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背景
長春地處通向遠東地區的大十字樞紐地帶,是東北地區經過圖們江出海的一個節點和戰略橋頭堡,也是中蒙國際大通道上最強的戰略節點。
長春新區位於長吉圖開發開放先導區核心腹地和我國東北地區地理中心,是哈(爾濱)大(連)經濟帶和中蒙俄經濟走廊的重要節點。長春位於東北三省中間,上接黑龍江下連遼寧,三個省形成了一個經濟走廊,振興東北戰略實施需要長春“發力”,把整個東北經濟帶動起來。 從東西看,長春向東是吉林市、琿春市,再向外延伸是俄羅斯、韓國、日本;向西是內蒙古,再向外延伸是蒙古國和俄羅斯,處在中蒙俄的東西大動脈上。
長春新區交通運輸網路比較完備,京哈鐵路、哈大高速鐵路、長(春)琿(春)城際鐵路以及京哈、琿烏(蘭浩特)等國家高速公路和多條國道貫穿新區,已開通長春至歐洲的中歐班列(長春-滿洲里-德國),擁有國家幹線機場長春龍嘉國際機場,與東北其他地區、京津冀以及東北亞周邊國家人員貨物往來便利。
長春新區擁有國家級前沿技術產業開發區以及中俄(羅斯)、中白(俄羅斯)等國際合作園區,2014年工業總產值3100億元。
東北地區經濟下滑嚴重,為促進東北經濟崛起,東北地區從南到北的三省都要崛起,先獲批的大連和哈爾濱新區是振興東北的戰略支撐,長春新區也應該成為從中國東北的東部地區促使東北崛起的第三個戰略支撐點或引擎。吉林省依託哈爾濱—長春經濟走廊,在長春新區發展生物醫藥、新材料、新能源等產業,構築輻射東北的戰略新興產業發展軸。2015年底,吉林省北邊的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已經獲批設立哈爾濱新區。
發展歷程
2016年2月3日,國務院批覆同意設立長春新區。 時繼此前的大連金普新區和2015年年末新設的哈爾濱新區,長春成為東北第三個設國家級新區的城市。
2016年2月15日,中國政府網發布《國務院關於同意設立長春新區的批覆》(國函〔2016〕31號)。批覆稱,建設好長春新區作為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加快新一輪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的重要舉措,為促進吉林省經濟發展和東北地區全面振興發揮重要支撐作用。
2016年3月2日,國家發改委網站公布《關於印髮長春新區總體方案的通知》(發改地區(2016)461號),長春新區總體方案出爐。
2016年3月24日,吉林省委書記巴音朝魯主持召開省委常委會議,會議審議了《關於成立中共長春新區工作委員會的請示(討論稿)》。會議指出,推動長春新區建設,對於我們進一步加快改革創新步伐、打造新的增長極、實現“十三五”全面振興目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長春新區建設,多次作出安排部署,提出具體要求,希望各方面統一思想認識,加緊組織推動,形成工作合力,爭取儘快取得突破性進展。成立後的長春新區黨工委要認真履行職責,把黨的組織優勢轉化為促進新區發展的工作優勢,推動新區建設整體水平全面提升。
4月26日,長春新區正式掛牌成立。
5月11日,長春新區召開工作會議。
7月20日,長春市城鄉規劃委員會2016年第二次全委會上,審議了《長春新區發展總體規劃(2016-2030)》。
10月8日,《長春新區發展總體規劃(2016-2030)》正式獲得吉林省政府批覆。
政策要求
長春新區建設,要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以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城市工作會議、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根據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按照“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堅決破除體制機制障礙,推進產業最佳化升級,形成特色新興產業集群,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積極推動產城融合和新型城鎮化建設,努力把長春新區建設成為創新經濟發展示範區、新一輪東北振興的重要引擎、圖們江區域合作開發的重要平台、體制機制改革先行區。
設立意義
建設好長春新區,對於加快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和新一輪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深化圖們江區域合作開發,具有重要意義。 “長春新區能與‘一帶一路’戰略、長吉圖開發開放先導區有效銜接,整合優勢資源。”長春新區的政策紅利將有效促進區域經濟結構調整轉型,先行先試的探索也將為東北地區未來發展打下基礎。
長春新區內裝備製造、農產品加工、高教科研等產業優勢明顯,位於東北三省中部樞紐區域,有著很強的區位優勢,加上未來新區內的政策創新支持,能夠對哈長城市群、吉林省中部城市群建設起到推動作用。
長春新區的設立必將加快推進產業最佳化升級, 長春新區迎來形成特色新興產業集群,有利於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構築新型產業帶、投資高地,吸引更多、更好的大項目和各個領域人才到吉林省投資興業。充分發揮長春新區的綜合優勢,加快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和綜合改革,探索適應新形勢的老工業基地發展的新模式,對於吉林省實施“五大發展”戰略具有重要意義。
培育壯大中部城市群,是吉林省‘十三五’規劃的重要一環,長春新區的獲批,具有重要的戰略性和前瞻性,有利於推動產城融合和新型城鎮化建設,成為推動產城融合和新型城鎮化建設標誌性新區,成為吉林省創新引擎和發展新支點。
