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容
靈璧第一老街:長集街
長集街位於靈璧縣西南30公里,東南環臨固鎮,西北銜接埇橋。隸屬婁莊鎮長集村,主要人口以漢族為主,又以姓氏“桂”為主體,據長集《桂氏古志》記載,桂氏一族遷來長集是在明朝中期,幾百年來繁衍生息,逐漸成為當地望族。與楊、王、劉、張、康、高、宋、司等姓氏共同組成一個和諧的大家庭。
百科名片
中文名稱: 長集 地理位置:靈璧西南
外文名稱:changji street 行政區類別:村
人口:2588 所屬地區:安徽宿州靈璧
方言:中原官話(宿州----徐州片區) 政府駐地:長集街
車牌代碼:皖L 電話區號:0557
郵政編碼:234200 代碼:341323
簡介
人口數千人,口語以中原官話為主,中原官話(宿州--徐州片區)韻母和國語韻類關係對應較為一致,聲調分陰平、陽平、上聲、去聲。有時把"ui"發音成"ei",而且3聲和4聲不分,音調較重,屬北方類官話,是中國南北方語言融合處。
地理坐標為東經117°17′-117°44′、北緯33°18′-34°02′。因其處於三縣交界地帶,所以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南北交通,縱橫阡陌,是靈璧西南的重要門戶。主要作物有小麥,大豆,玉米,花生,棉花等。以麵食為主食。
長集街分為東西兩段,東段為十字路口以東至長集人名醫院,西段為十字路口至西大塘。沿街為商鋪和居民,店鋪一家挨著一家。其中最為繁華的就是十字路口一帶。每年農曆的三月初七,四月初七和十月初七為長集街的廟會,千年來一直承續下來。廟會的時候,四面八方趕來的商販和居民們,具有地方特色的戲曲節目一場接著一場。雜技表演的,耍猴的,好不熱鬧。
長集歷史
長集街古稱長安街,後來因當地發音緣故漸漸的模糊了安字,所以慢慢演變成長集街。其歷史可以追溯到隋末唐初的時候,傳說當年羅成被官軍追捕,逃到此地,躲避於農戶之家,化險為夷。街外不遠處還有一顆千年古槐,據說就是當年羅成拴馬的的樹,千年來,被當地人民供奉著,香火不斷。
基礎設施
郵電通訊快捷,全村全部開通程控電話和移動通訊,實現了交換程控化,傳輸數位化,外聯現代化。
風俗文化
飲食文化:長集這個古老的大地千百年來受楚漢文化影響甚深,是南北方文化的交融地,既有北方人的粗獷豪放,又有南方人的精明小氣。長集的飲食習慣一概同北方,中午吃米飯,晚上是各類麵食。米類製品通常有粽子、年糕。其他的飲食還有饅頭、燒餅、麵條、稀飯、包子、煎餅等。菜系偏魯菜,口味較重。
節日習俗:春節前,從臘月二十四開始,百姓就開始準備年貨。還要蒸饅頭、炸出各式的面制小糕點。第一鍋饅頭出爐後要燃放鞭炮以祭灶神。早晨時家裡家外不但要打掃得乾乾淨淨,還要貼鬥神、春聯、年畫、掛門箋,人們則換上帶喜慶色彩和圖案的新衣。中午時是正餐,菜類相當豐盛,在吃飯前要祭祀祖先,即把菜或者酒水,丟/灑在灶前或者正門前,好讓祖先們也能一起過個新年,以求在新的一年裡能平平安安!除夕之夜,全家人在一起吃“團圓飯”,吃團圓飯時,桌上的“魚”是不能動的,因為這魚代表“富裕”和“年年有餘”,象徵來年的“財富與幸運”,它屬於一種裝飾,是碰不得的,晚飯後開始捏扁食(即素餡水餃),全家動手。扁食是作為年初一的早飯,素餡,主要以青菜、雞蛋末、冬粉末作為原料,包制時隨機放進一些硬幣、一元、一角、五角等。扁食完工後,會有一個自願“守歲”的家人照看。初一早飯時,誰吃到包有硬幣的扁食,就代表誰會在這一年裡財運亨通,而且硬幣面值越大,就證明賺的錢越多。除夕的晚上,小孩子會守歲(在舊年的最後一天夜裡不睡覺,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來的習俗!),凌晨12點左右會放鞭炮或者禮花以迎接新的一年,新的氣象!。大年初一挨家拜年,小孩子可以問長輩們要壓歲錢,以及進城逛街趕集。
元宵節做雜麵油燈,置於門前、雞圈等處辟邪,有的地方會放禮花或者玩花燈之類的節目。
清明節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
端午節在門口掛艾草以驅邪避鬼,中午時吃粽子,喝雄黃酒,和全國其他地方一樣的風俗習慣。
