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情概述
長底布依族鄉地處低熱河谷槽區,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九龍河、塊擇河交匯於喜舊溪河縱橫境內,平均海拔1210米,境內雨量充沛,年均降雨量1319.5毫米,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16.7℃,日照1727小時,全年無霜期309天,國道324線和南昆鐵路橫穿全鄉,素有“天然溫室”和“滇黔鎖鑰”之稱,是進出雲南省的“東大門”。2006年末,全鄉總戶數4054戶,總人口16620人,其中農業人口16056人,布依族5420人,占總人口的31.56%,彝族545人,回族84人,白族9人,哈尼族9人。全鄉有鄉村勞動力資源10690人,人口自然增長率為4.8‰。全鄉土地總面積13871畝,其中,水田6541畝,旱地7330畝,人均耕地0.86畝,適宜種植生薑、西瓜、蔬菜、水稻、玉米、油菜等農作物和柑桔、夏橙等經濟林果。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9419.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663元。全境地形狹長,從東西南北呈長方形峽谷,山樑隆起夾雜部分小壩區及梯形分布,東西段低熱河谷槽區,海拔最高石盆水梁子彈1968米,最低海拔點罐水河河谷地1100米,高低相差868米,全鄉大部分屬高山夾谷地帶,鄉內有珠江源水系九龍河下游及色衣河交叉匯入境內,下游統稱喜舊汗河,西東流向,全長29.3公里。長底鄉轄有6個村委會,59個自然村,有南昆鐵路及國道324線橫貫境內,交通便利。全鄉屬典型的北亞熱帶氣候,年均氣溫17.6C°,年均降雨量1319.5毫米,年日照1727小時,年無霜期309天,立體氣候明顯,素有“天然溫室”之稱,地熱資源較好,土壤肥沃,土質疏鬆,有機質含量1.1-----0.8%,PH值6----6.7。為作物生長提供了得天獨厚的的條件。野生動物,獸類有鹿子﹑岩羊﹑獐子等;禽類有野雞﹑錦雞﹑貓頭鷹﹑布穀﹑斑鳩等。水資源年均流量15.77億立方米。另有石灰石,粘土,石英沙等建築材料。
基礎設施
全年全鄉完成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164萬元,較上年增64萬元。水利建設方面,投資259萬元完成水利工程12件,解決了8個村寨1200餘人、300頭(匹)大牲畜飲水安全問題,修建三面溝渠2.5千米,渠道清淤59件,改善農田灌溉面積1200畝,農田水利化程度提高到26%,新建大小水池19個,沼氣池25口,目前全鄉蓄水量達18萬立方米,農村自來水普及率提高到48%。公路建設方面,新建和改建石盆水村委會主路至大平地,索崗至普克村,國道324線至發達村委會母古村,德沙村委會上古必村至細戈村4條村社公路,新增公路6.8公里,投入3210個工程日,完成48公里路面養護,維修涵洞、支砌擋牆40餘方。積極籌措資金23萬元,完成發達、長底2個居委會辦公陣地修繕和建設工程,其中,投入5萬元修繕發達村委會辦公樓,投資18萬元新建長底村居會辦公樓。全年共投入資金5萬元進行集鎮基礎設施建設,修復大街,設定垃圾處理廠所。投資100萬元的新發村加油站已建成,國道“324”線的改擴建工程順利通車。
農村經濟
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9419.3萬元,同比增12.8%;其中農業收入6430.5萬元,同比增15.3%;林業收入172.1萬元,牧業收入1803.7萬元,漁業收入117萬元,工業收入77萬元,同比增20%;運輸業收入456萬元,商飲服務業363萬元,同比增23%;農民人均純收入1663元,比上年增346元,增26%。2006年末全鄉有個體工商戶191個,從業人員301人,增4%,其中:加工業58個,從業人員72人;交通運輸業71個,從業人員90人;商飲服務業34個,從業人員86人;批發零售業40個,從業人員53人。營業總收入896萬元,較上年增13%,實現增加值225萬元,同比增11%,利潤94萬元。
2006年,全鄉天然林管護總面積55003畝,其中,封山育林20000畝,總計退耕還林1056.1畝,完成歷年退耕還林補植補造820畝,天保工程公益林建設1031畝,完成義務植樹6.5萬株,造林保存率達90%,引進個體承包桉樹造林2000畝,農民自發購買桉樹、柑桔造林500餘畝,新栽培經濟林果1500畝。森林覆蓋率由“十五”初的35.2%增長到40.6%。完成沼氣池建設40口,農村改灶150眼。
長底鄉是羅平縣天然林保護鄉鎮之一。國土面積89平方公里,有林業用地93191畝,有林地面積64918畝,在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中需確權發證的有63433畝。為實現“山有其主、主有其權、權有其責,責有其利”的改革目標,做到“一村一方案,一組一策”。廣泛宣傳發動,發放《致林農公開信》4000餘份、《林改疑難問題解答》400餘冊,懸掛標語30條,召開林改專題會議70餘次,召開民眾大會58次(場),真正把“還權於民、讓利於民”宣傳到民眾當中,贏得了人民民眾的廣泛支持和參與,極大地調動了民眾的植樹造林的積極性和能動性。目前,完成全部外業勘查核界及勾繪工作,並引導農民完成人工造林4300畝,亂砍濫伐比同期下降30%,森林火災下降80%。