在長春新區的框架下,吉林省可以探索科技改革創新、國企改革創新等示範區域,給予域內更多的創新管理“特權”,變政策優勢、新區優勢為內生優勢,真正做到體制機制、思維思想解放。
建設好長春新區作為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加快新一輪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的重要舉措,為促進吉林省經濟發展和東北地區全面振興發揮重要支撐作用。
行政區域
長春新區下轄四個開發區。
長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駐地錦湖大路1357號):雙德鄉、矽谷街道辦事處
北湖科技開發區(駐地北灣西街262號):北湖街道辦事處、奮進鄉
長德經濟開發區(駐地金匯大路1001號金融大廈):長德街道辦事處
長春空港經濟開發區(駐地金港大街與港南大路交會處):西營城街道辦事處、興港街道辦事處
戰略定位
1.創新經濟發展示範區。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構建眾創、眾包、眾扶、眾籌等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支撐平台,充分發揮國家技術轉移東北中心功能,建設東北地區重要的科技創新中心,培育形成集科技研發、成果轉化和生產於一體的科技創新集群,著力提高區域創新水平能力,以創新發展帶動經濟轉型升級。
2.新一輪東北振興重要引擎。充分發揮新區比較優勢,依託現有產業基礎,重點實施“網際網路+”協同製造,帶動製造業轉型升級,參與國際產能合作,提高國際市場競爭力;進一步最佳化產業結構,大力發展融合新一代信息網路技術的新興產業,發展壯大現代服務業,打造輻射哈長城市群的經濟成長極,促進吉林省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帶動東北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
3.圖們江區域合作開發重要平台。充分發揮新區在產業、科技、教育等方面資源優勢,打造圖們江區域合作開發的重要平台,提升內陸腹地支撐能力,促進長吉圖一體化發展,形成內陸腹地與視窗(琿春) 、前沿(延吉、龍井、圖們)有機聯結、功能協調、有效互動的空間布局,加強與東北亞各國的經貿合作,深化與俄羅斯遠東地區的全方位合作。
4.體制機制改革先行區。勇於先行先試,深化改革創新,推進行政管理、行政審批體制改革,激發區域發展活力,形成有利於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體制機制;加快戶籍制度、土地流轉、醫療衛生、養老等公共服務改革,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探索開發建設管理模式和涉外經濟體制改革,積極推進投融資體制改革,為全省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提供經驗和示範。
發展目標
到 2020 年,新區立體化交通網路基本建成,陸海聯運的對外物流通道基本暢通,公共服務設施日益完善,改革創新和開放合作取得重大突破,創新驅動能力明顯提高,創新型現代產業體系基本建立,成為推動吉林省新一輪振興的重要引擎。
到 2030 年,新區綜合實力實現新跨越,改革創新和開放合作取得豐碩成果,創新型現代產業體系日臻完善,腹地支撐能力顯著增強,對外開發開放新格局基本形成,國際化綠色智慧新城區全面建成。打造航天商業產業集群強省
重點任務
長春新區建設重點任務有五個方面。
一是提升創新創業水平。重點加強科技創新平台建設、支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推動人才管理改革試驗區建設。
二是大力發展創新型產業體系。重點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積極發展現代服務業、大力發展都市型現代農業。
三是建設綠色智慧新城區。重點完善市政基礎設施、推進國家智 慧城市試點建設、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加強生態文明建設。
四是推動 長吉圖 聯動發展。重點推動基礎設施協同建設、推動經濟技術互利合作。
五是主動融入和服務 “一帶一路”建設。重點加強對外投資經貿合作、加強對外科技合作、加強國際人文交流。
總體格局
根據新區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現實基礎和發展潛力,圍繞戰略定位和產業布局,構建“兩軸、三中心、四基地”的發展格局。
“兩軸”
“兩軸”。即哈長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軸、長吉高端服務業發展軸。
哈長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軸。依託哈大經濟走廊,重點發展高端裝備製造、生物醫藥、新材料、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規劃建設一批新興產業園區,構築帶動哈長、輻射東北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軸。
長吉高端服務業發展軸。依託長吉圖國際合作走廊,大力發展高技術服務、現代物流、文化創意、旅遊休閒、養老健康等現代服務業,打造立足長吉、面向東北亞的高端服務業發展軸。
“三中心”
“三中心”。即科技創新中心、國際物流中心、國際交流與合作中心。
科技創新中心。依託與中國科學院合作建設的長東北科技創新綜合體,進一步完善光電子、新材料、新能源、生物醫藥、生態農業等五大專業技術平台和政務、金融、信息、人才、科技企業孵化、智慧財產權及國際合作等七大公共服務平台,組建高技術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集中力量實施重大創新工程,推進關鍵核心技術取得新的突破, 加快形成科研項目孵化基地、 科技成果轉化基地、中小企業培育基地和企業上市融資基地,打造長吉圖科技創新中樞。
