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構造
長春平原屬天山——興安地槽褶皺區吉黑褶皺系松遼拗陷的東部邊緣,城區下部分布著深厚的白堊系泉頭組,為一套紅色較粗粒碎屑岩(頁岩、泥岩、細砂岩和砂頁岩互層),均為不透水層或含水性極微層,地層深厚(500米尚未穿透),岩層緻密,傾角很小( 5°~10°)。
此外,第四世紀沉積相當普遍,洪積層上部為黃土狀物質,下部為紅色粘土或砂礫層。新構造運動以來,地體微升,地表受流水切割,溝谷發育,形成微波狀台地平原。二級階地黃土狀亞粘土厚15~25米,抗壓強度20~25噸/平方米,是較佳的天然地基。一級階地(二道區)亞粘土層地基抗壓強度8~11噸/平方米,但地表下2~4米米深處有一淤泥層,不適於天然地基,下部是砂、砂礫層,抗壓強度25~35噸/平方米,距地表6~11米以下是基岩,對大型、特大型建築基礎置於基岩上最為有利。
地理特點
長春平原的地貌特點,是遠依山,近傍水,以平亢的台地平原為主。主要地貌類型為:
(1)低山丘陵。分布於市區東南部,屬大黑山脈的一部分,略呈東北西南走向,海拔大部分在於250~350米之間,相對高度為50~100米;東部的大頂子山海拔407米,組成的岩石有花崗岩、安山岩、極岩等變質岩系,其中以花崗岩分布面積最廣,久經侵蝕,已成渾圓狀;山地丘陵面積在市區內所占面積比重甚微,山地丘陵中有森林,低丘之間有些沖積平原和盆從地,為農業區;伊通河出大黑山北麓,從南向北穿過市區東部,在狹口處有修築水庫的良好條件。
(2)台地平原。城區台地面積約占總面積的70%,並高出伊通河一級階地10~20米,地表微波起伏,土質主要由黃土狀土構成,海拔在200~230米之間,最高壓245米;淺穀穀坡漫長,市區有近80%的地面坡在10°以下。
(3)沖積平原。主要由伊通河沖積作用形成,在河河流兩岸形成了比較寬闊的帶狀平原,面積近30%,地勢低平,海拔多在200米左右;沿河兩岸的低洼部分,汛期常被洪水淹沒,屬河漫灘部分,組成物質多為粗砂或細砂,河漫灘兩側為寬窄不等的高漫灘或一級階地,寬度一般在4~5公裡間;一級階地高出河床3米左右,其組成物質上部是亞砂土、亞粘土,下部是砂礫層,沖積物厚10米左右;二級階地面積較小,河床兩側可提供建築用砂;平原上的河跡窪地,因多為淤泥質粘土或亞粘土,並夾灰色砂質透鏡體,大多排水不暢,土體抗壓性較差,但在大部分台地平原上的溝谷系統則成為城市自然排水通道。
(4)火山錐體。台地平原西接松遼分水嶺,系第四紀更新世末期沿斷裂帶呈地壘式隆起,並有火山活動,因此在長春西南的大屯、范家屯一帶,火山錐體突起在波狀平原之上。多由玄武岩構成,是良好的建築材料。
水系構成
長春平原地跨松嫩、遼河兩大水系,是連結松嫩流域和遼河流域的重要區域。水系構成主要有松花江、嫩江、東遼河、伊通河、飲馬河、雙陽河、拉林河等大小几十條河流,水庫、湖泊眾多,水源充足。
農業特點
長春平原是東北平原中土地最肥沃的地區,有中國黑土地之鄉的美譽,土壤、氣候、溫度、水分等自然條件優越,腐殖質含量多,通氣和蓄水性能好,相對於東北其它地區更適合農作物生長,是大豆、高粱、玉米、小麥、甜菜、亞麻的重要產區,也可以種植水稻,是中國早熟粳稻的重要產區之一。長春平原是世界三大黃金玉米帶-吉林黃金玉米帶的核心區域,農業高度發達。中國十個產糧大縣有七八個來自吉林省,而其中大半位於長春平原。圍繞農業以及農產品深加工帶動長春平原農牧業發展動力強勁,2007年長春平原的玉米深加工能力超過美國,居世界第一。長春皓月集團是世界上最大的清真食品生產加工企業,其清真產品遠銷中東和阿拉伯世界,贏得廣泛讚譽。城市群
人口、土地:
長春:868.72萬,20604平方公里
吉林:482.5萬,27722平方公里
松原:286萬,2.2萬平方公里
白城:200.82萬,25692平方公里
四平:337萬,1.4萬平方公里
遼源:125萬,5125平方公里
——總人口:2300.04萬
——土地總面積:115,143平方公里
——耕地總面積:五千餘萬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