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市養正高中

長春市養正高中

長春市養正高中 (Changchun Yangzheng Senior Middle School)由原市十二中和市四中組建而成,市十二中的前身是長春第一所官辦學校--“養正書院”,至今已有123年的歷史,有“長春第一校”的美譽;四中建於1907年,2007年是建校一百周年。

長春市養正高級中學,長春市教育局公立學校,吉林省重點高中。 
長春市鐵北新區,寬城區富城路399號,落成了一個現代化的校園,投資1億3千萬,占地8萬平方米,建築面積近4萬平方米,建有綜合樓、教學樓、科技樓、圖書館、學生公寓、服務中心、體育館。這就是長春市養正高級中學 — Changchun Yangzheng Senior Middle School
學校始建於1884年,素有長春第一校的美譽。新校落成於2007年11月,學校現有48個教學班,2500餘名學生。
長春市養正高級中學,不僅在校舍建設上堅持高標準、高質量,在師資隊伍上也堅持高水平、高起點。學校精心確立並落實了“師德高品味、專業高學識、能力多方位、研究高水平”的教師隊伍建設目標,制定並實施了八項培養計畫,面向省內外招聘名師,高端組建了一支各學科都有名師引領的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學校現有236名教職員工,現有特級教師6人,國家級骨幹教師2人,省級學科帶頭人7人,省級骨幹教師10人,市級骨幹教師27人,高級教師71人,各級各類優秀教師116人,專任教師本科達標率為100%,53人取得了研究生學歷。為了鍛鍊學生的英語口語能力,學校配有外籍教師任英語課。
在全體教職員工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可喜的成績。曾榮獲:國家綠色學校、吉林省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吉林省依法治校示範校、吉林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先進單位等50餘項榮譽。在近幾年的高考中長春市養正高級中學屢創佳績,連續多年獲得了長春市教育局高考質量評估一等獎。
新階段、新起點。學校將以“辦強校,創名校”為目標,努力辦成吉林省高中教育示範校、課程改革樣本校、教育質量優質校、教育科研特色校、人才培養基地校、精神文明先進校、人民民眾滿意校、對外交流視窗校。

古韻養正

養正高中由原長春市第十二中學與原長春市第四中學組建而成,之所以定名為長春市養正高級中學,主要是基於以下考慮。
首先,養正高中由原長春市第十二中學與原長春市第四中學組建而成。原長春市第十二中學是由長春市第一所官辦學校——“養正書院”發展而來,距今已有123年的歷史;原長春市第四中學也已建校百年。歷史悠久是兩校的共同特點,養正高中是對長春教育發展史的傳承。
其次,“養正”源於《易經》,就是施以正確的教育,包含對品行、道德、學業等各方面進行正確的教化引導,體現了中華五千年深邃的教育思想。
而且,縱觀國內外知名高中的校名,無不蘊含著厚重的文化,如上海的“格致中學”、“奉賢中學”。以“長春市養正高級中學”定名,也是對長春教育品位的提升。此外,新校名的確定,長春市教育局先後徵求了市人大、市政協和社會知名人士、部分校長及數位教育專家的意見,得到社會各界的一致認同。
用“養正”來作為學校的命名,至少要求學校做到:第一,要求師生品德端正,即“養德”。教師要有師德;學生要有“生規”,學校要培養師生成為有道德的人。第二,學校是培養明天的建設者。要求教師要敬業、精業;把學生培養成為明天能自食其力、造福社會的勞動者,因此,“養正”要修業,要學好知識本領。第三,學校要求師生不僅要“德馨”、“業精”,而且要“品高”。做一個性格、品格、人格、國格都高尚的人,必須從正己做起。只有“身修、家齊”,才能“治國、平天下”。 第四,作為學校、作為老師,努力做好“養德、修業、正己”,其根本目的在“樹人”。要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教書育人,服務社會。
如今的養正高中正一步步向著吉林省高中教育示範校、課程改革樣本校、教育質量優質校、教育科研特色校、人才培養基地校、精神文明先進校、人民民眾滿意校、對外交流視窗校的目標挺進!

