryLots = IntPart(TotalEquity*0.4/UseMar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