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辮子

凡是一個人的身體,即或是很細小的一根頭髮和一點皮膚,也都是父母遺留下來的。因此不能損傷,這是孝的開始。而“百善孝為先”。故世人不僅珍惜生命,也愛惜頭髮,並有“毫髮無損”之類的說法。

我國有一句古話:“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至始也。”相傳這是孔子所說,由其弟子曾子收錄於《孝經》中,意為凡是一個人的身體,即或是很細小的一根頭髮和一點皮膚,也都是父母遺留下來的。因此不能損傷,這是孝的開始。而“百善孝為先”。故世人不僅珍惜生命,也愛惜頭髮,並有“毫髮無損”之類的說法。
縱觀歷史,我國漢族男人在清代之前歷來是把頭髮束起盤在頭頂或腦後。而在清軍攻占長江中下游的時候,發布剃髮令,硬要漢族人按滿族的風俗剃去前面的頭髮留辮子,且奉行“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正所謂“官逼民反”,於是許多地方發生反剃髮的鬥爭,有人還針鋒相對地喊出“頭可斷,發不可剃!”但反剃髮鬥爭遭到清軍的血腥鎮壓,漢族男人最終剃髮留長辮。待到清末民初,中國革命又興起了剪辮子,“孫中山剪辮子”被傳為美談,而“袁世凱做皇帝沒幾天就翹辮子了”的笑柄則成為“翹辮子”指死(含譏笑或詼諧意)的經典例子。男人由剃髮而蓄髮再到剪辮子,又經留“分頭”、剃“光頭”、理“平頭”諸類,其長辮不復存在。
至於女性,我國素有“頭髮長,見識短”的說法,這是男尊女卑的舊時代對女性的一種蔑視。然從這句話中亦可知我國女性向以長發著稱。而一頭秀髮,或前額留“劉海”,或束髮高髻,或後背垂長辮,不知為多少遷客騷人們所稱頌。但當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統治結束封建社會後,男人的長辮被視為封建殘餘而剪除,有些接受新思潮的女子也開始把剪掉辮子作為抗拒封建禮教的行動。於是去長辮留短髮成為女子追求時髦的新風尚。及至60年代至80年代初,中國姑娘又多喜歡留長辮子,但在“文化大革命”期間,又曾發生過紅衛兵剪長辮和細褲腿之類的事件。時至今日,女性髮式可謂千姿百態,蓄長辮子者已經難得一見,只有在舞台表演和影視作品中去欣賞了。倒是有人騎車走街串巷用小喇叭喊“收頭髮,收長頭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