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須黃顙魚

長須黃顙魚

長須黃顙魚,所屬動物界,屬鱨科,分布於長江水系等,主要生活於在湖泊、江河中較常見。

基本信息

體態特徵

長須黃顙魚長須黃顙魚
黃顙魚(pelteobagrus fulvidraco)屬鯰形目,鱨科,黃顙魚屬。俗稱:黃臘丁,央絲。英文名:Yellow cartfish 。
體長,腹平,體後部稍側扁。頭大且平扁,吻圓鈍,口大,下位,上下頜均具絨毛狀細齒,眼小。須4對,大多數種上頜須特別長。無鱗。背鰭和胸鰭均具發達的硬刺,刺活動時能發聲。脂鰭短小。體青黃色,大多數種具不規則的褐色斑紋;各鰭灰黑帶黃色

生活習性

長須黃顙魚長須黃顙魚
多在湖泊靜水或江河緩流中營底棲生活,尤喜生活在具有腐敗物和淤泥的淺灘處。白天潛伏於水體底層,夜間浮游至水上層覓食,冬季多聚在支流深水處。對環境的適應能力較強,因之在不良的環境條件下也能生活。黃顙魚是一種典型的廣食性魚類,幼魚主要食浮遊動物和水生昆蟲的幼蟲,成魚以小魚和無脊椎動物為食。黃顙魚2齡達性成熟。每年5-7月,雄魚游至沿岸地帶水草茂密的淤泥粘土處(水深8-40厘米),利用胸鰭刺在泥底上斷斷續續地轉動,掘成一個小小的泥坑,即為產卵的魚巢。雄魚築巢後即留在巢里,等候雌魚到來,在巢里進行產卵受精。產卵活動多在氣候由晴朗轉變陰雨的夜間進行。雌魚產過卵後即離巢覓食,只有雄魚在巢附近守護髮育中的卵和仔魚,直到仔魚能離巢自由遊動時為止(大約7-8天)。黃顙魚分布廣,除西部高原外,全國各水域均有分布。它個體雖較小,但產量大。肉質細嫩,無小刺,多脂肪,其蛋白質含量為16.1%,脂肪為0.7%,是我國常見的食用魚類。黃顙魚的種類頗多,常見種還有長須黃顙魚(P.eupogon ,英文名:Shorthead catfish)、瓦氏黃顙魚(P.vachellii ,英文名:Darkbarbel catfish)、光澤黃顙魚(P.nitidus ,英文名:Shining catfish)等。黃顙魚類的背鰭刺和胸鰭刺均有毒腺,為淡水刺毒魚類中毒性較強的魚類之一。被刺後立即發生強烈灼痛,常因穿刺造成撕裂傷、出血、局部腫脹、並引起發燒,患處劇痛半小時至1小時始止。黃顙魚作為藥用常取其全魚。其肉性味甘、平,有祛風養殖技術 養殖池塘以每口3-5畝、水深1.5-2.0米為宜,換水條件良好,並配套增氧機。放養前乾塘每畝施放150公斤生石灰消毒,3天后注入新水,培肥後才能放苗。

飼養及產值

長須黃顙魚長須黃顙魚

主養每畝投放5-8厘米規格的魚苗1000尾,合理搭配一些鰱、鱅、鯇、鯽。飼料可投餵冰鮮小雜魚,魚苗期把小雜魚絞成魚糜,隨著長大可剁成肉塊投喂,每天2-3餐,日餵量是魚體重的5-10%,投餌的方法在池塘的下風處設投餌點,用20目左右的網片圍出5-10平方米左右的面積,網片高出水面、離塘底50厘米,飼料投放在其中,飼料浮起在網內時不致散開,黃顙魚會從水下上來攝食。高溫季節注意水質變壞,適當更換新水,控制水色透明度20-30厘米;每10-15天施放一次生石灰,每畝15公斤兌水全塘全塘潑灑;同時注意開動增氧機,保持水中溶氧。養殖一周年產量200-300公斤。黃顙魚也可以搭養,每畝投放200尾左右魚種,不增加投餌量,利用其清除塘中的小魚蝦、水生昆蟲,也獲得一定的產量。、利尿之功效,可用以主治水腫、喉痹腫痛等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