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營村

長營村

位於黑龍江尚志市,新農村建設試點村、全國500強村。

基本信息

簡介

上個世紀70年代初,黑龍江尚志市一面坡鎮長營村是一個典型的“三靠村”,村上欠著17萬元的外債,村民連溫飽問題都難以解決。三十多年過去了,長營這個昔日全縣的老大難、三類支部、困難村,如今成了省新農村建設試點村、全國500強村,村固定資產1.2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8690元,村民存款總額已達3000多萬元。長營人說,所有的一切都是靠他們的雙手乾出來的。
村容村容

積累村資

3.86元,這是三十多年前長營大隊的賬面資產,村上人多地少,還欠著17萬外債,村民都覺得日子沒奔頭。1973年,剛剛上任的大隊黨支部書記張秀林決定從副業入手積累村資產,他號召全村黨員集資修好了隊里“趴窩”多年的“東方紅”拖拉機,又賒來拖車和柴油,帶著兩個村民上山“拉套子”,為長營村賺到了第一桶金18000元。嘗到了搞副業的甜頭,越來越多的長營村民開始從事運輸業。隨著收入的增加,村里相繼辦起了制釘廠、機修廠和飲品廠等村辦企業,幾年間不但還清了外債、建起了村部,賬面上還有了六位數的存款。1993年,村裡的運輸戶增加到66戶,長營村成立了哈市第一個村級運輸隊。301國道鋪到長營,村里又建立了建築隊,僅修路一項就使村里每年增收200多萬元。

播撒希望

人多地少一直是長營的大難題,人均不足一畝半的耕地,實打實幹上一年,收入不抵投入的多。長營人想法純樸———沒地?自己造不就有了。自1994年開始,長營村民利用每年的冬閒在濱綏鐵路線旁填坑造田,他們耗去13年時間、350萬立方米土方,造就了1280畝水田和200畝旱田,新地比原耕地面積還要多100餘畝。
為了在有限的土地上得到最豐碩的收益,長營村於2001年與三家農業科研單位合作,成立了哈爾濱長營水稻高新技術研究所,“人造地”都被種上優質水稻,每年生產良種100萬斤,增收200餘萬元。2003年,長營村投資1300萬元建立了現代農業示範區,開闢了優質水稻良種、優質大豆良種、漿果紅樹莓、黑加侖和優質漿果苗木等四個繁育基地。2007年,長營村成立了黑龍江省長營股份有限責任公司,將村集體下屬的28家企業合併為奶牛畜牧養殖、長營種業和漿果生產等8個分公司。今年年初,長營村買斷了尚志市種子公司,成立了黑龍江長營種業有限公司,銷售網路輻射到牡丹江、五常等周邊縣(市)。投資790餘萬元建立的漿果冷凍加工廠更使新成立的黑龍江省長營食品有限公司後勁十足。

享受富庶

村集體資產雄厚起來了,村里就想著該讓鄉親們得到實惠了。2006年,長營村修建了村內白色路面、水泥邊溝和水泥蓋板排水管道,還新建了多位一體的綜合服務辦公樓。村里每年都從村辦企業的純利潤中提取60%分給村民,並為他們支付參加新型合作醫療的所有款項。據了解,長營村還規定了為60歲以上的村民發放養老金、為病故村民發放喪葬補助費、為考上大學的村民子女發放助學金及為新建房屋和新購樓房的農戶發放一次性補助等十多項惠民政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