國際物流中心。依託與中國鐵路總公司合作建設的大型鐵路綜合貨場,與長春興隆綜合保稅區功能互補、聯動發展,暢通陸海聯運通道,發展跨國物流、內貿外運新模式,形成吉林省對外開放的內陸港口和長吉圖區域重要的物流樞紐。
國際交流與合作中心。依託長春空港周邊區域良好的區位優勢,抓住中韓自貿區建設有利機遇,搭建文化交流、科技合作、金融創新、國際會展等開放平台,促進東北亞各國人文交流與經貿合作。
“四基地”
“四基地”。即高技術產業基地、先進制造產業基地、臨空經濟產業基地、健康養老產業基地。
高技術產業基地。依託長春前沿技術產業開發區創新資源富集及前沿技術產業集聚優勢,重點發展光電子、生物醫藥、電子商務、文化創意、軟體及服務外包等新興產業,打造區域發展創新引擎。
先進制造產業基地。依託長東北創新產業園區先進制造業發展基礎,實施“網際網路+”協同製造,促進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製造業深度融合,重點發展汽車、軌道交通、通用航空航天、智慧型機器人等先進制造業,推動製造業向中高端發展。
臨空經濟產業基地。以龍嘉國際機場為中心,重點發展運輸業、航空航天綜合服務業及物流配送、商務餐飲等配套產業,不斷擴大聚集與輻射帶動作用,打造服務東北、輻射東北亞的臨空產業經濟區。
健康養老產業基地。依託長春空港周邊區域優良的生態資源,建設運動員訓練基地、休閒旅遊度假基地、健康養老基地,大力發展旅遊休閒、 健康養老等現代服務業, 打造健康養老產業集群。
戰略方針
新區“三步走”戰略
第一步,構建開放創新型產業體系,建設國家級新區;
第二步,申請自由貿易試驗區,參與世界經濟格局;
第三步,探索以自貿試驗區形式的經濟規則和政策設計,將長春新區全面建設成為中國面向世界開放的新節點。
經濟平台建設
兩大港口:
國際空港——打造航空物流中心樞紐:長春新區國際空港,依託龍嘉國際機場建設,實施機場提級擴能工程,全面提升客貨運能力,實現國際“大通關”, 開闢俄羅斯、北歐等客貨運航線,打造東北亞地區門戶樞紐機場。長春新區依託空港經濟開發區,發展臨空指向性產業,立足龍嘉國際機場,以東北亞航空物流中心樞紐為核心功能區,打造東北亞航空物流中心;以長春龍嘉國際機場為基地,發展航空貨運,構建“大通關”體系,建設東北亞航空物流中心樞紐。
國際陸港——打造橫跨歐亞大陸的國際物流新樞紐:長春新區東北亞國際物流港,是長吉圖運輸通道和京哈交通走廊“大十字”複合運輸通道的重要戰略節點。依託鐵路綜合貨場建設,通過完善口岸服務功能,建設保稅物流中心、海關監管國際多式聯運等功能性設施,帶動跨境電商企業、專業物流企業的集聚,形成年貨運吞吐量1100萬噸,構建起“港口後移、就地辦單、公鐵聯運、鐵海聯運、無縫對接”的跨國物流、內貿外運的新模式,打造“一帶一路”北線通道的重要樞紐節點。長春新區東北亞國際物流港位於長春新區核心腹地,規劃範圍北起長德合作區、南接長東北核心區、東連空港經濟開發區,總占地面積約54平方公里。長春新區東北亞國際物流港構築“兩港、三中心、六園區”的功能結構。
四大國際商務中心——構建現代國際服務平台:
長春新區全力建設的四大商務服務區將成為長春新區參與國際分工,集聚國際要素、產業要素以及人才要素的核心功能區。北湖龍翔國際商務區,集會議酒店、科技創新、商務金融、旅遊休閒及生活配套服務功能於一體,打造高端生產性和生活性服務業商務區,補充老城區功能。空港國際商務區,主要打造國際會議、會展、接待、公共服務、規劃展示、文化交流、領事館等功能,成為服務東北亞區域國際一流的現代化商務中心區。國際物流中心服務區,主要建設綜合服務中心、出口展示交易中心、金融保險服務中心等特色功能區,服務於東北亞物流園區、促進物流產業發展壯大。長德服務業集聚區,主要服務於現代農業和高端製造業發展,此次規劃把承接製造業功能分配到長德產業發展區,通過商務區服務平台,能夠促進加工製造業的快速集聚。
“兩大港口”和“四大商務中心”作為新區發展的核心功能區和對外開放的重要平台,將迅速提升新區國際化水平、拉動新區快速發展。
現任領導
李忠斌,男,1963年7月生,漢族,中共黨員,大學學歷。曾任中共九台市委常委;長春市朝陽區人民政府副區長;中共長春市朝陽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中共長春市雙陽區委常委、副區長;中共農安縣委副書記、縣長;中共農安縣委書記;中共長春市寬城區委書記;長春市委常委、長春新區黨工委書記、長春新區管委會主任;現任長春市委常委、長春新區黨工委書記。
張寶琦,男,1963年8月生,漢族。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需大學政治部組織處處長;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需大學基礎部政治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需大學基礎部黨委書記(副師);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需大學善後工作辦公室副主任;長春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市委黨史研究室主任;長春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局長;現任長春市政協副主席、長春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
周衍廣,男,漢族,1973年11月生,中共黨員,畢業於東北師範大學城市與環境科學學院自然地理學,研究生學歷,管理學碩士。1997年3月參加工作。曾任共青團長春市委常委秘書,中共長春市朝陽區委辦公室主任助理,長春市人民政府辦公廳綜合三處助理調研員,長春市經濟委員會助理調研員、綜合規劃發展處處長,長春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綜合處處長、副局級領導幹部(援疆),長春市科學技術局副局長、黨組成員。現任長春新區管委會副主任。