中秋節這一天人們都要吃月餅以示“團圓”。 每逢中秋圓月升起時,人們早早便在庭院、樓台,或屋前的禾坪對著月亮升起的地方,擺出月餅、花生、蘋果等果品,準備“敬月光”活動。 一般拜過月後,桌子南面的位置是不準人做的,因為那是祖先或者神仙之類要做的位置。
婚嫁習俗:聯姻程式有:說媒、過柬、出嫁、迎娶、陪嫁、拜堂、鬧房、回門。說媒,即媒人說合。過柬即定親以後,男方要到女方去“過柬”,也稱“過紅”。“過書子”後就可擇期完婚,由男方托媒出面邀請女方喝一次‘哈親酒”,雙方言定完婚日期,並分頭準備嫁娶的各項準備工作。前三天要過紅,就是送些雞、煙、酒、肉(現在一般都送金豬,裡面塞上錢就可以了)、炮、糖,彩禮依家庭情況而定。
結婚:男大當婚,女大當嫁。舊時,男女一般在十八周歲以上結婚。婚期選擇雙日子,以求吉利。婚期定後,女方置辦嫁妝,稱為“陪送”;親友們贈送禮物,稱為“添箱”。男方設新房,打制家具,鋪新床,辦酒席。婚期當天早上發轎/發車,轎桿上放一隻公雞隨帶四色禮,回來時,女方給一隻母雞名為“跟轎雞”,表示雙雙對對,回來時不走原路,沿途要燃放鞭炮。(不過現在都是轎車接送的)女方有送親的,一般都是新娘的叔伯、哥哥、舅舅,送親的稱“上客”、“大賓客”。喜轎或喜車回到男家時,新娘、新郎互相攙扶。這時開始放鞭炮,以示中午的正餐開始。吃飯時,新郎新娘要敬親朋好友以及長輩們的酒,給長輩們磕頭要彩禮!晚上,鬧房的便開始了,你的朋友,親戚會問你要煙或者喜糖之類的東西,不給就會鬧你們!新房內充滿歡樂和詼諧。晚上還有“聽房”的習俗。婚後第一天新郎新娘依次向長輩們行見面禮,並上墳祭祖。三天夫妻雙雙回門省親,當天返回。六天娘家來人看望新娘,十二天娘家接回新娘,稱“回門”。
喪葬習俗:舊時喪葬禮俗亦極為隆重以至過於繁瑣,大致可分為“送終、報喪、入殮、請七、出喪、安葬”等等。
送終:老人病危,家人站立床前,聽候交待後事,老人神情有變,即將咽氣,已出嫁的女兒要迴避,兒孫立病榻前,高聲呼喚,直到咽氣,全家人跪在床前嚎啕大哭,此為“送終”,遠方的兒孫須在老人咽氣前趕到家,否則就被認為沒有能為之送終,或者說是沒能盡孝,是一大憾事。
報喪:完成送終前後的種種程式後,便向親友報告死訊,此為報喪。報喪者,是長子身戴重孝,腰系麻繩,手執哀(喪)棍,在親房長輩的帶領下到其姥姥、舅舅家去跪拜,報告父母去世的訊息。
入殮:將死者裹棉穿戴整齊入棺,謂之“入殮”。各地均有專事為死者入殮的人,有求必應。
請七:喪亡之日起,每7天為一七,七七共49天,逢七,兒孫們備香燭貢品,在靈前或墳上祭奠,俗稱“請七”。
出殯:由於選擇墳地或其他原因,停柩做喪,最短3天,最長經年,一般是49天,把靈柩送往墓地,謂之“出殯”。出殯時要沿路撒紙錢。死者的長子雙膝跪倒 ,手捧燒紙錢的瓦盆,痛哭失聲,然後把喪盆在地上摔破,稱之為“摔牢盆”。民間認為,摔破喪盆,死者就可以把所有燒化的紙錢帶到陰間去用了。孝子孝孫要加穿粗麻衣、草鞋、系草繩,持孝杖棍。送葬隊伍,由持引魂竹的引路,此人負責丟引路紙。接著是持旌旗的、抱靈牌的、樂隊、祭軸、花圈、送葬的親朋、靈柩、子孫。行至村外交通道口處(城市、集鎮走出街口)“謝孝”,由孝子孝婦等跪向送葬的親朋叩首。謝孝後,孝子才孫扶柩至墳前,把草鞋、孝棍、花圈等丟在墳地上,即參加築墳。墳築好後,有喝彩、撒糧米習俗。
安葬:出殯前,先請風水先生選定墳地穴位,破土挖坑,坑內傾石灰。靈柩到達,坑內再燒一些豆萁麻拮,並留火種,然後才能陳棺擺正。還要宰雄雞淋血於棺蓋,放爆竹,燒紙錢,最後一次焚香跪拜。圓墳即送葬後的第三天,死者家庭親人包餃子,數量與死者年齡同等,帶到墓地去,沿墓周圍轉三圈後,把餃子埋在墳四周作供品,向死者致祭行禮,表示崇拜並求保佑,最後加高加大墳墓。
拉魂腔:〖拉魂腔〗泗洲戲的舊稱,又稱柳琴戲。據徐州方誌載:早年這種地方戲,人們叫它為:"肘古子",後來又改名為:"拉魂腔"。因那拉魂動魄之處極為使人念想,這劇種便因此有了一個最初的名稱--"拉魂腔"。它以豐富的花腔和獨有的拖腔翻高,有別於其他劇種,感染力極強。這裡至今還流傳著“拉魂腔一來,跑掉了繡鞋,拉魂腔一走,睡倒了十九”的民諺,足見這個劇種在民間受歡迎的程度。但是在當地民間很多老百姓還是一直叫它為:“拉魂腔”。那是因為:這種戲曲從音樂伴奏,鑼鼓點子到唱腔表演都是十分地讓人們"著迷",只要小鑼子一響,琴聲一起真的就能夠把人們的"魂"給勾拉了過去.可見當地老百姓對"她"的痴迷程度!
