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胡御史牧亭言:其里有人畜①一豬,見鄰叟輒②瞋目狂吼,奔突欲噬,見他人則否。鄰叟初甚怒之,欲買而啖③其肉。既而④憬然省曰:“此殆佛經所謂‘夙冤’耶!世無不可解之冤。 ”乃以善價贖得,送佛寺為長生豬。後再見之,弭⑤耳昵就,非復曩⑥態矣。(選自《閱微草堂筆記》)
譯文
據胡御史牧亭說,他老家有一個人養了一頭豬,見了鄰居家的老翁便瞪著眼睛發怒猛奔過去咬他,見到了別人卻沒有這種情況。最初,鄰居老翁很生氣,想把這頭豬買下殺了吃掉。不久醒悟道:“這大概就是佛經里所說的前世冤仇吧?這世上並沒有不可解的冤仇啊。”於是用高價買下這頭豬,並把它送到佛寺里作為“長生豬”養起來。從此,這頭豬見到老翁時,就耷拉著雙耳靠近他,不像往日那兇惡的樣子了。
注釋
①畜:養。
②輒:就。
③啖:吃。
④既而:不久。
⑤弭mǐ:耷拉。
⑥曩nǎnɡ:從前。
歷史記錄
《太平廣記》卷一百引唐·牛肅《紀聞》:“唐開元十八年,京菩提寺有長生豬,體柔肥碩,在寺十餘年,其歲豬死,僧焚之,火既燼,灰中得舍利百餘粒。”又如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一》載:一豬見鄰翁“輒嗔目狂吼,奔突欲噬”。鄰翁怒極,打算買下這頭豬殺了吃,忽然猛省:這大概就是佛門所說的“夙冤”吧!鄰翁便以高價買下這頭豬,再把它送到寺院中作為“長生豬”。後來,鄰翁再去見這頭豬,豬竟俯首貼耳,作親昵狀。此外又有“長生牛”。宋·洪邁《夷堅丙志·長生牛》謂,宋代紹興年間曾下令禁屠,將牛牽入佛寺作“長生牛”,養數年方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