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樂五里洋伏擊戰

閩海第一次淪陷後,長樂人民接受血的教訓,在縣城以河金救火會的援丁為骨幹,組成了戰地服務隊。這些援丁都是青壯年,他們三人一組,每組備有一面鑼,遇到敵人即鳴鑼為號。縣城周邊各村莊也組織起各式各樣的民團。哪裡鑼響,他們就拿起武器趕往哪裡。

基本簡介

“長樂五里洋伏擊戰”是抗日戰爭期間,福建省長樂縣人民抗日鬥爭的一次重大勝利,打擊了日軍氣焰。

背景

閩海第一次淪陷後,長樂人民接受血的教訓,在縣城以河金救火會的援丁為骨幹,組成了戰地服務隊。這些援丁都是青壯年,他們三人一組,每組備有一面鑼,遇到敵人即鳴鑼為號。縣城周邊各村莊也組織起各式各樣的民團。哪裡鑼響,他們就拿起武器趕往哪裡。1944年10月3日,日寇從連江大小澳登入後沿江右地區直逼福州。5日凌晨,日寇分兵一支從江左地區的洋嶼登入。洋嶼守軍縣自衛隊一分隊未及抵抗即被繳械。長樂縣縣長楊鴻翔聞訊後倉皇率眷逃往馬台村。長樂縣城遂告再次淪陷。

經過

10月8日十時左右,日寇一小分隊在營前白岩潭登入後,沿湖裡嶺向城關撲來。戰地服務隊得到情報後,火速派人通知霞州和里仁兩村民團登上湖裡金雞山抄敵之後;同時讓玉田村民團從左方龍門渡河,會同龍門、畔野、長安、湖裡等村民團沿長(樂)營(前)公路從側面夾擊日軍。擔任主力的縣城戰地服務隊和赤嶼、鶴上兩村民眾從正面出擊,出西關橋直撲五里洋。五里洋到處是鑼聲、喊聲和槍聲,十餘村數百名抗日民眾同仇敵愾,四面包抄,把日寇團團圍在五里洋中。

當時五里洋全是稻田,又多沼澤,地勢複雜。日軍雖身陷重圍,仍負隅頑抗。但在驚天動地的喊“殺”聲中,沒多久他們就四處奔逃,有的匍匐在稻田中,有的躲在田埂後,有的向湖裡嶺方向竄去。戰地服務隊刀槍並進,奮不顧身追趕,將日寇切割包圍。經過兩個多小時的激烈搏鬥,終於將15名日寇全數殲滅。並從小隊長少尉見習官崇永征四郎屍體上撿獲日寇第二度犯閩的作戰計畫圖一幅。戰地服務隊也有5人犧牲。他們是黃開霖(赤嶼村)、林塘妹(白石橋村)、林春春(長安村)、林麻肚(營前村)、鄭資營(城關)。

意義

1945年5月,日寇撤出閩海後,長樂縣城軍民隆重舉行公祭,悼念抗日陣亡烈士。有位富有正義感的律師還撰寫了輓聯掛在大會台上:“五里洋中殲敵寇,只為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七岩山下吊忠魂,遺恨生靈塗炭,公僕無能。”此輓聯生動形象地對臨陣逃亡的長樂國民政府作了入木三分的諷刺。五里洋伏擊戰,是繼琅尾港伏擊戰後長樂人民打的第二場勝仗。各村人民用熱血和生命又譜寫了一幅抗日篇章。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