唐繼東,女,1970年11月生,漢族,中共黨員,研究生學歷,法學博士。曾任長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中藥現代化工作辦公室主任;長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委會主任助理、黨工委委員、黨工委辦公室主任、管委會機關黨委書記;長春市南關區副區長;長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黨工委副書記;現任長春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紀工委書記。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筆名書女英慧。作品見於《作家》、《人民日報》、《詩選刊》、《星星》詩刊、《北京文學》、《詩歌月刊》、《揚子江詩刊》、《大家》、《海燕》、《詩潮》、《光明日報》等報刊雜誌,入選《60年中國青春美文經典》,多次入選《中國散文年選》、《中國散文詩年選》、《中國詩歌年選》等各種年度選本。出版散文集《翅膀的痕跡》、《書女清語》、《此岸書》,獲吉林文學獎,詩集《蓮女子》被確定為吉林省作協重點扶持作品。
經濟
2017年,全區地區生產總值完成872億元,同比增長9.5%;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實現787.6億元,同比增長12.2%;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250億元,同比增長24.5%。各類市場主體發展到29703戶,同比增長41.5%;全年供應土地面積283公頃,實現成交價款95億元,占全市的45.4%。在全市績效考核中,各項經濟指標均位於前列。
項目建設
2016年共開工項目245個,其中,產業類項目104個、服務類項目76個、基礎設施項目41個、社會事業項目24個;新開工項目126個。
2017年,長春新區擬建項目423個,其中,新建202個、續建221個,總投資6140億元,完成投資2000億元。按投資規模分類,億元以上項目301個,10億元以上項目88個;按資金來源分類,民營投資項目254個,總投資4237億,占69%,國有投資項目169個,總投資1903億,占31%;按產業類別分類,工業類項目118個,服務類項目132個,基礎設施類項目121個,社會事業類項目52個。
2018年長春新區春季集中開工項目56個,總投資390億元,年內預計完成投資153億元。從投資規模看,億元以上項目38個,億元以下18個;從產業類型看,工業項目22個、服務業項目18個、基礎設施項目14個、社會事業項目2個。
長春項目建設主要圍繞“兩港”、“四大商務區”、“六大中心”、“十大產業園”項目進行。
“兩港”建設——
國際航空港。占地26.3平方公里,主要建設機場功能區、商務功能區、物流產業功能區和綜合功能區,重點實施龍嘉國際機場二期、航空物流園“大通關”及配套基礎設施工程。龍嘉國際機場二期擴建項目,總投資48億元,2018年7月完工,吞吐能力可達16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20萬噸;三期設計規模為客運吞吐量30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40萬噸。今年投資20億元,完成T2航站樓暖封閉、飛行區場道水穩層等施工。航空物流園“大通關”項目,總投資30億元,建成後航空貨物處理能力可達150至200萬噸。
國際內陸港。總投資48億元,占地3平方公里,主要建設綜合貨場、鐵路口岸、國際貨櫃貨場和黑貨區,打造東北亞區域鐵路貨運樞紐,達到“公鐵聯運、鐵海聯運、跨境運輸”條件。
“四大商務區”建設——
龍翔國際商務區。總投資513億元,打造商務金融、科技研發、商業商貿、文化創意、生態休閒五大功能體系,建設周期3-4年。A區總投資63億元,占地19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08萬平方米。B區總投資450億元,占地140萬平方米,建築面積500萬平方米,重點建設5A級寫字樓、科技創投孵化及展示中心、歌劇院、歐亞北湖購物中心等。
空港國際商務區。占地170萬平方米,建築面積272萬平方米,包括龍澤湖北岸四大單體、龍澤湖南岸五大文化館群和五大功能區共14個項目,重點建設國際會議會展、國際金融商務、外國辦事機構和世界500強辦事機構、央企總部基地。
物流中心商務區。總投資175億元,總建築面積200萬平方米,重點建設綜合服務、出口展示交易、智慧物流研發等七大功能區。
長德商務區。總投資82億元,重點打造商務商貿、金融會展、科技研發、文化休閒等功能,預計2019年底完工。今年完成總投資的35%,完成主體工程建設。
“六大中心”建設——
圍繞長春市建設東北亞區域性中心城市的目標,積極打造具有東北亞區域性支撐能力和服務能力的高端核心功能區。
科技創新中心。總投資172億元,與駐長“一院四所四校”聯合建設5個專業技術平台及7個公共服務平台。
國際金融中心。整合各分區金融服務功能,與長春市南部金融服務中心功能互補,打造面向東北亞的國際性金融中心。重點建設東北亞金融工程研究院、期貨交易中心、長春股權交易中心,吸引銀行、保險、證券等機構入駐。
國際交流與合作中心。總投資90億元,建築面積60萬平方米,建設文化交流、科技合作、金融合作、國際會展等開放平台。
國際物流集散中心。圍繞打造服務東北亞五國的大宗原材料及商品集散基地,加快國際物流園區、現代物流產業園區、電商物流區、裝備物流區、加工物流區以及生活配套區建設。
數據信息中心。藉助華為雲技術優勢,建設雲計算、衛星雲數據等六大基地,打造東北亞地區大數據核心匯聚節點。