學生風采

長春市養正高中學生會

長春市養正高中學生會是在學校總黨支和學校團委的指導下的學生自治組織。它緊緊圍繞學校的中心工作,以服務同學,促進全體學生全面發展為工作宗旨堅持“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監督、自我服務”的工作原則,充分發揮其在學校管理中的積極作用,力求在學校總體利益的前提下,反映同學們的呼聲,做到實事求是,腳踏實地的為同學們服務。 目前,學生會共有27名成員,其下設有組織部、秘書部、學習部、舍務部、生活部、宣傳部、社團部、文藝部和體育部九個部門。學生會在校內曾多次參與學校組織的大型活動。例如:校園文化節系列活動之卡拉OK大賽、教師節獻禮活動、五育全能賽各項活動的評比,支持小校運動會活動的順利進行等,並負責廣播周會和舍務衛生評比的檢查工作,充分調動了學生自我管理的積極性,在學校中也發揮著積極作用。

正午陽光校園廣播

養正高中“正午陽光”校園廣播站,始建於2007年,與養正一起走過了三年的歲月。2008年,正式對外擴招,容納更多有夢想有才華的學生。並且由這些學生組成了養正高中一個嶄新的精英團隊“星播藝族”,他們相信只要努力,正午陽光就會成為全市最耀眼的學生廣播。
目前,正午陽光廣播站共有18名成員,共9個欄目。其中,主打欄目3個它們是:廣聞天下、真情傾訴、哲理故事;特色欄目6個,分別為:天籟之音、正午書簡、奇影魔方、名校風雲、旅遊風向標、Sun Read。
正午陽光廣播站在這三年間,堅持著這樣一個承諾,那就是——讓我們相約明天,不見不散。

養正高級中學辯論團

長春市養正高級中學辯論團前身為校市辯賽參賽組,直屬於養正高中團委,是由校市辯賽參賽組領隊陳禹興於2010年11月底發起成立的。在短短兩個月的發展完善中,全體隊員都致力於將養正辯論團建設成一流社團。在全體隊員和輔導教師的緊密協作下,辯論團的規模日益壯大,並在2010長春市中學生辯論賽中,勇奪季軍,為養正高中再添榮譽!
因為他們的信念正如口號一樣“展我輩風采 創養正輝煌”,相信有學校的大力支持和自身的不斷完善,養正高中辯論團會迅速成長為我校極具活力與影響力的社團組織。