其唱腔南、北方風格交融,婉約與豪放並蓄。尤其是女聲唱腔,婉轉揉情、優美動人。被民眾稱譽為“有拉魂的魅力”。戲劇的藝術表演以“壓花場”為基礎,分“單壓”和“雙壓”兩種,具有明快爽朗、粗獷有力的鮮明特色。 戲劇目豐富,如傳統劇目《大出觀》、《三踡寒橋》、《樊梨花點兵》、 《走娘家》、《拾棉花》、《喝面葉》等長期盛演不衰。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世世代代居住在這裡的人們,連目不識丁的人也能一套一套地唱拉魂腔。有了拉魂腔,生活便變得有滋有味。高興時唱快板,把五腑六髒都蕩滌得乾乾淨淨;悲苦時,唱慢板,那撕心裂肺的情調便撫平了心中痛苦的皺紋。
每到農閒的夜裡,村里傳來幾聲鑼響,戲便開場了。一片空地,一座寺廟,就成了古今真樂府,天地大梨園。每一村,每一地,都有自己的絕對權威。權威一出場,整個戲場立即鴉雀無聲。吹、拉、彈、唱、翻、打、念,提袍甩袖,吹鬍子瞪眼睛,一套功夫,十分嫻熟。唱到動人之處,人人嘖嘖讚嘆。還有獻殷勤的則提著水壺,拿著茶杯,不斷地給演員們敬茶。上了年紀的老大爺老大娘或慢慢地扇著芭蕉扇,或津津有味地抽著香菸,慢慢將唱腔品賞。一聲叫板,便可以使他們墜入藝術之宮,"聽了拉魂腔,啥肉酒不香",他們自是體會得最深。月在西天,戲畢人散,心滿意足地回家敲門去了。在鄉黨們眼裡,這個人生的世界,就是拉魂腔的舞台,人只要在舞台上,生,末,旦,淨,醜,才各顯了真性,惡的誇張其醜,善的凸現其美,善使他們獲得了美的教育,惡的也使醜里化作了美的藝術。農村的人們每在戲中認定"好有好報,惡有惡報"的人生結局,聊以自慰,也以此慰人,雖然這"精神食糧"有時還有騙人的毒素,他們也樂意喝下這杯酒。"人生如戲","戲如人生",純樸的鄉人並沒有接受多少教育,但是他們在戲台上接受倫理綱常,在戲台下感受悲歡離合,戲台就是他們的學堂。
行酒令:長集人喝酒一般是比較會“磨蹭”的,就是和你“耍賴”,一直到你醉倒。但是靈璧人喝酒是非常講究的,酒一定管你喝足、喝好。在酒桌上是先要敬年齡最長,輩分最大的人,一般是晚輩或者年輕人敬長輩2次酒,但是碰杯時要低於長輩的酒杯,要一次喝盡(這是代表對長輩們的尊敬)!如果有遲到的,可以先讓他一次喝完3杯酒,以示懲罰。關係好的,可以先和他們每人喝2次酒。我們靈璧人還有一個絕招就是“勸酒”,把你勸的不得不喝酒,如果你不喝就是不尊重我!最後,大家共同喝完最後一杯,酒席就正式結束了。
我們喝酒的行酒令主要有以下幾種方法:
猜拳: 即用手指中的若干個手指的手姿代表某個數,兩人出手後,相加後必等於某數,出手的同時,每人報一個數字,如果甲所說的數正好與加數之和相同,則算贏家,輸者就得喝酒。如果兩人說的數相同,則不計勝負,重新再來一次。一般會說:“哥倆好啊,五魁手,六六順…”
炸雷子: 即一小杯白酒沉到一大杯啤酒里,一般沒有人這般喝法,不過為了證明、打賭之類的人群喜歡這樣喝酒!這種喝法猛的不得了!喝多了,容易昏迷,甚至死亡。許多真正北方的人都傻眼了!!
虎棒雞蟲令: 即有四種動物,老虎、棒子、雞、蟲,一物剋一物,兩人相對,各用一根筷子相擊,同時口喊“棒子棒子棒子……”或喊老虎,或喊棒,或喊雞,或喊蟲。規定:以棒擊虎,虎吃雞,雞吃蟲,蟲吃棒;負者飲酒,若棒子與雞,虎與蟲同時喊出,則不分勝負。此遊戲適合兩個人玩,因為出口很快,老虎,棒子,雞,蟲都是脫口出的,所以玩起來速度很快!可一人當莊,多人輪流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