檢驗檢測認證中心。總投資18億元,建築面積43萬平方米,重點建設研發、檢驗檢測認證等六大功能區,2019年投入運營,建成後將擁有30個國家級檢測中心,集聚100家以上檢驗檢測認證企業,打造立足長春、服務東北、輻射全國、走向國際的檢驗檢測認證中心。
“十大產業園區”建設——
高端裝備製造產業園。包括總投資50億元的光電和智慧型裝備產業園,總投資40億元的長德智慧型裝備產業園,總投資37億元的威斯汀國際鑄鍛產業園。
航天信息產業園。總投資54億元。
大數據產業園。總投資10億元,包括機房區、辦公展示區、動力區三部分。
新能源汽車產業園。總投資34億元,占地45.3萬平方米,主要建設動力電池、儲能系統、研發中心及新能源汽車整車生產基地。
亞泰醫藥產業園。總投資50億元,分三期實施,最終將建成輻射全國的大型醫藥物流基地。
亞太農業和食品安全產業園。總投資20億元的北大未名生物示範區一期,占地30萬平方米,重點建設生物經濟研發及試驗區、產業集群區和公共配套服務區。總投資7.2億元的易華錄國際食品安全創新產業園,主要建設運營服務、農產品數據、農產品質量檢測認證三個中心平台。吉林省農科院現代農業國際合作基地,全年投資10億元,重點建設5個健康產業基地及1個科技創新中心。
臨空產業園。著力打造航空物流產業、高端裝備製造產業,重點推進“大通關”、東北區域總部和飛機製造等項目。
綠色健康產業園。重點發展休閒旅遊、體育產業、健康養老、醫療服務、創意農業等業態。主要包括泰山集團投資100億元建設的體育文化產業項目;總投資120億元的普仁國際醫療健康城,與法國、德國、美國等國際醫療中心合作。總投資120億元的龍升德翔醫養結合項目。
國際教育與信息產業園。積極發展國際教育,以大數據產業帶動園區智慧產業發展,為高端人才提供便捷優質的生活環境。包括先期入園的總投資18億元吉林體育學院項目;總投資10億元的長春金融高專。
通用航空產業園。總投資1015億元,占地25平方公里,主要建設航空製造、通航服務及綜合配套三個功能區,達產後可實現千億元產值。
重大基礎設施建設——
實施重大交通工程。包括總投資92億元的“三路七橋”工程。總投資188億元的軌道交通空港線;總投資52億元的北湖快軌一期。
實施基礎設施工程。主要建設總投資83.8億元、總長447.3公里的長春空港經濟開發區地下管廊。
實施環境提升工程。總投資15億元,對高新開發區、北湖開發區及北湖生態公園進行環境提升。
實施生態整治工程。總投資126億元,加大生態環境治理力度,重點實施伊通河北北段、乾霧海河、飲馬河石頭口門水庫壩下至長吉北線段治理工程。
公共服務能力建設——
加快優質學校建設。推進教育綜合改革,在集團化辦學等方面先行先試,建設教育強區。按照“高品質、國際化”的目標,積極引入一批優質名校,吉大附中英才學校2017年9月投入使用,市十一高分校完成建設。長春師範大學搬遷項目部分建築及長春工大北湖校區三期項目2017年底實現冷封閉,長德開發區東方職業學院宿舍樓等附屬設施完工。
加快重點醫院建設。積極構建以公共衛生服務為基礎、基本醫療為保障、專科醫院為特色的大健康體系。加快建設吉林大學中日聯誼醫院北湖分院、吉林省第二人民醫院和吉林國健高新婦產醫院項目,2017年底實現暖封閉。採取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推動德生集團3個區級醫院、4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
加快文體設施建設。加快奧體中心項目建設,體育館、游泳館實現暖封閉,並完成部分裝飾工程,為承接2018年全省第十八屆運動會做好準備。各開發區要根據區域特點,啟動建設綜合文化服務中心、文化小廣場、全民健身廣場等公共文化體育設施,滿足民眾文化娛樂和體育健身需求。
社會事業
醫療衛生
引進吉林大學中日聯誼醫院北湖分院,該項目建設地址位於長春新區長春北湖科技開發區,建設用地面積5萬平方米,分二期規劃建設。一期醫療用房建築面積約2.5萬平方米,包括醫院門急診、病房及辦公用房等。
長春新區已有5家基層衛生服務中心組建了32個家庭醫生團隊,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覆蓋7.5萬人。5家基層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均與市中醫院建立中醫醫聯體,市中醫院醫生定期到基層出診,基層醫務人員定期到市中醫院學習培訓,提升服務能力。
教育
吉大附中英才學校:公辦、全日制九年一貫制學校,占地面積7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4.1萬平方米,計畫投資3.9億元,規劃國小30個班,國中30個班。
長春市十一高北湖學校:占地面積近4萬平方米,建築面積近7萬平方米,是由市教育局批准、市十一高中參與、長春新大石油集團全資建設的民辦學校改革試點校。學校位於中科大街與應化南路交會處、長春新區管委會附近,是一所民辦全日制完全中學和非營利性學校。在師資力量上,同市十一高中教育資源共享,並根據學校總體發展規劃統一調配、統一管理、統一教學。
長春市十一高中興華學校:長春市十一高中託管長春高新興華學校,對十一高中,這是改革發展的重要一步,標誌著十一高中教育正式進入長春新區,標誌著十一高中教育品牌戰略正式啟動,標誌著十一高中將從獨立高中教育正式轉為十二年一貫制基礎教育;對於興華學校,這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開始,新區的孩子可以更加有系統地接受十一高的基礎教育。
東師明達學校:一期工程占地面積約5.5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3.8萬平方米。設國小和國中部,辦學規模為45個教學班,其中,國小30個班、國中15個班。
東師慧仁學校:為九年一貫制學校,辦學規模為45個教學班;占地面積3.5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3.2萬平方米。