發展歷程

養正中學的源頭,就是“長春第一校”——1884年始建的“養正書院”。

養正書院歷史圖片養正書院歷史圖片
1883年,長春的地方官李金鏞為改變本地當時“書院缺如,無以培植人才”的局面,號召地方紳士集資辦學,並親為表率,捐出奉銀一千兩。在他的倡導和帶動下,社會各界紛紛解囊捐助,短短三個月時間,就集資大約九萬一千吊市錢。第二年夏天,養正書院竣工,李金鏞親自來書院給學生們授課。養正書院內,適應當時考試制度的講堂、藏書室一應俱全,其中講堂上還懸掛著有李鴻章親筆楷書“養正書院”四個大字的橫額。書院四周有圍牆環繞,院內有榆、柳、梧桐、丁香等,環境優美,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美麗別致。特別是一到夏天,綠蔭蔽日,鳥語花香。
1907年,清政府推行“新政”,宣布廢除科舉制度,開辦新式學堂。養正書院適應潮流改為長春府中學堂,從此近代的科技文化知識進入課堂,開設了中文、外語、算術等12門課程,每周上課36小時,學制為五年。
1913 年學堂改名為“長春縣立中學”。1915年改為“吉長道立中學”。東北淪陷初期,學校與“吉林省立第二師範學校”合併,成立“長春中學”,1937年又改為“新京市第二國民高等學校”。1945年光復後改為“長春市立第二中學”,次年更名為“長春市立中學”。
1958年8月,學校更名為“長春市第十二高中”,文革後更名為“長春市第十二中學”。而市十二中的前身就是長春第一所官辦學校 — “養正書院”,至今已有123年的歷史,有“長春第一校”的美譽;四中建於
1907年,到2007年建校一百周年。
養正雖然是整合十二中和四中兩校的教育資源,但不是簡單“1+1”,在整合十二中與四中兩校優秀教師的基礎上,教育局面向省內外招聘名師到學校任教,組建一支各學科都有名師引領的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把新學校打造成設施一流、師資一流、管理一流、質量一流的省級示範性重點高中。
如此,養正中學不僅是校齡長,而且也是數易校址。當年的養正書院位於今西長春大街95號,現在的西長國小。東北淪陷後,該校舍被“新京特別市公署”占用,學校遷至樹勛街。1937年校舍遷至南嶺,即今天的長春市一中專,後又遷至附近(今吉林大學朝陽校區東區,曾經的長春市地質學校)。解放後,先遷至平陽街今長春市委黨校處,最終於1958年8月遷至平泉路,直至2007年被整合成養正中學最後遷移。
養正書院的創辦人李金鏞不僅開創了長春文化教育的先河,從1883年—1888年五年期間,還為長春地方做了很多實事、好事。在他離任時,長春百姓攀轅挽留,感激他為本地做的好事,稱讚他是關外的“李青天”。離開長春兩年後,李金鏞在黑龍江的漠河病逝,北洋大臣李鴻章表奏朝廷把李金鏞的事跡付國史館立傳。長春百姓也為了表達懷念之情,就在他創辦的養正書院西側修建了李公祠。
從歷史上看,養正中學見證了中國近代的發展歷程,無論是滿清、民國,還是東北淪陷時期。學校始終把自己的命運和民族的命運聯繫在一起,為國家和民族培養了大批的愛國志士和建設者。1919年“五·四”運動席捲長春,全校學生熱烈回響,發起了“提倡國貨,挽救滅亡”的反帝愛國運動。1951 年抗美援朝戰爭中,學校五百多名學生投筆從戎,赴朝參戰。著名軍事戰略家李際均中將就是他們的傑出代表。
學校的教學質量在社會上一直享有極高的聲譽。1959年高考升學率名列全省第三,1966年前十二高是全市僅有的兩所獨立高中之一。改革開放以後,又為國家輸送了大量的優秀人才。
如今的養正高中正一步步向著吉林省高中教育示範校、課程改革樣本校、教育質量優質校、教育科研特色校、人才培養基地校、精神文明先進校、人民民眾滿意校、對外交流視窗校的目標不斷挺進!

走向復興

《易經·蒙》彖曰:“蒙以養正,聖功也。”養正,頤養正氣,指幼兒漸漸長大到四五歲時,應對其授以“童蒙養正”的教育,以端正其心性和行為。《易》又云:“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闡釋的是初生成長,蒙昧未開之際,教育和啟蒙的當務之急。
坐落於寬城區鐵北腹地的長春市養正高級中學,是市教育局直屬獨立高中,吉林省重點高中。作為2007年民生工程的重點項目,市政府投資1.3億元進行建設,占地面積8萬平方米。
而八年前的這片老工業區,在那場經濟結構轉型期中,甚至一度成為經濟落後的代名詞,該區域40萬居民更是缺少優質的高中教育。2002年年初,經過市教育局公開競聘走上領導崗位的孫永強校長和擁有百年歷史的長春四中一起,共同承擔起了這個擔子。為未來養正中學和鐵北名校的誕生,走出一段長達八年,充滿荊棘與汗水的均衡發展之路。

