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小吃

長春小吃

長春美食以東北菜為主,比較有特色的是大興安嶺的各種山珍野味。 最有名的是滿族八大碗的菜名是:雪菜炒小豆腐、滷蝦豆腐蛋、扒豬手、灼田雞、小雞珍蘑粉、年豬燴菜 、御府椿魚、阿瑪尊肉。

基本信息

基本內容

長春,吉林省省會,全省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中國最大的汽車工業城市,中國建成區面積和建成區人口第九大城市,東北地區中部最大的中心城市,地處東北平原中央,是東北地區天然地理中心,南北距離217.5千米,東西長227千米,總面積20604平方千米,市區面積4906平方千米,四環內建成區(核心建成區)面積379.94平方千米,五環內建成區面積660.19平方千米(五環-繞城高速以內)。

 長春來自距今約7000年前古老的肅慎語“茶啊沖”,是古代肅慎祭天時候的祈福之語。因為祈福之地在喜都,後世漸用“茶啊沖”取代喜都(漢譯轉音為“長春”),成為地名。然茶啊沖歷史早於喜都數千載,實則後人混為一談。茶啊沖是長春最早的古典歷史稱謂。

長春始建於公元前2130年(帝舜25年),是早期肅慎王國之第二個王都。時為肅慎南支(滿族先祖)的主要聚集地,稱為喜(三個七字讀音Xi,為紀念肅慎擊敗外族報喜之義而得名),肅慎的第二代王室在此修建土坯城牆和宮殿,稱為喜都。此時已有人口約千戶,這是長春最早的古典歷史,所以“喜”也應該是長春的簡稱。

公元前約1800年,肅慎南支的惠(穢)、漠(貊)兩族逐漸遷徙在喜都融合成為惠漠(穢貊)部族(滿族前身一支),為了紀念兩大部族融入肅慎王國,肅慎王遂改國號為德惠(得穢),改“喜都”為“合龍(合隆)城”。西漢時期建立扶餘國,漸與中原東漢文化交流。道教傳入扶餘,全民信仰灌口二郎(考滿語“關口二郎”當為灌口二郎轉音,實為秦太守李冰次子),城內有許多二郎神廟。改國都合龍城為“天罡城”。此時人口已經過萬,城牆和宮殿也改為石質建築。在此後漫長歲月里,這座古都雖改過很多不同名字,但一直是東北古代王國的王都。

唐朝開元時期,長春地區成為唐‘安北都護府’的一部分,時被中原人士稱為“書山府”,是唐朝發配文字獄犯人的地方,當時書山城被冤枉發配的文人很多,也使之成為文化之城,是許多中原學子嚮往的學習之地,所以“書山有路勤為徑”廣為流傳至今。此時長春已人口近十萬的大城市,城牆面積擴大了數十倍。也因為這一時期中原文化廣泛傳入東北亞地區,此後千年一直影響東北民族文化發展方向。

公元846年,粟末靺鞨領袖大祚榮在此建立臣渤海郡國,改“書山府”為“隆州府”,定為國都。後遷都“敖東城”,但隆州府仍為渤海國文化經濟中心和第一大城市,人口已近50多萬。

公元916年,契丹建國,逐漸強大。長春地區成為契丹管制女真的重地,由於契丹的一個王子在此地出生,遂將隆州府改成以契丹王子名字命名為“耶律德光城”。公元1115年女真人崛起,建立大金國,將長春地名改回祖先的隆州白龍府,遷都中都(北京)之後,改稱隆州“寬城府”(寬城子),為北方的軍事、政治、文化中心。此時的大金國,國富民強,從西方傳來的景教(基督教)成為大金三大國教之一(道教、佛教、景教),全民信仰,寬城子成為東北亞最大的基督教聖地,全城大小教堂很多,信仰民眾有數十萬,此時的寬城人口近百萬,城市已具備規模,城牆高大分為內外兩城,宮殿隨不使用但也保持的十分豪華,百姓安句樂業,有專門傳道的牧師在教堂講道,大多數信徒為富有的地主階級,修建大小教堂,小市民在公辦的最大的教堂聽道。

此後蒙古日益強大,攻占寬城子,用了近一年的時間才攻下來,蒙元由於信仰藏傳佛教,所以認為這裡是景教的不詳之地,才會久攻不下,遂下令將寬城子城牆拆毀,百姓遷移到遼陽和中原等地,這座千年古都變為一片廢墟,又將廢墟挖地三尺,夷為平地,所以今天幾乎上找不到這座古城的任何痕跡,只有在今天小城子村附近有點留下一點殘存的遺蹟。

明朝後期女真再次勃興,建立大清帝國,長白山成為滿洲族(皇太極改女真為滿洲)祭祖的聖地,在原來古南部伊通河畔的驛站成為去長白山的必經之路,乾隆幾次在夏季到長白山祭祖路過這裡時都發現這裡的氣候比盛京涼爽很多,而且風景宜人,便順口說出“長白千載古喜州,春光無限在寬城”的詩句,後來嘉慶登基後去長白山祭祖,來到這個驛站時也發現這裡氣候很涼爽,又聽說先帝說過的話,便在嘉慶5年(1800年)開始在此建立地方行政機構,取其中第一句的兩字設“長春廳”。1865年建築城垣,占地5平方公里。到1883年,人口達9萬餘人。這是新長春的開始,也是現代長春的起源。