還有吉大慧谷學校、尚德學校、北師大附屬學校等新建優質學校。
長春工業大學將整體搬遷至北湖科技開發區,長春工業大學整體遷建項目規劃總用地面積102.6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659747平方米,其中,一期工程119747平方米已竣工,二期工程240000平方米,遠期規劃工程300000平方米。二期工程投資金額約7.7億元。
長春新區與省教育學院簽署戰略合作協定。未來5年,省教育學院將對新區的校長、教師隊伍建設和教育教學研究、教學改革實驗等方面給予智力支撐。
科技
2016年2月3日,長春新區獲批國家級新區後,就深入貫徹落實國家及省市“創新驅動”戰略,把科技創新作為第一驅動力,把建設以集約、集聚、集成為特徵的區域創新體系作為目標,營造了一張網、兩個中心、三級市場、五大平台等創新環境,不斷提升區域知識創新和技術創新能力、科技成果轉化能力、人才支撐能力、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科技創新活力日益增強。
如今,長春新區正圍繞打造集聚創新資源要素的長吉圖區域科技創新中樞,與駐長中科院長春分院、長春光機所、吉林大學等“一院四所四校”組建“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搭建光電子、新材料、生態農業等五大專業技術平台,已累計引進高水平研發機構60餘家,被列入長吉圖實施方案及長春市國家創新型城市試點方案,成為輻射東北地區乃至面向東北亞的科技成果研發、技術轉移和擴散的創新中樞。
1、長春新區科技服務創新服務平台於2017年3月7日正式開通運行,並通過服務平台在省內率先推出科技創新券。實施創新券政策三個月來,平台累計點擊量達到7萬多次。平台註冊用戶達到481個,註冊科技企業264戶、註冊孵化器21戶,基本覆蓋了區內較為活躍的科技企業和孵化器。截至6月12日,平台共接到訂單325筆,累計發放創新券409張,總額462.1萬元,已使用創新券275張,使用金額313萬元。
2、長春北湖科技園2012年6月成立,5年來已累計吸引150餘家高新技術企業入駐,2016年園區總產值達到20億元。
2014年9月開園運營以來,北湖科技園已入駐創客團隊企業100餘家,科技研發類企業86家。包括4家上市企業,和澤生物、中科昊融、道美家、迪瑞醫療(創業板);5家新三板企業,差旅天下、邁達醫療、派諾生物、幸福里養老、泰華防雷;5家高新技術企業,邁達、派諾、安億家、差旅天下、三京科技。還聚集了包括國家級技術轉移示範機構、國家級創客空間中科院長春技術轉移中心,國家技術轉移中心東北中心吉林省科技大市場等國家級雙創服務平台在內的6家雙創服務平台和3家科技服務平台。貝殼訓練營被認定為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第二批國家小型微型企業創業創新示範基地。
3、吉林省光電子產業孵化器有限公司作為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獲評科技部火炬中心“創業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創業孵化鏈條建設示範單位。平台內T2T工作室、聯智創客空間分別獲批國家級和省級眾創空間。目前入駐企業53家,服務企業約95家。2016年實現銷售收入2.65億元,提供就業崗位660個。
4、吉林省化工新材料科技創新基地內兩個通用技術平台、三個專用技術平台及科技服務中心,內外裝修已經完成。截至目前平台內共有聚醯亞胺樹脂、合成橡膠等13個項目進駐。孵化大廈已具備使用條件,計畫進駐稀土晶體中試等項目,部分項目進場裝修。
長春工業大學科技園被認定為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和省級大學科技園、省級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依託長春工業大學的學科和科研優勢,建設合成樹脂與特種纖維、軟體開發、生物資源綜合利用等研發平台,入孵企業數量達到40戶。
5、長春光電和智慧型製造裝備產業園,目前已引進項目24個,其中17家高新技術企業,4家省級技術研究中心,3家三板上市企業,200多項自主智慧財產權、專利,總投資24億元,占地面積38萬平方米,預計建成後實現產值55億元,稅收6億元,新增就業崗位7000餘個。
另外,長春先進雷射智造園項目、吉林省地理信息科技產業孵化基地項目、由長春新區與中國科學院蘇州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研究所、吉林大學第一醫院、亞泰集團四方聯合,以打造醫療器械技術平台為主的蘇州醫工所項目、基於MEMS和微透鏡的內窺鏡探頭產業化項目和雙光子STED顯微系統產業化項目、以俄羅斯技術為主的農科院項目等平台類項目也正在建設推進中。
6、航天信息產業園項目,繼2015年10月7日,其自主研發的商用高解析度遙感衛星——“吉林一號”衛星系統發射成功後,2017年1月9日,“吉林一號視頻3星(林業一號衛星)”成功發射,隨後順利按照計畫進入指定軌道。“天”字廠房已完成主體結構建設,預計年底完成主體建設。項目總投資54億元,共分兩期建設。其中一期投資36億元,建築面積9.73萬平方米,一期項目全部投產後,將達到年產30顆衛星、200架無人機的生產能力。項目二期投資18億元,建築面積7.6萬平方米,建設期限從2019年4月至2021年12月,二期項目落成後,將建成能夠容納2000人的“大眾開發、萬眾創新”的創客平台及航天信息服務平台,並形成以衛星及無人機研發與生產為核心的產業集群。
7、長春科技大市場科技企業孵化器自籌建運行以來,科技發展的支撐帶動能力顯著提高。已完成大型儀器設備入庫1500餘台,原值數近8億元,技術交易契約7805件,交易額達到143億餘元,科技成果登記681件,聘請科技專家4155人,戰略合作夥伴服務機構達114家,戰略合作夥伴科研院所89所,戰略合作夥伴高校26所,發布科技資訊508條,線上科技服務1258次,科技人才需求服務1012件,科技項目驗收受理469件,專利保險受理42戶166件,專利代理1395件,軟體著作權代理68件,商標代理29件,智慧財產權維權受理548件,眾創空間備案入庫58份,孵化器備案入庫49份,促使創新鏈與產業鏈、資金鍊、服務鏈有效銜接,長春科技大市場科技發展的支撐帶動能力提高。截至目前,入駐新型高科技企業137家,入駐中介機構48家。