養正高中軍訓掠影養正高中軍訓掠影
搶抓機遇 贏在智

2007年,在民生政策惠及下,市政府投入巨資建設了一流的現代化校園,養正高級中學被正式命名成立並喜遷新址,完成了長春市第四中學和長春第十二中學兩所百年名校的聚合涅槃和再度騰飛。然而遷入新校後,面臨尚未竣工的校園,班子成員在沒有水、沒有電話、沒有網路、沒有食堂、資金匱乏等諸多困難之下,乾在先、沖在前。孫校長和教職員工一道共同奮戰,貪黑起早,想盡辦法,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裡,解決了一切硬體難題。
但兩校人文情感方面的耦合絕非易事。就在很多教育界同仁擔心合併帶來的一系列問題使養正發展受困之際,孫校長已經率領全校師生,了無聲息地度過了磨合期。孫校長認為,在學校整合過程中,化阻力為動力,把解決矛盾當做提高凝聚力和統一思想的過程,是決策者管理能力的體現。所以,養正高級中學領導班子從思想到制度全方位入手,在學生重新編班、統一校服、兩校教職工調配結構上消除了“你我之分”。整合後,學校又接連經歷了評優、中層幹部競爭上崗等與職工利益休戚相關的大型調整。哪一項工作都可能引發矛盾。然而領導班子制定了詳細的考核方案,民主評選過程公開、透明。最終結果是,既有憑藉實力、脫穎而出的年輕“黑馬”;也有顧全大局,功遂身退的領導幹部;但唯獨沒有抱怨指責聘任不公的人。孫校長說,教師們在利益面前表現的和諧是養正人高遠的氣度、高明的識度、高雅的風度、高強的力度的綜合體現。大家對聘任結果的評價不僅是對領導工作的認可和支持,也是對養正人思想境界和合力進取的信念體現。

均衡跨越 強在師

在“以學生創造發展為本,為人才健康成長奠基”的辦學理念指引下,養正高級中學的總體辦學水平、學生成績連年跨越,高調完成了第一個五年計畫。而早已在孫校長胸中醞釀成熟的養正教育理念和第二個五年發展規劃的傲人成效也初露端倪。

消防宣傳活動消防宣傳活動
在紮實推進科學實踐的五年規劃中,學校借用教職工轉崗、高職低聘、等級工資等內部人事制度的完善,增強了職業緊迫感,提高了工作積極性。競聘教師說:“今天我在這裡全力展現自我,是因為看到了學校和我職業生涯的希望。”養正高級中學一直堅持德育是素質教育的核心,積極探索德育工作序列化模式,確立了目標引領,自信提升,習慣養成,思想導航的德育思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個性特長。不久前,在市科技大賽中唯一的學生一等獎便是被養正高級中學張晟同學摘取。教學中,學校在“自主、合作、體驗、發展”教學模式的基礎上,探索具有特色的教學模式。如數學組的“問題解決”、語文組的“個性化閱讀”、物理組的“主題設計”等都成效顯著。隨之而來的轉變教師角色,調整教學行為,引進課程管理體系等系列舉措,更是改變了舊有的教學觀念,推動了學校整體發展。
在養正高級中學迅猛提升的過程中,搭建的人才培養平台可謂功不可沒。在廣泛開展形式多樣的教師自主研修活動基礎上,學校針對特級教師、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特定群體推出了八項培養計畫。幹部隊伍在“團結、廉潔、創新、優質、高效”的實戰中日臻成熟;堅持“三個著眼”,實施“一項工程”,黨員隊伍在學校工作中發揮了巨大作用;而“一心三力”的班主任工作,師德高品味、專業高學識、能力多方位、研究高水平的教師隊伍更是使學校人才架構日趨合理。學校現有特級教師5人,高級教師92人,國家級和省市級骨幹教師28人,各級各類優秀教師、模範教師、獲獎教師96人,研究生23人,專任教師本科達標率100%。
反觀養正高級中學的發展軌跡,我們不難發現其中鮮明的辦學特色。其中既有結合學校生源實際的分層教學法,也有“低、小、多、快”的教學實踐,更有融合了試卷超市、給老師留作業、名師門診等多項創新探索。
當年,教師們乘坐計程車都羞於提及自己學校,把目的地說成是一牆之隔的朝族中學!而如今,每年驕人的成績和聲名鵲起的社會口碑,終於使教師們昂起了頭。而相應的,吉林省精神文明建
校園卡拉OK大賽校園卡拉OK大賽
設先進集體、省學校衛生安全工作先進集體、省綠色生態校園、市“五一”勞動獎狀、市文明單位、市教育局先進黨總支等各種榮譽也紛至沓來…… 成績當然不止於此。養正高級中學以三大文化和六個特色節日為核心的校園文化建設、“引路青春護航成長”主題活動、“四有”教育都贏得了同行們艷羨的目光和社會的良好評價。如今,踐行辦學思想,堅持四抓指針,落實八以策略,實現八校目標不僅是教師們的美好願景,而成為每個養正人的前行目標。老師們說:“以前總以為校長為我們描繪的是海市蜃樓。可最終每件事都成為現實,我們再也不用懷疑未來的目標和方向了”。
養正高級中學這八年曲折的發展歷程,對我們來說,可能是一段扭轉乾坤、涅槃騰飛的感人故事;而對於一個親歷並導演了這場變革的孫校長,則充滿了揮汗如雨的磨礪和刻骨銘心的堅忍。正如他在新年賀卡中所寫的,“回眸不應太久,因為我們正處在初露崢嶸,但仍需警醒的歲月之中。而轉折和希冀,變革與危機更是如影隨形。願從2011年起,長春養正高級中學有一個更新的教育篇章等待書寫。”

