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精神

1995年,長沙市民以投票的方式確定“心憂天下,敢為人先”作為長沙精神,充分說明了以長沙為代表的歷代湖湘學子“先憂後樂”的人生觀已經獲得社會的認同。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今天,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中,繼承和弘揚長沙精神,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簡介

20世紀九十年代,長沙市百萬市民參與總結長沙精神,最後歸結為8個字:“心憂天下,敢為人先”。這一長沙精神,為長沙的改革發展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至今仍然激勵和影響著長沙百姓。

長沙精神長沙精神

概述

自古以來,長沙就是湖南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教育中心,歷史輝煌、文化燦爛、名賢薈萃、人才輩出。正是這神奇的山水,輝煌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優秀的人才群體,培育出了最具民族特色的“心憂天下,敢為人先”的人文精神,也正是這種“先憂後樂”的憂患意識,激勵著一代又一代長沙學子前仆後繼,奮勇爭先,在中國歷史的緊要關頭,肩負救國於存亡,救民於水火的神聖使命。1995年,長沙市民以投票的方式確定“心憂天下,敢為人先”作為長沙精神,充分說明了以長沙為代表的歷代湖湘學子“先憂後樂”的人生觀已經獲得社會的認同。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今天,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中,繼承和弘揚長沙精神,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古代長沙人的身上就折射出“心憂天下,敢為人先”的求索精神。唐代詩人呂溫在《陽人城》中寫道:“天下起兵誅董卓,長沙子弟最先來”。這一詩句高度概括了長沙子弟在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上的地位和作用。翻開歷史畫卷,長沙子弟“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報國思想光芒四射。汩羅江畔,屈原《離騷》、《懷沙》自沉;湘江岸邊,賈誼《吊屈原》憂鬱而終,就是極好的見證。
近現代長沙人的身上更是處處折射著“心憂天下、敢為人先”的奉獻精神。中國近代史上,長沙子弟群星璀璨,成就了一樁樁掀天揭地、吒咤風雲的驚人偉業,更顯長沙人的英雄本色。左宗棠“輿梓出征”收復新疆、綠化邊關的赤膽忠心與山河同在、與日月同輝;譚嗣同“我自橫刀向天笑,自留肝膽兩崑崙”的浩然正氣;毛澤東“改造中國與世界”的偉大實踐;劉少奇鞠躬盡瘁為國為民的公僕情懷。

今天的長沙人身上也是無處不表現出“心憂天下、敢為人先”的創業精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