吉林省科技大市場目前入駐各類中介機構107家;網上平台吸納專家4800名,註冊會員4826名,入庫科技成果20671項;完成技術契約登記認定338項,契約額2.89億元;通過網上掛牌、推介及舉辦線下科技成果對接會,促成技術交易55項,金額1.96億元;徵集企業需求270項,提供服務300餘次,其中為10戶企業提供初創板掛牌服務;為68家企業開展融資對接服務,實現融資8.055億元;組織各類培訓40餘次,培訓2854人次,其中610人取得技術經紀人從業資格證書。
自2013年以來,全區已創建院士專家工作站7家,建站單位涉及行業領域主要是生物醫藥、新能源、軟體信息、光電子等,建站主體均為長春聖博瑪生物材料有限公司、長春日辰光電技術有限公司、長春金賽藥業有限責任公司等民營科技型企業。已柔性引進院士專家11名,院士團隊成員18名。培養帶動企業研發人員約500名,共申請專利40多項,累計獲國家863計畫、國家重點攻關項目等7項,為企業提升自主研發能力,提高市場競爭力,完善研發隊伍建設,起到積極的引導和助推作用。
交通
航空:龍嘉國際機場的T2航站樓正在建設中,項目建成後能夠滿足近期(2020年)航空客運發展需求,根據航空客貨運發展預測,應於2030年前適時啟動機場第二跑道和T3航站樓建設,以滿足遠期區域航空發展需求。此外,龍嘉國際機場綜合交通換乘中心一期工程已經啟動,未來在機場這一節點將有機結合航空、高速公路客運、城際鐵路和城市軌道、常規公交等內部各種交通方式,形成內外部交通有機銜接、高度集成的區域綜合交通樞紐,極大的促進區域對外社會經濟活力。
鐵路:依託遠景長春鐵路樞紐“客進貨出、分線運營”的總體布局,新區近期將啟動長圖鐵路複線和電氣化改造,以整體提升東西向鐵路運輸能力;在規劃期內建設長春鐵路貨運西環線,推動長春北編組站外遷至米沙子,並通過聯絡線與長圖鐵路、長白鐵路相連,預留遠景長吉圖鐵路貨運專線通道。依託鐵路綜合貨場和長圖鐵路升級改造、鐵路貨運西環線等工程,建設長春國際陸港,將長春打造成為東北亞區域物流樞紐中心。
公路:結合新區發展建設需求,快速推進“五橫五縱”的幹線公路網建設。其中“五橫”包括米沙子-九台-舒蘭、米沙子-九台、S101省道(長春至吉林段)、興隆山-卡倫-空港-西營城-樺皮廠、G12琿烏高速公路(長春至吉林段)等五條公路,“五縱”包括G1京哈高速公路(興隆山至米沙子段)、G102國道(米沙子鎮至奮進鄉段)、山水大道、龍雙公路和S001長春經濟圈(九台至萬昌段)。作為未來東西向國際運輸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琿烏高速公路近期將實施雙向六車道改造工程,遠期可根據新區發展需求擴建為雙向八車道或增設專用貨運通道。結合鐵路綜合貨場、航空港和遠期預留的米沙子編組站,建設鐵路綜合貨場、空港、海港三處公路綜合貨運場站。
道路:長春北湖科技開發區和長德經濟開發區通過北遠達大街、長德快一街、長德快二街、長德快一路、興福大路、興北大路等快速路與中心城區和空港經濟開發區的快速路體系銜接,保證兩大片區與長春市中心城區之間的快速交通聯繫;空港經濟開發區的道路網自成體系,並通過公路系統和機場快速路、長吉北線、龍雙公路和空港中街等城市快速路與長春市中心城區“一環三橫四縱”快速路體系銜接,形成有機整體。
至2030年,長春北湖科技開發區與長德經濟開發區內道路總長度為742.4公里,道路網密度約為4.58公里/平方公里;長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道路總長度為183.9公里,道路網密度約為3.84公里/平方公里;空港經濟開發區道路總長度為387.6公里,道路網密度為5.36公里/平方公里。
為承擔新區內外部貨物運輸職能,構建由興福大路、北遠達大街、龍雙公路等快速路形成的貨運通道骨架,並輔以由快一街、甲三街、甲四路、隆北路、甲六路、中科大街、空港中街等幹路形成的二級貨運通道系統。
軌道交通:建設由城際鐵路、市郊鐵路和快速軌道交通線路以及現代有軌電車線路構築的新區多模式軌道交通網路。利用新區內普速鐵路的富餘運輸能力,開行市郊鐵路,參與新區客運交通。城際鐵路和市郊鐵路主要用於解決新區內部以及新區對外長距離交通出行需求,新區內城際鐵路長35公里,有高鐵車站兩處(龍嘉機場站和九台南站),市郊鐵路67公里,普通鐵路車站4處。
依託於城際鐵路和市郊鐵路,快速軌道交通主要解決新區各發展集中區與長春市中心城區的快速客運連線。未來新區內將形成由7條線路構築的快速軌道交通線網,線網總長160公里,其中北湖科技開發區、長德經濟開發區通過長春軌道交通5號線、長春軌道交通7號線及長春軌道交通8號線與長春市中心城區進行銜接;空港經濟開發區與中心城區之間可以利用長吉城際鐵路進行快速客運交通聯繫,啟動市域快速軌道交通空港線(長春軌道交通9號線)建設,至2020年前後空港經濟開發區與中心城區將形成另外一條快速客運交通聯繫通道。
現代有軌電車線路主要承擔新區內各集中建設片區內部的客運交通轉換,現代有軌電車線路建設規模為90公里。
慢道系統:充分利用和依託現有的登山道、濱水道、公園步道以及區域內兩側基礎資源條件較好的公路等,串聯區域內主要山體、林地、河流、湖泊、水庫、濕地、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動植物園、城市公園、綠地等自然資源以及歷史文物、博物館、特色城鄉居民活力點等人文節點,使分散碎化的生態斑塊和資源相互聯接。
生態文明建設