榮耀養正

幾年來我們已經走出經驗管理的泥潭,正準備走過科學管理的殿堂,走進文化管理的境界。在遭受冷遇的時候,我們敢於對自己說:“天生我材必有用。”面對可畏的人言,我們敢於對自己說:“吾善養吾浩然之氣。”在條件艱苦的時候,我們敢於對自己說:“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在受到委屈的時候,我們敢於對自己說:“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在坎坷的人生之旅中,我們敢於對自己說: “莫怕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一蓑煙雨任平生。”在病魔纏身,死神逼近的時候,我們敢於對自己說: “只因平生無愧事,方敢死後對青天。”

學校運動會學校運動會
我們以超常規的速度,實現了神話般的跨越,寫就了長春教育史上“低進高出、高進優出、全面發展、全面成才”的育人傳奇。我們經過激情創業,上演了一幕從低谷到重生的“涅槃之舞”,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後發態勢。 春風化雨,廣施甘露千株翠;丹心頻吐,贏得杏壇一園春。我校在2010年高考中創造了“低進高出、高進優出、全面發展、全面成才”的育人奇蹟。全體高三學生在新高考模式中厚積薄發,報考人數1006人,進入重點批次53人,進入本科線608人,862名學生被高等學校錄取。陳通同學以優異成績考入華中科技大學碩博連讀,賈岩同學中考成績雖然只有411分,卻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中國人民公安大學,詮釋了我校“對每一個學生負責,讓每一個學生獲得成功”的辦學理念。
我們奮鬥拼搏,成功教育特色不斷彰顯,取得了國家級綠色學校、吉林省文明單位、吉林省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先進單位、吉林省依法治校示範校、吉林省會考工作先進單位、吉林省綠色學校、長春市五一勞動獎狀、長春市文明單位、長春市思想政治工作先進單位、長春市師德建設先進單位、長春市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先進單位、長春市教育科研先進單位、長春市依法治校先進單位、長春市校園文化建設示範校、長春市教師專業發展型學校、長春市中國小素質教育特色學校、長春市行為規範示範學校等五十餘項榮譽,並被確立為國家“十五”重點科研課題“中國小信息化平台及資源庫建設與套用”基地校、國家“十五”重點科研課題“青少年責任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究”基地校、東北師範大學信息化教育實驗校、吉林省信息化教育首批實驗校、長春市素質教育科學研究基地、長春市中國小校長培訓實踐基地、長春市農村中國小教師義務培訓基地等。
十年寒窗無人問,一朝成名天下知。潛心磨鍊的養正高中,已劍露鋒芒,成為培養優秀拔尖人才的搖籃、通往名校的橋樑、莘莘學子孜孜以求的神聖殿堂。
展翅鯤鵬風正舉,龍騰金海恰逢時。鯤鵬之所以能展翅千里,是因為它的志向是從北冥到南冥,之所以能翱翔九天,是因為它的每一根羽毛都充滿了力量和鬥志。已取得輝煌業績的養正高中不會停下前進的腳步,我們不滿足於燕雀之志,小富即安,我們要乘風破浪,遂沖天凌雲之志,著不朽華章!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