1896年沙俄侵入東北,攫取中長鐵路築路權,在長春城建起俄國人居住區。1906年日俄戰爭結束,在長春的沙俄權益為日帝所取代,1908年日本為擴大“滿鐵附屬地”,開始建設長春火車站,其後又開闢商埠,當時城市面積為21平方公里,人口約15萬。

1931年“9.18”事變後,日本帝國主義侵占了我國整個東北地區,長春淪為日本帝國主義的殖民地。1932年3月1日,日本帝國主義扶持清朝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成為傀儡政權——“滿洲帝國”,將長春定為“國都”,改名“新京”,成為日本帝國主義統治東北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心。至1944年市區面積為80平方公里,人口達121.7萬人,超過東京(都市區人口),號稱亞洲第一大都市。是北方唯一一個多民族聚居地城市 ,城市人口一半以上是少數民族,當時城內的滿、漢、蒙古、回和朝鮮等民族分別居住在長春不同的城區,今天的寬城區-鐵北一帶主要是朝鮮族的聚居區、今天的南關區一帶主要是滿族的聚居區、今天的綠園區一帶主要是蒙古族的聚居區、二道主要是回族的聚居區、漢族在全城散居以及主要聚居在今天的南關區、朝陽區。由於長春獨特的多民族聚居,當時被稱為東方小瑞士。抗日戰爭勝利後,共軍於1946年4月14日曾一度解放長春。1946年5月23日國民黨接收長春。1948年共軍圍困長春,使得長春的經濟和各項事業遭到了嚴重破壞,城市生產和人民生活瀕臨絕境,1948年圍困長春使得市區人口最後減至17萬人。

1948年10月18日,長春重新獲得解放,被確定為特別市。1953年改為中央直轄市。1954年劃歸吉林省,隨後省會遷至長春,成為吉林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1955年定為全國10個省轄大市之一。1979年列為全國15個經濟中心城市之一。1989年被國務院批准為計畫單列市。1994年被國家確定為副省級城市。

新的長春,宛若一顆鑲嵌在中國東北平原腹地的明珠,在不足二百年近代城市歷史的發展變化中,以其年輕而美麗躋身於國內特大城市之列!而已經湮沒的長春古代歷史又相似飽經風霜的老者,講述這裡曾經的跌跌撞撞、大起大落、大喜大悲。從古都到新城,悠遠和年輕這兩種不同的力量,都注定了長春必定輝煌!!

長春素有“汽車城”、“電影城”、“光電之城”“科技文化城”、“大學之城”、“森林城”、“雕塑城”的美譽,是中國汽車、電影、光學、生物製藥、軌道客車等行業的發源地。坐落在長春的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公司是中國最大的汽車工業科研生產基地,汽車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五分之一。長春客車廠,始建於1954年,是國家“一五”期間重點建設的大型國有鐵路客車製造企業,是鐵道部工業總公司所屬從事機車車輛製造的大型骨幹企業,是中國最大的鐵路客車及捷運電動客車的生產基地,也是目前世界上年生產客車數量最大的製造工廠。長春現已形成了以交通運輸設備製造業為主體的工業體系;長春是中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之一,糧食總產量、商品量、商品率均居全國大城市之首;長春科技教育基礎雄厚,擁有普通高等院校三十二所,獨立科研與技術開發機構一百多個,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三十五位,在光學電子、雷射技術、高分子材料、生物工程等方面的研究居全國領先地位,有的已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坐落在長春西南城區的長春電影製片廠是新中國電影事業的“搖籃”,為弘揚電影文化,長春市政府自九二年以來,每兩年舉辦一屆長春電影節,邀請國內外電影界知名人士和電影廠商匯聚長春,共創電影輝煌;長春的綠化居於亞洲大城市之冠,市區綠化覆蓋率達接近80%,夏季綠樹成蔭,氣候涼爽,是理想的避暑勝地,冬季銀裝素裹,玉樹瓊枝,一派北國風光。著名的淨月潭森林旅遊區總面積478.7平方公里,有亞洲最大的人工森林。市內旅遊景點星羅棋布,開闢有十多條旅遊熱線。長春是沿邊開放城市,享受國家沿海開放城市有關優惠政策。長春的投資環境日臻完善,擁有國際、國內航線三十四條,鐵路、公路四通八達,已同世界一百八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實現長途電話直撥和圖文傳送。九八年市政府相繼出台了鼓勵外商投資、鼓勵國內投資、進一步改善投資軟環境等一系列政策規定,良好的投資環境吸引了許多國際知名的大公司紛紛來長春投資興業。目前,長春地區已有外商投資企業二千多家。已同日本的仙台、英國的伯明罕、美國的小石城、加拿大的溫澤等十一個城市結為友好城市,與六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穩定的經貿關係。

長春地處世界三大黃金玉米帶——吉林黃金玉米帶的核心區域,農業高度發達。中國十個產糧大縣有七八個來自吉林省,而其中大半位於長春平原。圍繞農業以及農產品深加工帶動長春農牧業發展動力強勁,2007年長春的玉米深加工能力超過美國,居世界第一。長春皓月集團是世界上最大的清真食品生產加工企業,其清真產品遠銷中東和阿拉伯世界,贏得廣泛讚譽。

長春的“市花”是君子蘭。幾乎家家戶戶都栽培著這種來自宮廷的名花。這種花古樸莊重,花十分端莊艷麗,有一種古雅的美,是中國花卉中少見的一族。著名的人民大街兩側,高大的樹林整齊地排列著,街口的石階上,種植著一畦一畦的鮮花,滿街飄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