在區域空間上,依託新區現有山水等生態本底條件,構建“一脈、四廊、多核”的生態安全格局。一脈是指大黑山生態綠脈;四廊是指四條自北向南注入松花江的四條河流廊道,分別是伊通河、霧開河、乾霧海河和飲馬河;多核是指多個湖泊水庫,分別是北湖、卡倫湖、八一水庫、春明湖等。保護大黑山生態綠脈。嚴格保護大黑山脈範圍內的天然林和重點公益林,嚴禁濫砍。建立統一的確權登記系統,藉助林地清欠回收,逐步推進被侵占林地區域的退耕還林。完善河網水系布局。加強對飲馬河、霧開河、乾霧海河和伊通河的保護,梳理和恢復河道水網,提高水系連通性、功能性和完整性。推進濱湖濕地建設。加快濕地恢復治理,重點保護北湖國家濕地公園和飲馬河下游濕地,結合國家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新要求,北湖國家濕地公園積極申請國家公園試點。
在近域空間上,依託伊通河、霧開河、乾霧海河、飲馬河等主要河流,建設四大生態綠楔,形成連線外圍不同類型生態源的生態廊道,提高城市氣候環境水平及生態自調節能力;依託西營城河、張家塘河等支流水系建設河廊保育廊道,形成野生動物遷徙的重要廊道。建設城市組團外圍生態林帶。基於對新區大氣流場的模擬,新區範圍內風速可達到5米/秒以上,為改善區域的微氣候環境,在北湖科技開發區、長德經濟開發區以及空港經濟開發區的兩側各建設200米生態防護林帶,一方面冬季作為霧霾擴散的風道,春季作為阻擋沙塵暴的防護林,另一方面也同時起到增濕除塵、釋氧固碳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作用。
在城市內部,大力建設建設綜合公園、專類公園、社區公園、帶狀公園等多種類型的公園。建設功能多樣的城市公園。在北湖科技開發區建設森林公園,滿足城鎮居民休閒遊憩需求;在霧開河、乾霧海河、小南河、飲馬河、伊通河等河流沿岸,建設多處生物多樣性保護主題公園,滿足為鳥類提供棲息地的需求;在城市內部,建設具備雨水調蓄功能的公園,滿足海綿城市的建設需求。
文化旅遊
1、長春奧林匹克公園:長春奧林匹克公園是長春市“十二五”期間規劃建設的重大項目之一,位於長春北湖科技開發區,西鄰中科大街,南鄰乙一路,東北鄰鑫盛大街,是集競技訓練、體育培訓、健身娛樂、休閒旅遊、商務會展等功能於一體的綜合性體育文化活動中心。公園總占地面積52.76萬平方米,一期工程占地面積31.83公頃,包括一場三館即體育場、體育館、游泳館、全民健身中心及場地內的相關配套設施。
奧林匹克公園以“長白林海”為主題立意,引用長白山的動勢並承托森林之城的理念。以“長白林海”為立意主題的奧林匹克公園體現了吉林特有的魅力。國內外體育場館歷來都是充分展示和體現地域建築技術的載體,長春奧林匹克公園的主體建築也是如此。白雪皚皚的長白山天池與蒼翠茂密的森林是吉林大地秀美獨有的自然風光,也是最具有地方特色的自然景觀,因此,長春奧林匹克公園的立意主題就以“長白林海”為主。體育場外立面給人以林海雪原的感覺,“雪山”結構的頂棚與“山體”一樣的看台融為一體,使建築造型藝術性獨特,並且呈現出簡約大氣的美感。鳥瞰奧林匹克公園,宛如一朵嬌艷盛開的君子蘭花,這是留給人的最深刻印象。而這一印象,正是公園設計者的整體規劃設計的主題:君子蘭花瓣——眾星捧月。長春奧林匹克公園各個場館的布局創意就取自長春市的市花——君子蘭。
整個園區的場館布局採用集中式的總體規劃布局,以體育場為核心,其他各場館呈眾星捧月的輻射狀分布在其周圍。所有場館都依靠一座距離地面6米高的寬大環形平台連線,該平台將位於中心的體育場和五座場館連成不可分割的整體。從高處俯瞰園區,整個園區就像是一朵盛開的君子蘭花一樣。各場館充分展示了體育場館的結構力學之美,體現了地域建築技術的最高水平,建成後將成為區域內建築形態的標誌性建築。
2、北湖國家濕地公園:作為功能複合的城市濕地公園,北湖公園將成為以濕地游賞、生態保護與修復、城市休閒、科普會展、藝術創意、民俗活動、宗教文化、體育健身為主要功能的大型濕地生態公園,將為遠方的遊客創造展現長春自然地域特色與人文活力的景區;為長春市民創造一處回歸自然、融入民俗、感受藝術、崇尚健康的綠色休閒公園;為北湖科技開發區創造環境優美、特色鮮明、設施齊備的優質生活社區,最終塑造城湖交融,生態科普、休閒健身、遊覽度假、民俗藝術共舉的城市濕地公園綜合體。
3、長東北文化旅遊產業園:規劃占地面積1平方公里,緊鄰長東北城市生態濕地公園,生態環境優美,地理位置優越。總體策劃以長春萬壽寺、佑國塔、中韓日佛教論壇中心永久會址為重要景觀節點,建設東北亞佛教建築展示區、東北亞佛教文化交流區、東北亞佛教商品展示交易區、東北亞佛教信眾朝拜區。全面闡述和演繹東北亞地域文化,打造東北亞佛教文化的黃金紐帶,使之成為“清淨莊嚴、弘法利生、禮佛行願、皈依三寶”的東北亞佛教文化聖地。
4、長春奧林國際:奧林國際項目整體定位主要分為三大方面:首先是提供賽事演出服務,賽事觀看、休閒度假、冰雪世界、體育零售;其次是提供周末休閒功能,溫泉療養、體育休閒、休閒娛樂、餐飲體驗;第三是提供商務生活功能,商務宴請、商務會議、生活服務等。項目總投資50億元,占地17.5萬平米,建築面積為76萬平米,其中,地上46萬平米,地下30萬平米。該項目由室內外冰雪基地、商業賣場、五星級酒店、溫泉水樂園、奧林匹克運動村等組成,項目建成後,將吸引大量省內外遊客、市內居民聚集於此。
5、一軸七館:一軸七館(長春大劇院、圖書館、美術館、民眾藝術館、檔案館、青少年活動中心、婦女兒童活動中心),通過打造一條文化中軸線,形成長春市一個“文化魅力集聚區”、城市文化娛樂地標、進一步激發城市活力、為長春帶來一場文化娛樂盛宴。
6、長春新區自然博物館:位於長春北湖國家濕地公園橋南區域,“一曲溪流一曲煙,九曲迴蕩似江南!”用這樣的詩句形容如今的北湖國家濕地公園再恰當不過。而如今,隨著長春新區自然博物館的建設,更彰顯了這裡的人文魅力,它好似鑲嵌在濕地公園的一顆明珠,成為東北亞區域性旅遊的代表性景點。
作為長春新區重點打造的生態旅遊項目,新區自然博物館工程建設總投資4.3億元。總建築面積35000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築面積30000平方米,地下建築面積5000平方米。博物館外觀以“生命綠螺”為主要設計理念,內部展示涵蓋伊通河流域1萬多年前的古生物化石,包括最新發現並命名的“長春龍”,盡顯濕地動植物的多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